第56章 尊王夺地步步营(2/3)
攒够了人跟高欢干架呢。
宇文泰得到了正式的任命,总算名正言顺了。他已经下定决心,在完成复仇计划之前,坚决不考虑别的事情。他把元修的诏书放到一边,开始专心考虑如何对付侯莫陈悦。
讨伐讲究师出有名,因此宇文泰首先给侯莫陈悦写了封信,也算是向天下昭告侯莫陈悦的罪行。信的内容大概如下:
大都督贺拔岳乃朝廷的股肱之臣,他为了国家的安危,出生入死平定叛乱,完全是靠军功升为关西大都督,而你小子根本什么本事都没有,只是因人成事而已。大都督为了照顾你,才奏请朝廷让你当了陇右行台,这个大恩大德,纵是木石也应该感动。你们俩又同受皇上密旨,歃血盟誓要一起去讨伐国贼。没想到口血未干,你就忍心痛下杀手害死大都督。如此弃信忘义,难道你就不怕有世上有报应二字么?现在朝廷有旨召咱们进京,如果你肯过去的话,那我就放下个人恩怨也过去,请皇上来评理;如果你心怀鬼胎不肯入朝,那就没啥可说的了,等着兵戎相见吧。
宇文泰吃定了侯莫陈悦不敢去洛阳,所以这封信也就相当于战书。
战书既下,下一步就可以开打了。
但开打之前,还有一个重要工作要做,就是争取第三方势力的支持。
现在纥豆陵伊利的费也头流民大军已经被高欢整体搬到河东了,但河西的另一个势力还在,那就是万俟普的部落。
严格来说,万俟普的部落也属于费也头的一支,由于万俟父子跟高欢一向交好,所以并没有受到纥豆陵伊利的影响。万俟普的部落人数也比较多,精于骑射的不下一万人。
贺拔岳死后,他麾下的部队大部分都各自分散,很多还跑去投奔了侯莫陈悦,现在宇文泰手中的人数非常紧张,如果能得到万俟普的支持就好多了。
更重要的是,不能让万俟普跑到侯莫陈悦的那边去。
但宇文泰也知道万俟普是倾向于支持高欢的,而高欢又跟贺拔岳不对付,如果直接以自己的身份去请他帮忙肯定碰钉子。
没办法,事关生死存亡,只能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了。
于是宇文泰把手下的记室参军冀俊叫过来,让他伪造一份皇帝的诏书,命令万俟普派人协助自己讨伐侯莫陈悦。
冀俊是当时的大书法家,非常擅长模仿他人笔迹,造假本事很厉害。他参考了元修最近的几份诏书,做出来的诏书跟真的一样,舍人和主书签名一应俱全,估计元修本人都看不出破绽。
宇文泰一看这个假诏书整的简直天衣无缝,非常高兴,赶紧派人送给万俟普。
万俟普那边的反应也很快,没几天就派人过来联系,表示已经收到朝廷诏书,正在集合人马准备过来支援。
使者同时还带过来了另一封诏书。
这也是一封假诏书。造假的人是侯莫陈悦。
原来侯莫陈悦收到宇文泰的战书之后,知道一场硬仗已不可避免。他跟宇文泰一样,也想争取万俟普的支持,于是也命人伪造了一封诏书送给万俟普。
无奈侯莫陈悦手下没有冀俊那样的能人,诏书中有很多破绽。
万俟普差不多同时收到两封诏书,内容完全相反,知道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于是他拿出之前的诏书做对比,最终认定侯莫陈悦那封为假,宇文泰那封为真。
万俟普虽然支持高欢,但他也不能违抗朝廷的命令。既然皇帝有旨,那就表示一下吧。于是他命令部下叱干保洛去召集两千人马,尽快赶到宇文泰那里听候调遣。
得到了万俟普的支持,宇文泰很高兴。但万俟普的援兵过来还要一段时间,他不想就这样干等着。
宇文泰决定从外围入手,先去收复原州。他之前当过原州的代理刺史,对原州非常熟悉,知道这个地方的战略重要性。
原州的州城就是高平镇,现在在里面镇守的是原州刺史史归。
史归本来是贺拔岳亲自任命的,理应算是贺拔岳这边的人。但河曲之变以后,史归见风使舵,转身就投奔了侯莫陈悦。
如此忘恩负义之人,必须第一个干掉以儆效尤。
于是宇文泰派都督侯莫陈崇率领一千人马北上去攻打高平镇。
高平镇是西北重镇,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当年万俟丑奴造反的时候,都城就设在这里。侯莫陈悦担心史归一个人防守吃力,所以前段时间又派部将王伯和、成次安带着两千兵马过来协助守城,加上高平原来的部队,守军远远多于侯莫陈崇的人数。
但宇文泰对侯莫陈崇的战斗力很有信心。侯莫陈崇今年虽然刚满二十岁,但他武力值非常高,又有勇有谋,是武川众将中的后起之秀。
而且宇文泰在高平镇内也已经安排好了内应,那就是李贤、李远和小兄弟李穆。出兵之前,宇文泰派人提前通知了李氏兄弟,让他们做好准备配合侯莫陈崇一起动手。
侯莫陈崇领命之后,带领一千轻骑趁着夜色偷偷出发,在天刚亮的时候赶到高平镇城下。他命令大部队埋伏在城门外,自
