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容易,做称职的父母很难》(二)(8/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孩子,父母应该帮助他(她)改正缺点,变成受同伴和同学们欢迎的孩子。

    话题26:带孩子亲近大自然,热爱生活

    人是大自然之子,自然界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娴静而又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最能陶冶人的情操。因此,亲近大自然是人的本性。作为父母,应该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让孩子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去感悟生命、激发求知欲、更加热爱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孩子明白,人与自然之间保持和谐的关系,可以构成美好的生态环境,由此培养孩子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现代理念。

    生活在大都市里的孩子,尽管生活条件优越,但他们放眼看到的,是林立的楼房和光怪陆离的色彩;不绝于耳的,是机鸣车驶的噪声;呼吸着的,是夹杂有各种污染物质的空气;行走的,是毫无泥土气息的柏油马路;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与自然生态距离太远了。在城市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有不少的孩子成了高分低能儿,导致他们在自理能力和亲情感恩,以及对于真实世界的认知能力方面都比较差。很多都市里的孩子没有机会去亲近大自然,父母亲只是让孩子在电视、电子游戏、电脑所制造出来的“虚拟空间”中度过课外时间。因此,大多数的孩子认得歌星影星,也能唱出几首流行歌曲,但他们不认识花草树木,也分不清菜蔬五谷。

    还有一些家长特别热衷于让孩子去学习多种特长课程,让孩子小小的年龄就承受各种压力。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失去了很多灵性,他们的童趣、童真、童心被完全磨灭了;而繁重的学习课程,又将孩子的时间空间填得满满的,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机会去亲近大自然,由此而丧失了渴望认识大自然的本性。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但这一份灵感恰恰是最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灵感是创新之源,而其源头恰恰正是发源于幼儿时期的灵性!因此,我国的家教理念必须改变,千万不要让幼小孩子最可贵的灵性,让填鸭式的教育方式给彻底磨灭了。我一直以为,如果孩子本身根本就没有某些方面的天赋,比如音乐、绘画等,父母亲就一定不可以浪费时间让孩子去专门学习弹琴和画画,而应该让他们高高兴兴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目前有不少人认为,生长在乡下的孩子更幸福,他们的童年经验更有价值。因为他们知道各种生命的不同,知道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知道四季轮回悄然更替。而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虽然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但他们远离真实的大地,没有机会亲近大自然,因此体验不到生命的浩大与壮美。

    事实上,目前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物质和知识,而是一颗感恩的心和对大自然的认识;因此,父母在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文化教育的同时,千万不可以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这些,恰恰正是形成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为了精心保护孩子纯真的童趣、童真和童心,父母亲要尽可能多地让孩子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走向原野,让他(她)美好的心灵在广阔的大自然里自由飞翔。

    引导孩子亲近大自然的具体做法很多,比如: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带孩子去山间水边走走,让他(她)亲眼观察田野里生长的五谷、蔬菜和各种水果;呼吸森林里最新鲜的空气,看那些参天大树;观看江河湖泊以及生长在那里的鱼虾河蚌;带孩子登山远翘祖国的大好河山,给孩子讲述大山里蕴藏着的无价矿藏……由此,孩子们不仅可以学到许多书本里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还会从心底里油然而生出一种对于大自然无限的感恩之情。

    第二,父母可以在家里养一缸鱼、养几盆花草,喂养几只小动物,等等,使孩子们在与这些动\/植物的亲密接触过程中,产生对大自然越来越亲密的感情。

    第三,买一些方便孩子观察自然界的仪器,比如:买一部高倍率望远镜,让孩子兴致勃勃地探索浩瀚的太空;买一台高倍率显微镜,让孩子充满好奇地探索神秘的微观世界。与此同时,还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孩子阅读跟大自然有关的图书,教会孩子通过书籍来解答疑难和查询资料,由此增添对大自然的崇敬、向往和好奇。使孩子不但为自己生活在如此美好的大自然中感到由衷的幸福,而且更加理解提倡低炭生活、保持人与大自然美好和谐的重大意义。

    与城市里的孩子所需要的则正好相反,生长在乡下的孩子需要的是能多见见市面,开阔眼界,因此,如果家长有条件的话,应该带孩子去大城市里走走,看看那里的大楼和马路,去大商场转转,去博物馆参观学习,去公园游览观光,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也是很有利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