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桐城来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288章 桐城来信

    “鹿安贤弟,见字如面:

    欣闻贤弟以羸弱之兵,北上勤王,拯救数千百姓之性命命,余虽身在桐城,心向往之,与子同在。

    后闻鹿安驰援皮岛,战况凶险,不甚揪心,日日祈祷于仙师,时时祈福于神佛。

    幸哉。

    吉人自有天相,祥士终有神佑,听闻鹿安全身而退至蓬莱。

    吾自欣喜之下,由是此信。

    皖地(笔者注:指安庆府)战乱频仍,来往多有不便,近日寇退,信方放出,时日延迟矣。

    至于皖地概况,(崇祯)十年三月初,献贼联络回回贼(马守应)以兵十万寇安庆,连克宿松、望江、太湖,潜山四县,官军几不能制。史师亲督诸军并进,献贼稍却。

    十一日,献贼从山中突然潜出,以精兵3000人,进围酆家店,守将陈于王兵不过五百,众寡悬殊,派人求救于史师。命副将程龙率苏州兵3000人,参将潘可大率池州兵900人,驰援酆家店,分营防守。

    二十三日夜,献贼以精兵数百劫营,被程龙率兵击退。史师高瞻远瞩,认为贼寇势大,众寡悬殊之下,难以相持,初战既胜,宜当退屯要害,以避其锋。程、潘二将因胜轻敌,认为官军兵少,反而应该示之以大,不该示弱,反合营防守,掘堑以待。

    二十四日,献贼驱数万丑僚,呼啸而至,分屯四山,围困酆家店。三将拼死搏战,但终归寡不敌众,情不得已,派少许亲兵突围而出,祈求史师组织精兵给敌以反击。由是此时,南师北援,史师所能动者,仅有总兵官许自强余部600人,执信之时,史师仰天痛哭,然终无济于事。自强怯懦,不敢近战,仅在数里之外,鸣炮声援,徒为贼人笑尔。

    二十五日,献贼以主力数万再次进击,官军苦战之下,数次突围未果,程龙、陈于王二将,拼杀力尽自戕而亡;潘可大等一十八将均是当场阵亡。江南诸军当中,剩蒋若来一将,仅以身免。

    悲呼!

    官军次日计较尸首,验证官军将士陨没4800余人。

    呜呼,哀哉!

    酆家店一役,官军精锐毁于一旦,贼势日张。

    史师奉行坚壁清野,聚军民于桐城、安庆两地,献贼攻之不克,自行撤去。安庆其余各县残破不堪,已经掠无可掠,史师忧之,恐献贼突然再至。

    万幸张副宪(指张国维)念及江北江南所隔甚远,指挥不便,提议分拆安池庐太,设立安庐巡抚,以史师升为安庐巡抚,署理安庆、庐州、滁州、和州,两府两州事宜。并拟在安庆设兵万人,以备寇,拱卫南京上游。

    史师正欲积极筹备新军,设官拜将。

    如今北地无事,君其有意否?

    是何想法,望君速告之。

    为兄,尔铭于桐城,崇祯十年五月二十八日。”

    张鹿安一口气看完信件,眼前突然浮现出陈于王那个爽朗大男孩的阳光笑脸,以及潘可大模糊的样子。

    物是人非事事休,当初浮山一别,竟然就是永别,如今已然天人永隔了,令人心中不甚感慨。

    张鹿安发现该信已经是一个月以前发出的,开口询问道:

    “利宝兄,虽然说战事有影响,但是陈知县的这封信件上,说献贼已退的情况下,信件才发出的,为何又经过了一个月才到了正阳关?”

    “因为咱们在安庆、桐城外围布置的信鸽站、情报点,在这次献贼之乱中,全部毁于一旦。这封信是转道安庆府城,由咱们留在安庆城内的人,经陆路派人送来,所以延迟时间挺久。咱们的信鸽站也在重建,这次选择了更为偏僻的地方。不过……孝吴叔在之前的献贼攻打浮山寨时受伤了……”

    “伤势怎么样?”张鹿安有些焦急的问道。

    “前段时间情报封闭,具体还真的不太了解。”

    陈利宝答道。

    “这不行,我得赶紧去趟桐城……”

    张鹿安突然想起来,对于陈利宝不能太过于苛刻,毕竟人家不属于见微系统的,属于军情人员,实际还是受父亲张可道管的。

    于是转移话题问道:

    “浮山寨那边如何?”

    “刘佐临和阴六那边未有来信,我在上个月派人前往哨探,阴六他们很厉害,击败了献贼的数次围攻,顽强地守住了浮山本寨。”

    “张献忠战败后到底去了哪里?”

    “献贼来往飘忽不定,有消息显示张献忠又再次去了湖广一带进行劫掠。至于现在他们在哪个位置,实在无从查起。”

    “浮山寨附近可还有别股流贼?”

    “小蟊贼倒是不少,大股的流贼如马守应则是窝在大别山里,暂时没有出来。”

    “好的,我知道了。”

    三日后

    将钱老一、钱大海等人送到云梯关后,许由已经回到了霍丘城。

    “许社长,我想这两天去一趟桐城和浮山寨,那边的情报系统被流贼破坏严重,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