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小关之战(4/5)
所以那里并不是适合下手的地方。据我所知,在潼关以南有一条小路,名叫小关,从那里可以绕过潼关。丞相不如拣选精锐士卒,潜出小关,偷偷摸到窦泰军的身后,之后弄出点儿声响让他发现。窦泰性情急躁,知道大丞相亲自领兵,必定会不顾一切找你决战,那时候咱们以逸待劳出兵伏击,想不成功都难。”
宇文泰大喜,英雄所见略同,宇文深果然没让自己失望,看来窦泰这次死定了。
计划已定,马上动手。宇文泰立刻传令下去,说要保护皇帝退守陇右,让大家立刻做好行军准备,明天就动身。
当前这种形势下,认怂也没什么丢人的,所以大家也没太多怀疑。结果第二天(十六日)出发之后,众人才发现宇文泰领大家出的并不是西门,而是东门。
宇文泰此时才跟大家摊牌,撤退什么的都是幌子,这次出兵的目的就是要去找窦泰干架。
事已至此,军令如山,众将再有异议也没用了,大家只能祈祷宇文泰的判断是正确的。
宇文泰这次把仅有的六千精锐骑兵全都带了出来。众将之中,寇洛留守长安,于谨驻守北雍州,赵贵和李虎还在西边的河州平叛,剩下的贺拔胜、李弼、侯莫陈崇、若干惠、怡峰、刘亮、达奚武等重要将领全部随军出征,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也跟在左右,可以说是押上了所有的家底。
西魏部队倍道兼行,在十七日凌晨经过小关,悄然出现在窦泰部队的南面。
到了这里,就不需要再掩藏行踪了,宇文泰命人竖起自己的中军大旗,路上遇到可疑的人也假装没看见。
东魏的斥候很快就把情报汇报给了窦泰。
窦泰又惊又喜。惊的是西魏部队居然从这样一条出人意料的小路过来,如果不是自己侦查得仔细,没准就被敌人偷袭了。喜得是领兵的居然是宇文泰本人,正愁抓不到你呢,现在居然自己送上门来了。
窦泰当即下令停止对潼关的攻击,全军准备去南边攻击宇文泰。
监军杜弼觉得不妥,他对窦泰道:“咱们奉命攻击潼关,现在擅自改变作战方案有点儿不合适吧,要不先派人去跟大丞相请示一下再说?”
窦泰一瞪眼:“你个书呆子懂啥?军旅之事,变化万端,咱们呆在这里不动,万一被宇文泰和潼关守军前后夹击了怎么办?更何况匪首宇文泰就在眼前,只要把他搞定,剩下的都不用打了。贻误了战机,你担当得起么?”
杜弼一缩脖子,不敢说话了。
窦泰再次确认了西魏部队的人数只有几千人。保险起见,他一共点齐了两万人马,从麟趾塬东侧的远望沟浩浩荡荡向南进军,打算去找宇文泰决战。
远望沟内依然杂草乱木丛生,路很不好走,窦泰的人马虽多,但只能排成一列纵队前进。走了三十里地的时候,众人早已累的疲惫不堪。
这时有最新的情报传来,宇文泰的部队就在前面不远,而且好像正在休整,很多马匹被随便放在林间。
窦泰大喜,他命令部队赶紧打起精神继续赶路,等抓到宇文泰一定好好犒劳大家。
又走了一段路之后,前沿部队终于到达了远望沟的最南端,眼前是一片叫做马牧泽的沼泽林地,草木繁密,地形复杂。
窦泰现在心里只想着去抓宇文泰,根本没把地势的变化当回事,催促部队继续往前走。等到大约有一小半人马进入泽地的当口,突然一声呼哨响过,四周霎时乱箭齐发,伏兵四起。
这里就是宇文泰安排好的包围圈。西魏精骑在贺拔胜、李弼、侯莫陈崇等人的带领下,从多个方向对没有防备的东魏部队开始了屠杀式的攻击。
窦泰见中埋伏了,顿时慌了手脚,他情急之下命令部队赶紧退回到远望沟口,打算稳住阵脚,背山迎敌。
可惜敌人不会给他这个时间。就在窦泰还在拼命整队的时候,李弼带领一支队伍直接穿插过来,把东魏大军拦腰切成两段,沟内的出不来,沟外的回不去。
西魏部队的人数虽少,但带队的都是当时的顶级将领,战斗力极其强悍,士卒们也都清楚现在局势,各个以一当十,锐不可当。
窦泰虽然勇猛,这种情况下也顶不住了。他身边的将士纷纷倒下,自己也身受多处重伤。
眼见着西魏大军如潮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涌过来,窦泰知道没希望了。在拼尽了最后的力气之后,他一咬牙,在马上横剑自刎。
高欢最得力的先锋,也是他的连襟,东魏的京畿大都督兼御史中尉窦泰就此魂断马牧泽。他的失败成就了宇文泰的赫赫威名,也成为东西魏实力对比的重要转折点。
------------
注:各种史料中对小关的具体细节都语焉不详,此处做一下简单的整理和探讨。
首先,是否真的存在可以绕过潼关的路线?
