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宋郑反目(2/4)
集解》:“蔇,鲁地,琅琊缯县北有蔇亭。”缯县,今山东兰陵县。】
2.【郜之大鼎:郜国造的宗庙祭器,郜国国宝,后来被宋国夺取】
3.【商彝(yi);商代的宗庙祭器,国宝。所谓商彝周鼎,都是代表王朝祭祀宗庙的祭器,是国之重器,在后世是皇权的象征】
郑厉公听后大喜。
马上派遣使臣,带着厚礼,前往齐国、鲁国,通告郑国新君即位,并且控诉宋国忘恩负义、索贿不休的事情。
鲁桓公笑着说:“当年,宋君(宋庄公)只贿赂了我一个大鼎。现在,宋国已经得到了那么多好处还嫌不够,真是贪得无厌。我亲自去找宋公谈谈,为你们调解调解。”
于是鲁桓公派公子柔前往宋国,约个时间见个面,调解一下郑、宋两国的矛盾。
宋庄公对公子柔说:“既然是鲁侯有事情要商谈,那我就亲自前往鲁国走一趟,不必劳烦鲁侯跑这么远的路。”
于是约定在了日期,选择在两国中间地带,在扶钟见面相会(酌地之中,在扶锺为会)。
注:【扶钟:山东汶上县东北,春秋时期是郕国的地盘,后归鲁国。】
这是周桓王二十年,即公元前700年秋九月发生的事。
宋庄公与鲁侯如约在扶钟相会,鲁侯对宋庄公的到来表示欢迎,然后就替郑国求情,希望宋公给个面子,就把索要酬谢的事免了吧。
宋公说:“我是对郑君(子突)帮了很大忙的,出谋划策,出人出力,竭尽全力帮助他坐上君主的位子。就好比把鸡蛋孵化成长为小鸡,他是在我的羽翼下发展壮大起来的,所以他所承诺的酬谢之物,都是出于他的本心,而不是我强求的。现如今他归国篡位成功,就马上反悔了,做人也不能这样啊?这不就是忘恩负义吗?真是太让我伤心、气愤了。”
鲁侯说:“你当大哥的照顾、扶持一下小弟是应该的,他也不会忘记的。只是现在他刚掌管国家,府库空虚,一时间可能拿不出来那么多,但是他迟早会兑现承诺的,再请求给他宽限一些时间,这件事我来担保,您看如何(大国所以赐郑者,郑岂忘之?但以嗣服未久,府库空虚,一时未得如约,然迟速之间,决不负诺,此事寡人可以力保)?”
宋公又说:“金钱粮食这些东西,倒是可以用一时凑不出来当做理由,难道城池不是现成的吗,就是一句话签一纸文书的事,这还兑现不了吗?”
鲁侯说:“郑君是顾忌把祖宗基业弄丢了会被诸侯耻笑。所以把那三城的贡税都给您不是一样吗?”
宋公说:“除了城池之外,到现在所承诺的其他东西也只是兑现了一小部分。现今尚且如此,以后日子久了,那就更要赖账了啊。还希望您鲁侯为我筹划一下怎么办呢?”
鲁侯见宋公如此固执,也谈不下去了,就此作罢。
鲁侯随即派公子柔前往郑国,告知宋公不给面子,减免宽限都没有谈成。
郑伯(郑厉公子突)就又派大夫雍纠捧着商彝前往鲁国面见鲁侯,说:“这个商彝原本是宋国的国宝,请您帮忙把它转交给宋国,用来交换许诺的三座城池。”
又奉上白璧、黄金请鲁侯一起转交宋国。
鲁侯就又亲自前往宋国,约定在谷丘(河南商丘东南)与宋公见面。
二位君主见面,相互问候,鲁侯就代表郑伯道歉,并如数奉上白璧、黄金等礼物。
宋公收了礼物,并没有感谢,而且还追问那三座城池何日交割。
鲁侯说:“郑伯感念祖先世代守候的土地,不敢以私人的恩德而放弃所拥有的疆土。如今奉上一件宝物,可以抵当城池。”然后让随从把商彝献给宋公。
鲁侯说:“这是你宋国原来府内的珍宝,郑先君庄公,以前曾为您办事,蒙上国贶(kuang,赐予、赠与)以重器,藏为世宝,嗣君(郑厉公)不敢自己珍藏,仍旧归还给上国。请念及当年扶立您即位的感情,免除了他们割地的事吧。郑先君庄公也能感受到您的恩赐,何况嗣君郑厉公呢?。”
宋公认识这个商彝,正是当年为了帮助自己稳固君位而贿赂给郑国的。今日一见,便觉惭愧,不仅面红耳赤,十分不好意思地说:“那些陈年往事我都已经忘记了。那就把它收下放回原处吧。”
两人正在谈话期间,有人来报告:“燕伯来了,要拜见宋公”。
于是两人谈判草草收场,也没有谈成什么实质性的解决方案。
宋公请燕伯与鲁侯一起相见。
燕伯对宋公说:“我燕国的边界与齐国接壤,一直受齐国的欺负,还曾经被齐国入侵过。所以我想请您出面,跟齐国和谈,为了能保住宗庙社稷,我燕国愿意服从齐国的调遣。”
宋公答应了。
注:【燕伯:此指南燕。与召公奭始封之北燕并非一国。南燕为姞姓,开国之君乃伯儵(su),相传为皇帝后裔。故址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
