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白小青慧眼识耿正(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被冲走了……我和丫头是爬上屋后的石头崖子逃命的,可家里的东西全没了。水退下去之后,我们只从倒塌的房子里翻找到几件没有被冲走的旧衣裳……整整一天了,丫头还水米没有打牙……我无所谓了,可我的丫头还小,她,她得活下去……”

    做丈夫的不等妻子开口,就急切地对她说:“大儿他娘,你别再问了,让她们母女俩先在咱们家住下吧,带着个女娃儿哩……”

    妻子早已经流泪了,说:“那是自然了,这流离失所的苦,咱们知道哇!”

    说完走上前来拉起这母女俩人的手,亲切地对她们说:“快进来吧,我们家虽然不富裕,但多你们母女两张嘴,一点儿也没有问题的。我们家的房子也住得开,你们住下来吧。我们也是外地来的,在这里没有一个亲戚。”

    又仔细看看眼前这个满脸泪水的女娃儿,怜惜地说:“多么可爱的丫头哇,真让人疼啊!我只生了一个儿子,老想要个女儿呢!”

    做丈夫的笑了,说:“快别说这些了,回家烧水做饭才是正事。我这就去收拾东边那间屋子去了。”

    后来,这个颇为端庄大方且心地又非常善良的女娃儿成了白百大的妻子,而白百大的娘和她的姆妈一直姐妹相称,大家相处得非常好。这中年妇人是正统的南方人,有一手好绣艺,让身为北方人的亲家姊妹夫妇俩赞叹不已。他们就在卖菜的时候帮她把那些精美绝伦的绣品也顺便捎带着卖一些。如此日积月累的,真还积攒了一些银子呢。

    然而,苦命人的好日子总是不经过的。就在外孙女小青还不满周岁时,一场瘟疫袭击了武汉三镇上下数百里的沿江村镇。在这场几乎束手无策的天灾中,白家的大小人等都没有事儿,只有这位特别擅长于刺绣的善良妇人却很不幸地惹病去世了。遵照她的遗嘱,白家把这苦命的妇人葬到了她的故乡汉阳镇南的汉江堤岸边上;那里原来有她们家的田地,她的丈夫和儿子就是在那里干活儿的时候遇难的。

    一年后,白百大和妻子乔氏还专程去坟上给她做了周年祭奠;但随后发生的再一次汉江决堤,把她的坟头也给冲没了……

    十多年后,白百大的爹娘也先后故去了,只留下他们一家三口相依为命,日子虽然谈不上富有,但却很是安逸而幸福。爹娘刚去世那几年,白百大还是接着干爹爹经营了一辈子的活计:种菜,自己销售,乔氏也帮着丈夫打下手一起干活儿。但自从那次独自去码头上送菜时认识了船老大后,白百大就再也不愿意继续做之前的活计了,一心想着要去码头上做事。乔氏拗不过,只好随他。于是,白百大把菜地全部转卖出去之后,就高高兴兴地去码头上做货船押运的活计去了。这不,到现在已经做了三年多了,而且越做越喜欢。乔氏呢,也不愿意闲着,就重新拾起了姆妈当年亲手教给她的刺绣手艺。小青日渐长大了,也很喜欢这个技艺,而且比姆妈还心灵手巧。于是,母女俩就不断地做一些精美的绣品,积攒多了就请一家熟悉的绣品专卖店铺帮助推销出去。

    然而事实上,这幸福善良的白家也有不遂心如愿的事情,那就是乔氏和丈夫白百大夫妇俩只有小青这么一个独生女儿。不过啊,这话说回来了,没有生下儿子固然是有遗憾的,但这对恩爱夫妻对于宝贝女儿的那份钟爱,却因此也就更多了几分。

    说起来,白家夫妻俩的这个宝贝独生女儿小青虽然出生于贫寒人家,但她从小就非常聪明伶俐,不但人生得相当标志,而且人品极好。就像她的爹娘一样,心灵手巧又特别勤快的小青姑娘也有一副乐于助人的好心肠。在街坊邻里的眼里,小青实在是一个百里挑一的好丫头了。而小青自己虽说是爹娘的心肝宝贝,但她却一点儿也不娇气。这丫头吃着粗茶淡饭快快乐乐地长大,成日里小嘴儿劈里啪啦的乐和话不断,总能给白家夫妻二人带来无尽的乐趣;而且,她从小就非常懂事手脚不闲,特别喜欢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更让做爹娘的疼爱不迭。

    可这俗话不是说了嘛:女儿再好也是别人家的人!但问题是白家没有儿子啊!因此,小青的爹娘就不想让心爱的女儿成为别人家的人。这不,夫妻俩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商量好了,要给小青寻找一个诚心如意的上门女婿。这样一来,不但夫妻俩老来有了依靠,而且也好给白家延续香火。

    在爹娘想为她寻找一个上门女婿的问题上,小青倒也乐意,只是这丫头的眼光忒挑剔,如果不是十二分喜欢,绝对不会轻易点头。如今,小青已经年满十八岁了,上门来求亲的不在少数,但她居然没有一个能够看得上眼的。乔氏和丈夫在为女儿寻找上门女婿的问题上也很慎重,并且很尊重女儿自己的意见;如果女儿不点头,他们绝对不擅自作主。就这样拖来拖去的,到如今眼见着这宝贝疙瘩一天天长大都快要成老姑娘了,可寻找上门女婿的事情还一直搁着呢。

    然而就在昨儿傍晚,当耿老爹第一次进了白家的院子里时,乔氏母女就有一种异常亲切的感觉。当乔氏随同耿老爹出门,一眼看到耿正兄妹三人,尤其是仪表堂堂的耿正时,油然而生出一种老天爷送上个好女婿的欣喜。看上去,耿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