答案是存在的。虽然潼关是扼守东西交通的重要关口,但实际上在潼关的南边还有其它可以通行的小路。毛凤枝在《南山谷口考》中记载:“由潼关东南三十里之董社原西
宇文泰大喜,英雄所见略同,宇文深果然没让自己失望,看来窦泰这次死定了。
计划已定,马上动手。宇文泰立刻传令下去,说要保护皇帝退守陇右,让大家立刻做好行军准备,明天就动身。
当前这种形势下,认怂也没什么丢人的,所以大家也没太多怀疑。结果第二天(十六日)出发之后,众人才发现宇文泰领大家出的并不是西门,而是东门。
宇文泰此时才跟大家摊牌,撤退什么的都是幌子,这次出兵的目的就是要去找窦泰干架。
事已至此,军令如山,众将再有异议也没用了,大家只能祈祷宇文泰的判断是正确的。
宇文泰这次把仅有的六千精锐骑兵全都带了出来。众将之中,寇洛留守长安,于谨驻守北雍州,赵贵和李虎还在西边的河州平叛,剩下的贺拔胜、李弼、侯莫陈崇、若干惠、怡峰、刘亮、达奚武等重要将领全部随军出征,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也跟在左右,可以说是押上了所有的家底。
西魏部队倍道兼行,在十七日凌晨经过小关,悄然出现在窦泰部队的南面。
到了这里,就不需要再掩藏行踪了,宇文泰命人竖起自己的中军大旗,路上遇到可疑的人也假装没看见。
东魏的斥候很快就把情报汇报给了窦泰。
窦泰又惊又喜。惊的是西魏部队居然从这样一条出人意料的小路过来,如果不是自己侦查得仔细,没准就被敌人偷袭了。喜得是领兵的居然是宇文泰本人,正愁抓不到你呢,现在居然自己送上门来了。
窦泰当即下令停止对潼关的攻击,全军准备去南边攻击宇文泰。
监军杜弼觉得不妥,他对窦泰道:“咱们奉命攻击潼关,现在擅自改变作战方案有点儿不合适吧,要不先派人去跟大丞相请示一下再说?”
窦泰一瞪眼:“你个书呆子懂啥?军旅之事,变化万端,咱们呆在这里不动,万一被宇文泰和潼关守军前后夹击了怎么办?更何况匪首宇文泰就在眼前,只要把他搞定,剩下的都不用打了。贻误了战机,你担当得起么?”
杜弼一缩脖子,不敢说话了。
窦泰再次确认了西魏部队的人数只有几千人。保险起见,他一共点齐了两万人马,从麟趾塬东侧的远望沟浩浩荡荡向南进军,打算去找宇文泰决战。
远望沟内依然杂草乱木丛生,路很不好走,窦泰的人马虽多,但只能排成一列纵队前进。走了三十里地的时候,众人早已累的疲惫不堪。
这时有最新的情报传来,宇文泰的部队就在前面不远,而且好像正在休整,很多马匹被随便放在林间。
窦泰大喜,他命令部队赶紧打起精神继续赶路,等抓到宇文泰一定好好犒劳大家。
又走了一段路之后,前沿部队终于到达了远望沟的最南端,眼前是一片叫做马牧泽的沼泽林地,草木繁密,地形复杂。
窦泰现在心里只想着去抓宇文泰,根本没把地势的变化当回事,催促部队继续往前走。等到大约有一小半人马进入泽地的当口,突然一声呼哨响过,四周霎时乱箭齐发,伏兵四起。
这里就是宇文泰安排好的包围圈。西魏精骑在贺拔胜、李弼、侯莫陈崇等人的带领下,从多个方向对没有防备的东魏部队开始了屠杀式的攻击。
窦泰见中埋伏了,顿时慌了手脚,他情急之下命令部队赶紧退回到远望沟口,打算稳住阵脚,背山迎敌。
可惜敌人不会给他这个时间。就在窦泰还在拼命整队的时候,李弼带领一支队伍直接穿插过来,把东魏大军拦腰切成两段,沟内的出不来,沟外的回不去。
西魏部队的人数虽少,但带队的都是当时的顶级将领,战斗力极其强悍,士卒们也都清楚现在局势,各个以一当十,锐不可当。
窦泰虽然勇猛,这种情况下也顶不住了。他身边的将士纷纷倒下,自己也身受多处重伤。
眼见着西魏大军如潮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涌过来,窦泰知道没希望了。在拼尽了最后的力气之后,他一咬牙,在马上横剑自刎。
高欢最得力的先锋,也是他的连襟,东魏的京畿大都督兼御史中尉窦泰就此魂断马牧泽。他的失败成就了宇文泰的赫赫威名,也成为东西魏实力对比的重要转折点。
------------
注:各种史料中对小关的具体细节都语焉不详,此处做一下简单的整理和探讨。
首先,是否真的存在可以绕过潼关的路线?
答案是存在的。虽然潼关是扼守东西交通的重要关口,但实际上在潼关的南边还有其它可以通行的小路。毛凤枝在《南山谷口考》中记载:“由潼关东南三十里之董社原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