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侯景:叛起河南(2/3)
之缜密,非常人所及。
所以这次侯景收到信之后,立刻就断定这封信绝非出自高欢之手。
不仅如此,侯景还能从中得到更多的信息。
信的其它手续都很齐全,如果不是高欢写的,那有能力搞出这些的只有高澄。信里又让我去晋阳,那肯定没有好事。现在大家都在传言高欢已经病入膏肓,现在高澄又搞这种小动作,说明传言极有可能是真的,高欢那边肯定出事了。
你爹还没死透呢你就敢来搞我,我怕你爹,可不怕你。
侯景左思右想,觉得只要高澄掌权,就肯定没有自己的活路,于是下定决心拥兵自固,为造反做准备。
但造反并不是简单的事儿。高欢敢于把河南交给侯景,自然也有自己的风控安排。简单地说,侯景虽然名义上是河南大将军大行台,但只有军政权,没有人事权。河南每个州都有刺史和防城都督,这些人都是高欢安排的,效忠对象是东魏朝廷,并非侯景个人。如果侯景还在东魏阵营,这些人归他管没问题,而一旦侯景宣布造反,这些人也会变成牵制他的重要力量。
造反肯定要有人支持才行,于是侯景抓紧时间私下里做了很多工作,但最终只成功拉拢过来一个人。
这个人名叫司马世云,现在担任颍州刺史。
司马世云是司马子如的侄子,他仰仗着叔叔的权势,贪污腐败,结果被朝内的监察御史给告了,眼看就要被抓回去问罪,他自知罪责难逃,所以跟侯景一拍即合,直接把颍州让出来作为侯景的根据地。
等年初日食之后,侯景眼见天象有变,加上各路小道消息印证,判断高欢应该是不行了。他也不想再等了,既然劝说没效果,那就用别的办法。
于是侯景施展了各种坑蒙拐骗的手段,先后诱捕了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广州刺史怀朔暴显,又搞定了三个州。
侯景打算再接再厉,他秘密安排了两百人,乔装打扮之后在傍晚带着兵器进入西兖州治所定陶(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想要趁夜占领州城。
西兖州刺史是邢子才。邢子才不仅学问好,为人也非常机警。他觉得侯景最近的表现有些异常,于是暗中让州城守军提高警惕。这次得到报告说有很多陌生人鬼鬼祟祟地推着车进城,觉得有问题,当即出动部队把可疑人等都抓了起来,果然在车上发现了大量的兵器,也坐实了侯景的叛变行为。
邢子才不敢怠慢,马上把消息通知朝廷和东边几个州的刺史,让各州加强戒备,别再让侯景有机可乘。
精心的计划居然被一个文化人识破,侯景心里大为恼火。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意图既然已经暴露,就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了。
侯景很清楚,一旦迈出造反这一步,对手就不再是高澄一个人,而是整个东魏阵营,昔日的战友瞬间就都变成了仇敌。自己就算再厉害,想一个人单挑整个东魏还是太夸张了。
而且高澄得到消息之后,很快就会派大部队过来平叛,现在自己能够完全控制的只有颍、豫、襄、广四个州,人马也不太够,靠这点本钱根本没可能跟东魏大军叫板。
为今之计,只能去借助第三方的力量。
这几年南梁跟东魏之间边境和睦,交流频繁,外交关系非常好,想要煽动两国对立看起来不太容易。
侯景决定先去找宇文泰。他派人给宇文泰送信,说要献出河南六州投奔西魏,让宇文泰派人马过来支援自己,否则地盘就要被高澄抢回去了。
所谓六州,除了颍、豫、襄、广之外,应该还加上了东荆和北荆,这两个州都在跟西魏的交接地带,州民以蛮族为主,国家观念不强,侯景觉得可以搞定。
敌人内部分裂对西魏来讲是天大的好消息。宇文泰很高兴,当即以皇帝元宝炬的名义,狠夸了侯景一顿,加封侯景为太傅兼河南大行台。
但他留了个心眼,只是口头上嘉奖,并没有真的派兵。
宇文泰在邙山之战被打出了心理阴影,现在又不知道高欢是不是真的挂了,所以根本不想再跟东魏发生正面冲突。侯景要官多大都可以给,但让我出兵没戏。
侯景郁闷死了,心说宇文泰这个家伙真是老奸巨猾,我侯景在东魏早就是河南土皇帝了,还要你这个帽子来撑门面?我现在缺的不是官位,是部队。
眼看着宇文泰那边迟迟不肯发救兵,听说高澄又在积极调兵遣将准备来找自己算账,侯景急了。他决定死马当活马医,去南梁那边碰碰运气。
于是侯景派他的行台郎中丁和前往建康,请求归附南梁。为了忽悠萧衍,他在信中画了一个巨大的饼。首先,他号称要一次性献出河南十三个州,涵盖了函谷以东,瑕丘以西,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全部地区;其次,他承诺东边的徐州、青州、齐州、胶州等地稍微花点力气也能搞定;之后,以河南山东为根据地,可以继续进军河北山西,进而拿下整个东魏;剩下的不多说了,让萧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这是典型的从曲别针到别墅,一个鸡蛋造就世界首富的
