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团结自耕农(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河滩操练时定下的计划。

    许山海回到文宅,楚文勇、罗里达他们早已把货物卸完,李应全也与钟叔把货物、钱款核对完毕,银货两讫。

    该弄的事,都已弄好,正当许山海打算去找罗里达聊一聊有关火药的事,忽然,罗甲长带着十几个人挤进了前院。

    见到许山海,罗甲长一脸的苦笑,赶紧迎上几步,走到许山海跟前,小声的说道:“小先生,这些老少爷们非要来见你,我拦都拦不住。”

    “哦?找我何事?”看来去找罗里达的想法要泡汤,许山海干脆走到院子里,扯了一个草袋当凳子,一屁股坐下。“来来来,各位老少爷们,有什么事都坐下说。”

    许山海一直都想走到村民中间去,跟他们聊聊闲天,了解他们的诉求。但是,自从重返木民村,面对各种突发的事件,放粮、分田地、筹办物资等等都要他亲力亲为,没有一刻清闲的时间。

    再考虑到,国兴军终究是外来的人,即便是在村中待了十来天,村民们依然保持着警惕之心。

    因此,在没有合适的机会之下,许山海也不愿意贸贸然的与村民们攀谈,大部分涉及到村中的事,几乎都是委托罗甲长居间去操办。现在既然村民们自己找上门来,且不论他们想说什么,能跟他们坐下来,面对面的聊一聊,已经是很不错的开端。

    看到许山海毫不犹豫一屁股就坐在草袋上,这做派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村民们一阵面面相觑之后,也一个两个的席地而坐。

    “敢问先生,听罗老七说,只要加入你们的队伍,以后每家可以多分得一些田地,不知道是真是假?”首先发问的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村民,罗甲长不失时机的凑在许山海身边,低声的介绍起来。

    这个村民是村中的自耕农,祖辈从安徽逃难来到广西,落脚在村中,经过两代人的辛勤耕作,到他这一辈,已经积攒下了三十多亩地。也正是因为自己有地,加上胆小甚微,所以,之前村里的放粮、推举,他基本上都没有参与。

    虽说自己有地,除了向官府纳税之外,不像那些佃户还要被地主再收一遍佃租,按理来说,理应比其他人活得轻松许多。但是,家中总共只有三十多亩地,弟兄却有五六个,如果分家,每户分到手的几亩地,根本养不活自己一家人,所以几兄弟合计下来,连家都不敢分。

    只能是,兄弟几个合力把庄稼种好,这才勉强维持到现在。可是,随着兄弟几个各自的孩子逐渐长大,那三十多亩已经养活不了这么多人。

    随着分地的准备工作逐步推进,详细的分配方案也在村中慢慢的传开,他家本就是有田地的自耕农,就算是丁口再多,因为兄弟没有分家,只能算作一户。按分地的条件,逐一对照下来,他才发现,自己什么都得不到,为此,几兄弟凑在一块儿商量了一宿,依旧是一筹莫展。

    谁知,前天许山海随口的一句“待将来拿下更多的地盘,丁口多的可以拆分成几户,参加分地。”流传出来,重新燃起了很多人的希望。这才有了现在一群人拉着罗甲长想来问个明白。

    “原来是这事?”许山海莞尔一笑。

    “现在村子里能分给大家的地只有那么多,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每一户都有田可耕,至于家中丁口多的,我们会记下来,等以后有了更多的地盘,再慢慢分给大家。这也是为什么要各位乡邻去登记户籍的原因,你们如果不去登记,我们也不知道谁家的丁口多,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许山海没有直接的回答问题,而是顺带把户籍登记的事先拿出来说。

    从师爷报来的户籍登记户数,许山海发觉村中还有二十多户没有登记,而这些没来的全部都是自耕农。

    方才罗甲长低声介绍了一通,许山海才知道,眼前的这群人全是自耕农,所以,他干脆先把户籍登记的事拿出来说,省下了以后一户一户的去做劝说。

    “至于,是不是要加入我们才能多分田地,我还是之前的那句话,我们不会强行拉人一起干。现在举义旗,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天下人能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说到这里,许山海停顿了一下,目光缓缓的从所有人脸上扫过。

    “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现在的这一千多亩地,我们都留下,像你们一样关起门来过小日子,我们那些弟兄,个个都能过上不愁吃穿的生活。”话虽不中听,但是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许山海说得在情在理。

    “上一次我们来,给大家开仓放粮,可一转眼,官府的人就把粮全部抢光。现在我们把田地分给大家,如果官府的人来了,又会不会把田地抢走呢?答案是肯定的。所以,只有大家抱成一团,别人才不敢欺压我们。“许山海越说越顺,心中觉得,做百姓的思想工作也不难。

    “我知道,你们都是自耕农,总觉得,守好自己的地,其他的事跟自己无关。但是,仔细想一想,村中大户那么多地是怎么来的?别人想要图谋你们的田地,靠自己真能受得住吗?”这是直击灵魂的发问,直戳这些人心中最担忧的地方。

    “小先生,你说的我们都懂,现在我们只想问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