宇文泰得到了正式的任命,总算名正言顺了。他已经下定决心,在完成复仇计划之前,坚决不考虑别的事情。他把元修的诏书放到一边,开始专心考虑如何对付侯莫陈悦。
讨伐讲究师出有名,因此宇文泰首先给侯莫陈悦写了封信,也算是向天下昭告侯莫陈悦的罪行。信的内容大概如下:
大都督贺拔岳乃朝廷的股肱之臣,他为了国家的安危,出生入死平定叛乱,完全是靠军功升为关西大都督,而你小子根本什么本事都没有,只是因人成事而已。大都督为了照顾你,才奏请朝廷让你当了陇右行台,这个大恩大德,纵是木石也应该感动。你们俩又同受皇上密旨,歃血盟誓要一起去讨伐国贼。没想到口血未干,你就忍心痛下杀手害死大都督。如此弃信忘义,难道你就不怕有世上有报应二字么?现在朝廷有旨召咱们进京,如果你肯过去的话,那我就放下个人恩怨也过去,请皇上来评理;如果你心怀鬼胎不肯入朝,那就没啥可说的了,等着兵戎相见吧。
宇文泰吃定了侯莫陈悦不敢去洛阳,所以这封信也就相当于战书。
战书既下,下一步就可以开打了。
但开打之前,还有一个重要工作要做,就是争取第三方势力的支持。
现在纥豆陵伊利的费也头流民大军已经被高欢整体搬到河东了,但河西的另一个势力还在,那就是万俟普的部落。
严格来说,万俟普的部落也属于费也头的一支,由于万俟父子跟高欢一向交好,所以并没有受到纥豆陵伊利的影响。万俟普的部落人数也比较多,精于骑射的不下一万人。
贺拔岳死后,他麾下的部队大部分都各自分散,很多还跑去投奔了侯莫陈悦,现在宇文泰手中的人数非常紧张,如果能得到万俟普的支持就好多了。
更重要的是,不能让万俟普跑到侯莫陈悦的那边去。
但宇文泰也知道万俟普是倾向于支持高欢的,而高欢又跟贺拔岳不对付,如果直接以自己的身份去请他帮忙肯定碰钉子。
没办法,事关生死存亡,只能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了。
于是宇文泰把手下的记室参军冀俊叫过来,让他伪造一份皇帝的诏书,命令万俟普派人协助自己讨伐侯莫陈悦。
冀俊是当时的大书法家,非常擅长模仿他人笔迹,造假本事很厉害。他参考了元修最近的几份诏书,做出来的诏书跟真的一样,舍人和主书签名一应俱全,估计元修本人都看不出破绽。
宇文泰一看这个假诏书整的简直天衣无缝,非常高兴,赶紧派人送给万俟普。
万俟普那边的反应也很快,没几天就派人过来联系,表示已经收到朝廷诏书,正在集合人马准备过来支援。
使者同时还带过来了另一封诏书。
这也是一封假诏书。造假的人是侯莫陈悦。
原来侯莫陈悦收到宇文泰的战书之后,知道一场硬仗已不可避免。他跟宇文泰一样,也想争取万俟普的支持,于是也命人伪造了一封诏书送给万俟普。
无奈侯莫陈悦手下没有冀俊那样的能人,诏书中有很多破绽。
万俟普差不多同时收到两封诏书,内容完全相反,知道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于是他拿出之前的诏书做对比,最终认定侯莫陈悦那封为假,宇文泰那封为真。
万俟普虽然支持高欢,但他也不能违抗朝廷的命令。既然皇帝有旨,那就表示一下吧。于是他命令部下叱干保洛去召集两千人马,尽快赶到宇文泰那里听候调遣。
得到了万俟普的支持,宇文泰很高兴。但万俟普的援兵过来还要一段时间,他不想就这样干等着。
宇文泰决定从外围入手,先去收复原州。他之前当过原州的代理刺史,对原州非常熟悉,知道这个地方的战略重要性。
原州的州城就是高平镇,现在在里面镇守的是原州刺史史归。
史归本来是贺拔岳亲自任命的,理应算是贺拔岳这边的人。但河曲之变以后,史归见风使舵,转身就投奔了侯莫陈悦。
如此忘恩负义之人,必须第一个干掉以儆效尤。
于是宇文泰派都督侯莫陈崇率领一千人马北上去攻打高平镇。
高平镇是西北重镇,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当年万俟丑奴造反的时候,都城就设在这里。侯莫陈悦担心史归一个人防守吃力,所以前段时间又派部将王伯和、成次安带着两千兵马过来协助守城,加上高平原来的部队,守军远远多于侯莫陈崇的人数。
但宇文泰对侯莫陈崇的战斗力很有信心。侯莫陈崇今年虽然刚满二十岁,但他武力值非常高,又有勇有谋,是武川众将中的后起之秀。
而且宇文泰在高平镇内也已经安排好了内应,那就是李贤、李远和小兄弟李穆。出兵之前,宇文泰派人提前通知了李氏兄弟,让他们做好准备配合侯莫陈崇一起动手。
侯莫陈崇领命之后,带领一千轻骑趁着夜色偷偷出发,在天刚亮的时候赶到高平镇城下。他命令大部队埋伏在城门外,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