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宇文泰和高欢:几家欢喜几家愁(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关天险,靠带来的这千八百号人去攻打根本没戏,万一再遇到个埋伏什么的就更麻烦了,所以娄昭拼了老命总算把高敖曹拽了回来。

    下一步怎么办只能等高欢的安排了。

    高欢做事很有分寸,进入洛阳之后,他没有像尔朱兆那样闯进宫城,而是把自己的临时办公地点设在了阊阖门外的永宁寺。

    永宁寺是当时洛阳城内最重要的皇家寺院,在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时候就已有规划,最终由胡太后修建完成。永宁寺距离阊阖门一里左右,东有太尉府,西对永康里,南界昭玄曹(北魏的中央僧官机构),北邻御史台,地理位置极其显耀。当年元子攸被尔朱兆抓起来的时候,就囚禁在这里。

    永宁寺内曾经有一座永宁寺塔。根据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永宁寺塔的塔基边长为十四丈(19米左右),塔身共有九层,净高约四十九丈(136米左右),差不多相当于今天四十层楼的高度。可惜这座塔在今年二月的时候被雷击起火,当时元修曾经派了一千多羽林军前去救火,无奈火势太大,无法近前,只能眼睁睁看着这座传奇的佛塔在烈火中损毁。

    永宁寺塔的大火连烧了三个月方才平息,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是北魏政权已经气数将尽的征兆,还有好事之人说曾经在渤海的云雾之中见到过这座塔,正好对应了高欢渤海王的称号。

    高欢没时间理这些玄乎的传说,自己是大魏的丞相,结果现在把皇帝给撵跑了,这个事情无论怎么圆都有点儿理亏。

    斛斯椿等人固然可恨,但他们好歹心口如一,更可恨的是朝廷里那些墙头草,我不在的时候整天在元修面前说我坏话,现在元修跑了,他们又不舍得放弃荣华富贵跟着跑,一抹脸跟没事人一样接着赖在洛阳当王爷,这种人留着有啥用?

    高欢下令把留在洛阳的文武百官都集合到永宁寺,训斥他们道:“诸位身为朝廷大臣,本应为国家大局着想,结果你们眼看着皇上犯错误居然连个意见都不敢提,皇上跑了你们又不跟着,天天就知道争宠享乐,难道就没有一点愧疚之心么?”

    大臣们本就心虚,看到高欢如此严肃,知道问题严重了,看来这次再想蒙混过关有点儿困难。

    尚书左仆射辛雄还企图辩解几句,他站出来道:“大丞相英明,我们真的是很冤枉啊。皇上的所作所为都是跟斛斯椿那些亲信佞臣一起秘密谋划的,根本就没让我们这些人参与。皇上出逃的时候,我们如果跟着一块儿跑,担心会被认为是佞臣同党,现在留下来等待大丞相,又被如此责难,我们也实在是进退两难无所适从。”

    高欢一听就爆了,他指着辛雄的鼻子骂道:“事到如今你还敢狡辩,居然把责任都推到了皇上身上,难道国家养你们这帮人是吃闲饭的吗?口口声声说别人是佞臣,你们自己可曾有直言进谏让皇上远离佞臣的行为?现在国家搞成这个样子,你们该当何罪?”

    高欢这次是真生气了,他不再听这帮人狡辩,当即下令把辛雄抓起来,连同开府仪同三司叱列延庆、吏部尚书崔孝芬、都官尚书刘廞(xin)、度支尚书杨机、散骑常侍元士弼等人一起,统统拖出去砍了。

    其他大臣从没见过高欢如此震怒,都吓傻了,一个个缩着头胆战心惊汗流浃背,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下场。

    好在高欢不是尔朱荣,干掉几个主要的官员警示一下就可以了,剩下的人还得留着干活。于是他又训斥了百官一顿,最终还是放他们回去了。

    虽然高敖曹和娄昭没追上元修,但高欢还是不死心。国不可一日无君,怎么着也得把元修搞回来才好。

    于是高欢让清河王元亶担任大司马,负责处理朝廷的一些日常事务,自己则简单准备了一下,带领部队离开洛阳西上,打算亲自到关西去接元修。

    九月,高欢的部队抵达潼关。

    守卫潼关的还是大都督毛鸿宾,他死守关城,不放高欢过去。

    高欢也不想废话,直接下令攻城。

    毛鸿宾虽然是个猛人,但毕竟跟高欢有着段位上的差距,他拼尽全力守了几天,最终潼关还是被高欢打了下来,毛鸿宾本人也被抓了活的。

    高欢命人把毛鸿宾先押回并州,等手头事情办完了再决定怎么处理他。可惜毛鸿宾性格过于刚烈,被生擒之后气愤难当,没多久就因为忧恨病死于晋阳。

    为了给元修和宇文泰施加足够的军事压力,在黄河南岸进兵的同时,高欢同时派关右行台薛修义领兵经龙门渡口(今陕西省韩城市龙门镇附近)过河,从潼关的北面切入关中。

    尔朱氏叛乱的时候,薛修义曾经被元子攸任命为弘农、河北、河东、正平四郡大都督,负责召集河东的乡曲支援朝廷,当时高欢在晋州做刺史,跟薛修义离得很近,两人关系处得很好。韩陵大捷之后,高欢忙于河北和洛阳的事务,还曾经请薛修义代管了一段时间并州。

    元修这次出逃之后,位于关中和河洛之间的河东地区就成了东西两大势力对抗的中间地带,而薛氏家族在河东一带又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因此这次高欢将薛修义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