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女大不中留”(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就吃!”

    林朝阳摇了摇头,“难怪组不来稿子,就你这个饭量,去哪个作家家里人家能欢迎你?”

    他的话杀人诛心,说一个编辑什么都行,但你说她组不来稿子,绝对是对她最大的侮辱。

    这天晚上,章德宁气得多吃了两碗饭!

    转眼开学已经两个星期了,中秋节过完,天气越来越凉爽,尤其是早晚,林朝阳骑自行车上班时感觉特别明显。

    这天上班,林朝阳抽空给父母写了封信。

    最近快秋收了,林朝阳要是不写信催一催,这老两口能一直忙到过冬,棉花胡同的四合院可空了好几个月了。

    写完了信,正摸鱼的林朝阳便听见杜蓉几人在讨论馆里即将举行的会议。

    这个月月末,中国图书馆学会将会与美国国际交流总署联合举办图书馆业务研讨会,会议举办地点就在燕大图书馆。

    “听说我们还要跟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建立图书资料交换关系呢!”

    燕大曾经与国内外几十所大学有图书资料交换关系,但前些年因为政治原因,与国外大学的交流几乎停滞,这次与斯坦福大学建立交换关系,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燕大重新融入国际的开端。

    “要是馆里有公派出去的机会就好了,可以到国外去看看。”杜蓉畅想道。

    胡文琼捧腹笑了起来,“哎呀!你可真敢想,还公派出去?我们图书馆这种单位就是一百年也轮不到啊。再说就算真要公派出去,也轮不到你啊。”

    “我想想还不行吗?”

    “想可以,但不能胡思乱想。”

    “胡姐~”

    杜蓉抱怨了一声,胡文琼才收敛了笑声。

    林朝阳听着两人的对话,脸上露出轻笑。

    随着改革开放国外的各种新闻、资讯传入国内,许多人都对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心生向往。

    这种向往不能算做崇洋媚外,而是人之常情,谁不向往美好的生活呢?说到底还是物质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过大。

    傍晚,吃饭的时候陶玉书说起了买彩电的事。

    “电视机厂的彩电前段时间下生产线了。”

    买彩电的事陶玉书从去年就在念叨,好不容易等到燕京电视机厂生产的国产彩电上市。

    燕京电视机厂是在七十年代成立的,生产的牡丹牌电视机在几年之内便热销全国。

    不过之前生产的电视机都是黑白的,直到去年电视机厂引进了国外的彩电生产线,才终于可以生产彩色电视机。

    上个月,燕京电视机厂生产的国产彩电刚刚上市销售,产品供不应求。

    “那我周末去看看!”

    “我跟你一起去。”

    计划经济的时代的电视机属于统购统销的工业品,跟其他工业商品一样,必须有电视票才能买得到,十分紧俏。

    不过林朝阳手里有侨汇券和外汇券,都是这年头的硬通货,可比电视机票抢手多了。夫妻俩没有去百货商店,而是直接去的燕京电视机厂。

    跟洗衣机厂的情况差不多,厂里停满了大货车,刚下生产线的电视机直接就被装车拉走。

    林朝阳花了两张侨汇券的代价外加1040元便买到了彩电,当天下午,夫妻俩搬着这台14寸的牡丹牌彩电回了华侨公寓。

    燕京电视机厂的这台彩电引进的是日本松下的技术,采用的是灰色塑料外壳,局部有金属拉丝工艺,配合上比一般的9寸黑白电视大上一圈的屏幕尺寸,看起来高级感满满。

    陶玉墨早两天就听说姐姐家要买彩电,这两天一直蹲在这里,彩电到了家,她兴奋的不得了,围着彩电转来转去,时不时还要上手去摸摸。

    “别瞎摸了,帮你姐夫安天线去。”陶玉书吩咐道。

    “得令!”

    陶玉墨应了一声,忙前忙后的帮着林朝阳安装天线。

    “姐夫,有了!有了,姐夫!”

    随着陶玉墨兴奋的叫喊声传来,电视屏幕上的雪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彩色的图像。

    对于一直看惯了黑白屏幕的观众来说,彩色屏幕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

    陶玉墨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上放的节目,哪怕那只是枯燥的科普节目,可对她来说,却比任何娱乐活动都要来的有趣。

    “我怎么感觉这电视是给她买的?”

    陶玉书看着妹妹那聚精会神的状态,忍不住说了一句。

    “小孩子嘛,看到电视都新鲜。”林朝阳笑呵呵的说道。

    这天晚上,林朝阳家客厅里的电视开到了九点半,直到所有节目都播放完了,屏幕上一片雪花,陶玉墨才依依不舍的闭了电视。

    第二天早起吃饭时,陶玉墨因为这事被姐姐给教训了一顿,要是放在平时,她肯定是要回嘴的,可今天却出奇的乖巧。

    等到晚上回来,又故态萌发,捧着电视看起来没完没了。

    陶玉书忍不住又训了她一顿,见她仍是那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