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你看我大楚,有几分像从前?生死有(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援军也随之齐呼:

    “万胜!!!”

    五十余万将士目标一致的吼声,声震百里,令得龟缩在莒都城内的齐军将士们不由心头颤颤。

    景畴拱手再礼:“上柱国,我军初至,正是士气可用、精力充沛之际。”

    “末将请战!”

    项燕却摇了摇头:“还不到你们出战的时候。”

    “现在你等要做的,便是即刻扎营,好生休整。”

    景畴微怔:“末将观此战颇为艰难。”

    “上柱国无须我部立刻替换袍泽乎?”

    这一路走来,景畴看到了太多尸骸。

    粗略一算,景畴便知项燕为了攻破莒都至少已经付出了六万人的代价!

    远远的,景畴也能看到那些正在攻城的楚军们疲惫的面容和憔悴的神态。

    显然,那些楚军不是精兵,而且已经疲敝不堪。

    所以景畴才会主动要求用他带来的援军去进行轮换。

    结果项燕竟然不同意?

    项燕温声而笑:“狩虎之前,总要先抛些饵料。”

    “景大司马所率援军多为精兵,当为猎户,而非是被虎狼啃食的饵料!”

    六万余将士战死算什么?

    本将的嫡长子都已为了大楚而死!

    只要能实现本将的战术目标,便是填进去数十万人的性命,又怎会令本将动容?

    景畴当即明白了项燕的打算,笑而拱手:“那末将这就去安置大军!”

    ……

    与此同时。

    莒都城南城门楼。

    匡勇跌坐在门楼柱下,大口喘着粗气。

    他手中戟已染满鲜血,甲胄也被鲜血覆盖。

    但他的耳朵却依旧在听着传令兵们的种种回报,不断用沙哑的声带布置下令。

    当匡勇听到城外楚军齐呼,他下意识的站起身来,走到了城墙垛内,便看到了大群楚军正在汇入楚军大营之内!

    匡勇的声音满是沉凝:“楚军援军已至!”

    匡勇之子匡虹低声道:“观其规模,至少也有十余万人!”

    “两部楚军合兵,楚军至少也有四十余万人。”

    “而今我莒都城内却仅剩残兵五万!”

    近乎于十倍之敌,即便是在攻守城战中也是极其夸张的兵力对比,基本上已经可以宣告失败了。

    更遑论齐楚双方的兵员质量本就有差距。

    这一战怎么打?

    匡虹诚恳的劝说:“阿翁,退吧!”

    “这一战,没法打了!”

    匡勇声音沉凝:“家祖父不过是马奴之子,却得大王恩重,拣拔为当朝大司马。”

    “家父为王而战,虽战死沙场却未能扭转乾坤。”

    “大王不以我匡氏鄙薄,依旧许本官以都大夫之职。”

    “本官又岂能辜负了大王的信重?!”

    “此战,虽死,无悔!”

    匡虹焦急的说:“阿翁,据前番军报所言,大王已请了秦长安君为我大齐左相,整军出征。”

    “虽然不知秦长安君为何时至今日仍未能来援,但我大齐必还有一战之力!”

    “实不必为了这一座死城而葬送了阿翁的性命啊!”

    匡勇大手一摆:“无须多言。”

    “本官既承王令镇守莒都,便是人在城在、城亡人亡!”

    “余者,与本官无关!”

    确实,后方已经整顿起了一支大军,匡勇似乎没有必要死守莒都,而是完全可以后撤寻找援军。

    但,匡勇没有接到后退的命令,他只接到了镇守莒都的命令。

    既然如此,匡勇如何能放弃莒都,奔逃求生!

    匡虹悲声道:“阿翁,战之不过啊!”

    “若不弃城而走,我等皆当亡于此也!”

    “便是我等皆亡于此,亦难守莒都,死的毫无意义,反倒是平白损了大齐兵力!”

    匡勇默然片刻后,看向身周将领:“本官心意已决,必与莒都共存亡。”

    “诸位若不愿,皆可自行离去。”

    中夫卜禾笑道:“家祖曾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今莒都危难,我等死守城郭乃是为王尽忠、为臣仗义、为人守节。”

    “何患乎死生也?

    “又乎何患乎结果也?”

    匡勇身周,一众将领齐齐拱手而笑:“为全王令,纵死无悔!”

    匡勇面露喜色,不远处却是传来一声朗笑:“不吝生死以全诺。”

    “匡都大夫不愧为大儒也!”

    匡勇循声回头,便见六名身穿甲胄的男子登上了城门楼。

    匡勇大喜拱手:“漆雕兄!公羊兄……”

    “诸子来此,莫不是意欲助本官一臂之力乎?”

    漆雕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