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老乡送书信喜煞人(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俺们和你爹,你哥哥他们一会儿再去!”

    刘氏和裴氏站在路边高兴地挥手道别。刘氏说:“俺们大家一会子都过去和这位张大哥叙话啊!”

    裴氏说:“你们快去哇,俺们大家伙儿吃罢饭再去叙话!这位张大哥,真是辛苦了呢!”

    很快就到郭氏娘家了。耿兰一跑进姥娘家的院门儿就高举着爹爹捎回来的书信喊起来:“姥娘姥爷,俺爹捎书信回来啦!”

    两位老人正在院子里翻晒粮食,猛然间听到耿兰高兴的喊叫声,倒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俩老人都愣愣地停下手来,几乎同时脱口问道:“什么?你爹捎书信回来啦?”

    耿兰把书信举到姥爷的面前,撒着娇说:“姥爷,你快读给俺听嘛!”

    郭氏和张老乡也进来了。郭氏强忍着激动,声音颤抖地说:“爹,娘,这位张大哥捎回书信来了!”

    张老乡赶忙拱手施礼,说:“大伯大婶好!耿兄弟在外,很惦念二位老人家呢。”

    大家忙不迭地把张老乡让到屋里坐下。郭氏娘高兴地有些语无伦次了,嘴里直说:“哎呀,这,这,真辛苦这位大侄子了……快,锅里有新熬的绿豆汤,俺给你盛一碗喝哇。别看这,已经中秋时节了,但今年儿这秋老虎忒厉害哩。你走远路,一定渴坏了!”

    郭氏说:“娘你坐,俺去给张大哥盛绿豆汤。”

    说着话,张老乡从随身带的褡裢两头各取出来一小瓷瓶上好的米酒,说:“这是耿兄弟特地为两位老人家买得米酒!”

    原来,这位张老乡是个特别细心的人。那天听耿老爹提到岳父母时的歉意,老乡已经看在眼里。但他知道,此趟回家路途遥远,除了一封书信之外,耿老爹是绝对不会开口请他给家里捎带任何东西的。于是,他就从自己给爹娘带的米酒中匀出来两小瓶给老人家带来了,并且说是耿老爹托他为岳父母带的。

    两位老人接过米酒感激地说:“大侄子给你添累了,这远路风尘的。俺们这个女婿也真是不懂事啊,捎回书信来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怎么还能再让你带米酒呢!”

    张老乡和善地笑一笑,说:“不添累不添累,老人家快别这样说,你们的女婿可是个好人哩,俺们很说得来。”

    郭氏端来一大碗绿豆汤,说:“张大哥快喝吧,温热的,正好喝!”

    张老乡接过来一口气喝完,把空碗递给郭氏,说:“真好喝!”

    郭氏接过空碗,问:“俺再给你盛一碗?”

    张老乡摆摆手,说:“不要再盛了,俺喝好了!”

    那边,耿兰已经找到了姥爷的老花镜,踮起脚来给姥爷戴上,说:“姥爷,你快点儿读俺爹的书信嘛,大声读!”

    看老人家眯着眼睛磕磕巴巴读得很费劲,张老乡说:“老人家如果不介意,不如让俺来读哇。俺认得几个字,眼睛也好使一些。”

    老人家赶快把书信递给张老乡,说:“不介意,不介意,介意什么呢?你快读,你快读!”

    张老乡口齿清楚地大声读着这封望眼欲穿的书信,两位老人和郭氏忍不住喜泪涟涟……

    郭氏娘一边擦眼泪一边对耿兰说:“兰儿啊,快去告诉你舅舅和舅母……”

    话音未落,耿兰已经跑出去了。

    很快,郭氏的弟弟和弟媳拉着六岁的儿子郭栋从饼铺的前台跑过来了。张老乡就将他见到耿家父子四人的详细情况,以及耿老爹要他带的话、“耿记粮油零售店”的经营状况等等,都仔仔细细地讲给大家伙儿听了。泪水和笑容同时出现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等大家伙儿激动的情绪稍事平息下来后,郭氏的弟弟急切地问张老乡:“张大哥,你还去那边做生意吗?”

    “还去啊,那边事情不少,很忙呢。俺本来想着八月十三可以到家的,这样,过节之前就可以把书信送来的。结果在省城的表哥家里给多耽搁了两日,直到昨儿个下午才到家。俺不能多住,准备月底就走,而且走的时候连家眷也一起带上。这以后哇,就在那边安顿下来生活了。今儿个你们就修一封书信哇,俺好给耿兄弟和娃娃们带过去!”

    郭氏的弟弟高兴地说:“正是哩。俺这就去拿纸、墨、笔、砚来!”

    郭氏的弟媳也高兴地说:“俺这就去对面的饭铺去,告诉他们给咱们准备好午饭!”

    不等谁回话再说什么,夫妻俩就小跑着一起出门去了。

    他们走后,郭老爷子试探着问张老乡:“你爹娘年纪也不小了哇,跟前可还有人?”

    张老乡说:“有的,俺的兄弟和姊妹都在跟前,而且爹娘的身体都很硬朗,不需要太多的照顾,俺会给他们多留些银子的。”

    看到郭老爷子在不经意间轻微地叹息了一声之后,又无声地点点头,张老乡已经明白老人在想些什么了。他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唉,做人难哪,不能两全哇!你们是不知道,这去汉口镇的路途太遥远了,来来回回的很耽误时间呢!所以啊,俺以后恐怕只能隔几年回来看望一次了。眼下外边的生意做得挺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