所以这次侯景收到信之后,立刻就断定这封信绝非出自高欢之手。
不仅如此,侯景还能从中得到更多的信息。
信的其它手续都很齐全,如果不是高欢写的,那有能力搞出这些的只有高澄。信里又让我去晋阳,那肯定没有好事。现在大家都在传言高欢已经病入膏肓,现在高澄又搞这种小动作,说明传言极有可能是真的,高欢那边肯定出事了。
你爹还没死透呢你就敢来搞我,我怕你爹,可不怕你。
侯景左思右想,觉得只要高澄掌权,就肯定没有自己的活路,于是下定决心拥兵自固,为造反做准备。
但造反并不是简单的事儿。高欢敢于把河南交给侯景,自然也有自己的风控安排。简单地说,侯景虽然名义上是河南大将军大行台,但只有军政权,没有人事权。河南每个州都有刺史和防城都督,这些人都是高欢安排的,效忠对象是东魏朝廷,并非侯景个人。如果侯景还在东魏阵营,这些人归他管没问题,而一旦侯景宣布造反,这些人也会变成牵制他的重要力量。
造反肯定要有人支持才行,于是侯景抓紧时间私下里做了很多工作,但最终只成功拉拢过来一个人。
这个人名叫司马世云,现在担任颍州刺史。
司马世云是司马子如的侄子,他仰仗着叔叔的权势,贪污腐败,结果被朝内的监察御史给告了,眼看就要被抓回去问罪,他自知罪责难逃,所以跟侯景一拍即合,直接把颍州让出来作为侯景的根据地。
等年初日食之后,侯景眼见天象有变,加上各路小道消息印证,判断高欢应该是不行了。他也不想再等了,既然劝说没效果,那就用别的办法。
于是侯景施展了各种坑蒙拐骗的手段,先后诱捕了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广州刺史怀朔暴显,又搞定了三个州。
侯景打算再接再厉,他秘密安排了两百人,乔装打扮之后在傍晚带着兵器进入西兖州治所定陶(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想要趁夜占领州城。
西兖州刺史是邢子才。邢子才不仅学问好,为人也非常机警。他觉得侯景最近的表现有些异常,于是暗中让州城守军提高警惕。这次得到报告说有很多陌生人鬼鬼祟祟地推着车进城,觉得有问题,当即出动部队把可疑人等都抓了起来,果然在车上发现了大量的兵器,也坐实了侯景的叛变行为。
邢子才不敢怠慢,马上把消息通知朝廷和东边几个州的刺史,让各州加强戒备,别再让侯景有机可乘。
精心的计划居然被一个文化人识破,侯景心里大为恼火。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意图既然已经暴露,就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了。
侯景很清楚,一旦迈出造反这一步,对手就不再是高澄一个人,而是整个东魏阵营,昔日的战友瞬间就都变成了仇敌。自己就算再厉害,想一个人单挑整个东魏还是太夸张了。
而且高澄得到消息之后,很快就会派大部队过来平叛,现在自己能够完全控制的只有颍、豫、襄、广四个州,人马也不太够,靠这点本钱根本没可能跟东魏大军叫板。
为今之计,只能去借助第三方的力量。
这几年南梁跟东魏之间边境和睦,交流频繁,外交关系非常好,想要煽动两国对立看起来不太容易。
侯景决定先去找宇文泰。他派人给宇文泰送信,说要献出河南六州投奔西魏,让宇文泰派人马过来支援自己,否则地盘就要被高澄抢回去了。
所谓六州,除了颍、豫、襄、广之外,应该还加上了东荆和北荆,这两个州都在跟西魏的交接地带,州民以蛮族为主,国家观念不强,侯景觉得可以搞定。
敌人内部分裂对西魏来讲是天大的好消息。宇文泰很高兴,当即以皇帝元宝炬的名义,狠夸了侯景一顿,加封侯景为太傅兼河南大行台。
但他留了个心眼,只是口头上嘉奖,并没有真的派兵。
宇文泰在邙山之战被打出了心理阴影,现在又不知道高欢是不是真的挂了,所以根本不想再跟东魏发生正面冲突。侯景要官多大都可以给,但让我出兵没戏。
侯景郁闷死了,心说宇文泰这个家伙真是老奸巨猾,我侯景在东魏早就是河南土皇帝了,还要你这个帽子来撑门面?我现在缺的不是官位,是部队。
眼看着宇文泰那边迟迟不肯发救兵,听说高澄又在积极调兵遣将准备来找自己算账,侯景急了。他决定死马当活马医,去南梁那边碰碰运气。
于是侯景派他的行台郎中丁和前往建康,请求归附南梁。为了忽悠萧衍,他在信中画了一个巨大的饼。首先,他号称要一次性献出河南十三个州,涵盖了函谷以东,瑕丘以西,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全部地区;其次,他承诺东边的徐州、青州、齐州、胶州等地稍微花点力气也能搞定;之后,以河南山东为根据地,可以继续进军河北山西,进而拿下整个东魏;剩下的不多说了,让萧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这是典型的从曲别针到别墅,一个鸡蛋造就世界首富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