鲁侯对宋公说:“齐国与纪国世代有仇,齐国一直有攻打
2.【郜之大鼎:郜国造的宗庙祭器,郜国国宝,后来被宋国夺取】
3.【商彝(yi);商代的宗庙祭器,国宝。所谓商彝周鼎,都是代表王朝祭祀宗庙的祭器,是国之重器,在后世是皇权的象征】
郑厉公听后大喜。
马上派遣使臣,带着厚礼,前往齐国、鲁国,通告郑国新君即位,并且控诉宋国忘恩负义、索贿不休的事情。
鲁桓公笑着说:“当年,宋君(宋庄公)只贿赂了我一个大鼎。现在,宋国已经得到了那么多好处还嫌不够,真是贪得无厌。我亲自去找宋公谈谈,为你们调解调解。”
于是鲁桓公派公子柔前往宋国,约个时间见个面,调解一下郑、宋两国的矛盾。
宋庄公对公子柔说:“既然是鲁侯有事情要商谈,那我就亲自前往鲁国走一趟,不必劳烦鲁侯跑这么远的路。”
于是约定在了日期,选择在两国中间地带,在扶钟见面相会(酌地之中,在扶锺为会)。
注:【扶钟:山东汶上县东北,春秋时期是郕国的地盘,后归鲁国。】
这是周桓王二十年,即公元前700年秋九月发生的事。
宋庄公与鲁侯如约在扶钟相会,鲁侯对宋庄公的到来表示欢迎,然后就替郑国求情,希望宋公给个面子,就把索要酬谢的事免了吧。
宋公说:“我是对郑君(子突)帮了很大忙的,出谋划策,出人出力,竭尽全力帮助他坐上君主的位子。就好比把鸡蛋孵化成长为小鸡,他是在我的羽翼下发展壮大起来的,所以他所承诺的酬谢之物,都是出于他的本心,而不是我强求的。现如今他归国篡位成功,就马上反悔了,做人也不能这样啊?这不就是忘恩负义吗?真是太让我伤心、气愤了。”
鲁侯说:“你当大哥的照顾、扶持一下小弟是应该的,他也不会忘记的。只是现在他刚掌管国家,府库空虚,一时间可能拿不出来那么多,但是他迟早会兑现承诺的,再请求给他宽限一些时间,这件事我来担保,您看如何(大国所以赐郑者,郑岂忘之?但以嗣服未久,府库空虚,一时未得如约,然迟速之间,决不负诺,此事寡人可以力保)?”
宋公又说:“金钱粮食这些东西,倒是可以用一时凑不出来当做理由,难道城池不是现成的吗,就是一句话签一纸文书的事,这还兑现不了吗?”
鲁侯说:“郑君是顾忌把祖宗基业弄丢了会被诸侯耻笑。所以把那三城的贡税都给您不是一样吗?”
宋公说:“除了城池之外,到现在所承诺的其他东西也只是兑现了一小部分。现今尚且如此,以后日子久了,那就更要赖账了啊。还希望您鲁侯为我筹划一下怎么办呢?”
鲁侯见宋公如此固执,也谈不下去了,就此作罢。
鲁侯随即派公子柔前往郑国,告知宋公不给面子,减免宽限都没有谈成。
郑伯(郑厉公子突)就又派大夫雍纠捧着商彝前往鲁国面见鲁侯,说:“这个商彝原本是宋国的国宝,请您帮忙把它转交给宋国,用来交换许诺的三座城池。”
又奉上白璧、黄金请鲁侯一起转交宋国。
鲁侯就又亲自前往宋国,约定在谷丘(河南商丘东南)与宋公见面。
二位君主见面,相互问候,鲁侯就代表郑伯道歉,并如数奉上白璧、黄金等礼物。
宋公收了礼物,并没有感谢,而且还追问那三座城池何日交割。
鲁侯说:“郑伯感念祖先世代守候的土地,不敢以私人的恩德而放弃所拥有的疆土。如今奉上一件宝物,可以抵当城池。”然后让随从把商彝献给宋公。
鲁侯说:“这是你宋国原来府内的珍宝,郑先君庄公,以前曾为您办事,蒙上国贶(kuang,赐予、赠与)以重器,藏为世宝,嗣君(郑厉公)不敢自己珍藏,仍旧归还给上国。请念及当年扶立您即位的感情,免除了他们割地的事吧。郑先君庄公也能感受到您的恩赐,何况嗣君郑厉公呢?。”
宋公认识这个商彝,正是当年为了帮助自己稳固君位而贿赂给郑国的。今日一见,便觉惭愧,不仅面红耳赤,十分不好意思地说:“那些陈年往事我都已经忘记了。那就把它收下放回原处吧。”
两人正在谈话期间,有人来报告:“燕伯来了,要拜见宋公”。
于是两人谈判草草收场,也没有谈成什么实质性的解决方案。
宋公请燕伯与鲁侯一起相见。
燕伯对宋公说:“我燕国的边界与齐国接壤,一直受齐国的欺负,还曾经被齐国入侵过。所以我想请您出面,跟齐国和谈,为了能保住宗庙社稷,我燕国愿意服从齐国的调遣。”
宋公答应了。
注:【燕伯:此指南燕。与召公奭始封之北燕并非一国。南燕为姞姓,开国之君乃伯儵(su),相传为皇帝后裔。故址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
鲁侯对宋公说:“齐国与纪国世代有仇,齐国一直有攻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