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烛火爵宁戚(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卑不亢,很有骨气,也很正直,不像是普通的乡下人,主公你就饶恕他吧(此人见势不趋,见威不惕,非寻常牧夫也,君其赦之)。”

    齐桓公还算听劝,命令释放宁戚,对他说:“我刚才是试探试探你,你还真行,是个爷们(寡人聊以试子,子诚佳士)。”

    这时宁戚才把管仲的推荐信拿出来递给齐桓公。

    推荐信写到:

    臣奉命出师,行之峱山,得卫人宁戚。此人非牧竖者流,乃当世有用之才,君宜留以自辅。若弃之使见用于邻国,则齐悔无及矣!

    齐桓公说:“你既然有仲父的推荐信,为啥不早拿出来?”

    宁戚说:“都说‘贤君择人为佐,贤臣择主而辅’,君主如果讨厌正直敢说真话的人,而喜欢阿谀奉承的,并且对说真话的人没有好脸色,那么我宁肯死去也不拿出宰相的推荐信(臣闻‘贤君择人为佐,贤臣亦择主而辅’,君如恶直好谀,以怒色加臣,臣宁死必不出相国之书矣)。”

    齐桓公听后非常高兴,就安排宁戚坐上身后的车子,一同出发了。

    当天晚上,军队安营扎寨。

    齐桓公命令点上灯烛火把,并让随身侍从赶紧把官服官帽都准备好。

    寺人貂问:“主公您要求准备的衣帽,是为宁戚加封进爵用的吗?”

    注:【寺人:古代宫中的近侍小臣,多以阉人担任。又称为‘巷伯’,是皇宫内室门禁的谨严者,负责传达皇宫内外的话语。貂,就是那个自宫的竖貂】

    齐桓公点头称是。

    寺人竖貂说:“卫国离齐国不远,为啥不先派人去做个背景调查呢?如果调查结果没啥问题,再让他入职不是更好吗?”

    齐桓公说:“这个人是个开朗大度的人才,不拘小节,恐怕他在卫国或许会有小的过错,如果调查知道了这些事,给他加封进爵就有点不完美了,放弃吧还有点可惜(此人廓达之才,不拘小节,恐其在卫,或有细过。访得其过,爵之则不光;弃之则可惜)。”

    当即就在灯烛之下,拜宁戚为大夫,让他与管仲一同参与国政。

    宁戚穿上官服,拜谢齐桓公。

    髯翁有诗曰:

    短褐单衣牧竖穷,不逢尧舜遇桓公。

    自从叩角歌声歇,无复飞熊入梦中。

    齐桓公率领军队来到宋国的边界,陈宣公杵臼(chu jiu)、曹庄公射姑、周天子派来的大夫单蔑(子爵)也都领兵聚齐。

    大家坐下来商议攻打宋国的方案。

    宁戚上奏说:“主公奉天子的命令联合诸侯,应该用恩德来招抚,而不是用武力来解决。先不要发动攻击,我先去同他谈谈。”

    宁戚带着几个随从,来到雎阳城,求见宋桓公(御说)。

    注:【雎阳:今河南商丘雎阳区】

    宋公问手下大夫戴叔皮:“宁戚是什么人啊?”

    戴叔皮回答:“听说是个乡下人,齐侯刚提拔的。想必此人口才很好,这次来就是游说的,您可要当心呢,别被他忽悠了。”

    宁戚穿着整齐,昂然而入,拜见宋公。

    宋公端坐在座位上,没搭理他,宁戚仰面长叹:“唉!可怜呐,宋国是没救了!”

    宋公吃了一惊,问到:“我的爵位很高,是公爵,排名在各路诸侯的前列,国家的实力和影响力都很高,怎么还没救了(孤位备上公,忝为诸侯之首,危何从至)?”

    宁戚说:“您自认为您与周公相比,谁的能力更强?”

    宋公说:“周公那是圣人,我咋敢跟他比呢?”

    宁戚说:“周公在周朝强盛时代,天下太平,四夷宾服,尚且殷勤接待贤士,招揽人才。您现在的处境是国家危亡,群雄四起,您国内两次弑君动乱,民心不稳,即使您能效仿周公招贤纳士,还恐怕召不来呢,何况您现在高傲自大,慢待客人,就是那些有贤能的人也都离你远远了。您说呢(周公在周盛时,天下太平,四夷宾服,犹且吐哺握发,以纳天下贤士。明公以亡国之余,处群雄角力之秋,继两世弑逆之后,即效法周公,卑躬下士,犹恐士之不至;乃妄自矜大,简贤慢客,虽有忠言,安能至明公之前乎?不危何待)?”

    注:1.【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2.【两次弑君:宋殇公、宋闵公都是被试,公子游被杀】

    宋公惊呆了,连忙站起来说:“我当上君主的时间不长,还没有听到过这些高大上的意见,请您谅解。您这次来访,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宁戚说:“周天子已经失去了掌控天下诸侯的能力,各路诸侯也都成了一盘散沙,君臣之间等级观念乱了套了,弑君篡位的事情经常发生。现如今,齐侯不忍心看到天下大乱,恭承天子命令,主持联盟大会。您已经参加了盟会,君位也得到肯定了,然而您又撕毁了协议,这就是没有下定决心拥护天子和这次盟会。现在天子发怒,特别派出朝廷的军队,召集各路诸侯前来讨伐宋国。您是既违反了天子的命令,现在又与朝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