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找到工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凌晨三四点钟是最冷的时候,躺在“帐篷”里的丁向南毫无意外的被冻醒,他用力裹了裹身上的被子,企图再睡一觉。

    然而被子从里到外都是凉的,根本没有一丝暖意。

    没有办法,他只能起来重复往日的锻炼,来驱走那可恶的寒冷。

    现在的他浑身上下全是冷的,整个人抖成一团,于是他拿出那半瓶老白干,抿了一小口,一股热流从嗓子到胃口,然后扩散开来,总算缓解了一些。

    他先在公园里慢跑了半个多小时,身上终于暖和起来,当他把所有项目进行完毕后,路上也陆陆续续开始有人走动。

    清一色是那些为了心中的希望,而苦苦挣扎在这个城市最底层,拿着与付出的劳动几乎成反比的微薄收入,却做着无人可替代工作的务工者。

    这些人逐渐的汇聚到远处的一个相对开阔的地方,那里竟是一个劳务市场。

    丁向南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走了过去。

    他背着包袱来回穿梭,仔细的聆听着一个个雇主与务工者的谈判,对这里的行情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一天三十块钱是这里的行情价,按具体情况上下波动。

    这时,一个面相斯文的中年人来到他身前。

    “小伙子,找工作吗?每天只上午上班,实际劳动时间三个多小时,不耽误下午和晚上干别的,一月六百。

    如果干的好还有转正的可能,只要转了正,那可是有分房子机会的,考虑下吗?”

    说实话,这样的工作在这里几乎没人会做。

    人们宁可去干那些干十三个小时,可以拿到三十块钱的活,也不愿做这个干三小时拿二十块钱的工作。

    体育老师教出来的数学生都能知道三小时二十,和十三小时三十的性价比。

    可是这些在发工钱时,计算血汗钱靠心算就可以精确到几块几毛的务工者,却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性价比更低的那份工作。

    也许这就是数学跟社会学的区别吧。

    至于后面那句转正分房子,没看他这话说的自己都底气不足吗?可能会有,但那种概率不亚于买彩票中三百万。

    所以斯文中年人在这待了一个月了,每天无功而返。

    “能提供住处的话我就去。”

    丁向南目前最需解决的就是住宿问题,而且只是上午工作的话,他下午就可以出去寻找打听老中医了。

    他还不知道在这百沽城有自己的房子是什么概念,所以所谓的转正分房子,他想都没想一下。

    见得到回应,斯文中间人面露喜色,可听到丁向南要求提供住宿时面露挣扎之色,像是在权衡着利弊。

    斯文中年人迟迟无法给出答复,见丁向南准备继续往前走,他心中很是着急。

    这可是一个月以来唯一肯跟他谈条件的人,要是让他走了,这招人计划肯定又得泡汤。

    于是咬牙说道:“包住的话一月工资五百,这是我的最大权限了。”

    “成交。”

    在火车上跟程亚楠的聊天中他知道,外地人来这里大部分是打零工,很少有管住的雇主。

    所以见对方能提供住宿,他立马答应下来。

    跟着斯文中年人坐上首发的公交车,丁向南第一次直接见识到属于大城市的气派——这公交车可真大。

    斯文中年人很健谈,所以一个半小时的路也就没有显得漫长。

    一路上丁向南了解到,这位斯文中年人是临江道街道办事处干事。

    丁向南的工作就是临江道所属的,玉林路小吃街的环境卫生。

    玉林路小吃街在附近很有名,汇聚着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

    这就导致这里天天人满为患。一个受欢迎的特色小吃街的卫生情况,可想而知。

    这里每天下午两点钟准时开始营业,到晚上十一点打烊。

    这段时间根本没法搞卫生,所以只能每天上午把昨天的卫生搞好。

    刘干事把丁向南直接送到了玉林路小吃街,这时正有两个人在打扫卫生。

    他把丁向南简单介绍一下,让那两个人带丁向南熟悉打扫过程,自己则去给丁向南准备住处。

    之前玉林路小吃街一直招不来人,所以由其他地方的环卫工每天抽两个过来打扫。今天这两个人就是被抽来的。

    他们很负责,把整个工作过程给丁向南讲的很清楚,包括这里卫生的检查标准是什么,一般啥时候检查,垃圾最后送到什么地方等等,当然也传授了一些“省时省力”的经验。

    当他们带着丁向南把剩下的工作做完时才上午八点半,而垃圾车要九点半才来这里。

    三人聊了一个多小时,等垃圾车来了把垃圾装上车后,他们二人才推着手推车向自己的片区走去。

    丁向南则自己在这继续等刘干事,大概二十分钟刘干事才回来。

    他先带丁向南认了一下临江道街道办事处办公地点,以后领新工具就在这里的库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