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石梨贝水塘母子命案:被迷雾笼罩的真相(4/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警方回忆说,案发当天正好是自己的生日,所以她非常清楚地记得早上 7 点多自己去石梨贝水塘晨跑的时候,看见四位陌生年轻男子出现在引水道小路上。双方相遇的地点再往北走 600 米就是尸体发现地,而且一个多小时以后她再次看到这四位 “童党” 朝着反方向离去。这名女子自称是石梨贝晨跑的常客,从来没有见到过这四人,并且向警方详细描绘出四人的长相。专案组将这四人列为重点调查对象,甚至在 1973 年 1 月 19 日公布了他们锁定的四位年龄、外貌相似的嫌疑人,然而却一个都没有抓到。

    但这条线索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

    第一,这位女子当时是独行,那这四人为啥不绑架她反而要去绑架一对母子?而且人家儿子身高还 171cm… 甚至在学校是运动健将!

    第二,这四个男的是步行,而且原举报证词中还声称是穿着拖鞋,报案人看到的地点距离尸体发现地就 600 多米,那就是母子俩离开了习惯的晨跑地点 2.2 公里后被撞见的?可前面说了,他们绝无理由离那么远啊?相比之下,之前那位打电话去报社的举报人说用车载的似乎更可信。

    第三,如果这四人就是凶手,那一定就是 28 号这天被杀害的,可为什么 28 号晚上和 29 号白天两拨人没看到尸体?

    所以这条线索看起来十分可疑,女子可能是为了悬赏编造的。甚至可以推测警方之所以认定这条线索,是为了推卸之前 “渎职” 的责任:你们看,母子俩 28 号就遇害了,29 号的勒索信和 30 号的举报电话肯定就是假的。

    另一条举报线索来自于显田,也就是现在的滤水厂至笔架山中间地带的村民。此地距离发现尸体地点直线只有 800 多米,当时这个村里有很多 “外来户”“偷渡客”。有 3 个租户在 28、29、30 号这几天屋中传出了隐约的女人声音,他们都是年轻的光棍。不过当时村民并未太在意,以为是带了 “暗娼”。谁知 11 月初,三个人居然同时不辞而别。而直到警方展开大规模搜索后村民才得知此事(刚开始警方一直围绕着石梨贝、5500 尺路碑这两点间排查,尤其把重点放在石梨贝)。最重要的是虽然三人并没有汽车,但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工作,偶尔会开着一辆破卡车!

    然而,当时对这些流动人员的管理非常松散,他们全用的假名,根本就不知道他们是谁、来自哪里又去向何方。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件案子渐渐被岁月尘封,但它却像一根刺,扎在那些关注过此事的人心中。周忠明的余生在痛苦和对真相的渴望中度过,他始终无法释怀妻儿的惨死。如今,距离案发马上就要 50 年了,当年的凶手或许都已经不在人世。但每当人们提起这起案件,还是会忍不住去想,如果警方在一开始就能足够重视,如果在 30 号接到线报后可以着重往沙田方向搜寻,或许这场悲剧就能避免。又或者在发现尸体后能及时转移搜查方向,说不定就能抓住嫌疑人。然而,这些都只是如果,这起石梨贝水塘母子命案,终究还是成为了一宗未解的悬案,被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等待着或许永远不会到来的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