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津城血案:1978 年天津 12.7 杀人碎尸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1978 年 12 月的天津,寒冬的气息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地扼住了这座城市。街道上的人们行色匆匆,都想尽快赶回家中,享受那一丝温暖。在天津市河西区,房管局的工作一如既往地进行着。

    12 月 7 日,天气格外寒冷,河西区房管局的三名青工 —— 刘强、王伟和赵刚,被安排到市郊进行一些房屋普查的前期勘察工作。他们三人裹着厚厚的棉衣,嘴里呼出的白气在眼前缭绕。

    聂公桥下,是他们今天勘察路线的一部分。桥下的河水在寒风中泛着冰冷的波纹,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刘强走在最前面,他不经意地瞥向桥边的角落,突然,一个鼓鼓囊囊的塑料袋映入眼帘。

    “嘿,你们看那是什么?” 刘强皱着眉头,指了指塑料袋。

    王伟和赵刚走上前去,三人面面相觑。那塑料袋看起来沉甸甸的,袋口扎得紧紧的。一种莫名的不安在他们心头涌起。

    “打开看看?” 赵刚犹豫了一下,说道。

    刘强小心翼翼地解开袋口,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当他们看清袋内的东西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那竟然是煮熟的人肉!

    “啊 ——” 王伟忍不住惊叫起来,踉跄着往后退了几步。

    刘强的手剧烈地颤抖着,塑料袋差点掉落在地。他们的大脑一片空白,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快,报警!” 刘强喊道,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很快,警车呼啸而至,打破了市郊的宁静。负责此案的刑警队长李建国带领着一队警员迅速赶到了现场。李建国一脸严肃,眼神中透露出凝重和决心。

    “封锁现场,任何人不得靠近!” 李建国大声命令道。

    警员们迅速拉起警戒线,法医们则小心翼翼地靠近塑料袋。现场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初步判断,这是人体组织,而且是经过煮熟处理的。” 法医的脸色十分难看。

    李建国蹲在塑料袋旁,眉头紧锁。他深知,这起案件的性质极其恶劣。

    “扩大搜索范围,看看周围还有没有其他可疑物品。” 李建国站起身来,指挥着警员们。

    警员们开始在聂公桥周边进行地毯式搜索。寒风中,他们的身影忙碌而又紧张。

    不一会儿,又有警员陆续发现了多个类似的塑料袋。每个塑料袋里装的都是人体碎块,有手臂、腿部,还有躯干的部分。

    现场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气味,混合着血腥和煮熟的肉味。一些年轻的警员脸色苍白,但他们强忍着不适,继续工作。

    李建国的脸色越来越阴沉。“这到底是什么人干的,手段如此残忍。” 他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将凶手绳之以法。

    警方将所有发现的人体碎块带回了警局,法医们立即展开了紧张的拼凑工作。他们如同拼图大师,但这却是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 “拼图”。

    经过数小时的努力,一具女性尸体逐渐被拼凑完整。死者的面容虽然因为煮熟而有些变形,但仍能看出是一名年轻女性。

    李建国站在尸体旁,陷入了沉思。他知道,当务之急是要确定死者的身份。

    警方开始在天津市内发布通告,希望有市民能够提供线索。同时,他们对失踪人口进行排查。

    在排查过程中,一名女子的失踪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女子名叫林晓,23 岁,在一家工厂上班。据她的同事说,林晓已经有几天没来上班了,而且也没有请假。

    警方联系了林晓的家人,她的父母心急如焚地赶到了警局。当他们看到那具拼凑起来的尸体时,林晓的母亲当场昏厥过去,父亲则老泪纵横,嘴里喃喃地说着:“晓儿啊,是谁这么狠心……”

    经过林晓父母的确认,死者正是林晓。

    李建国开始询问林晓的父母和同事,了解她的日常行踪和人际关系。

    林晓的父母说,林晓是个乖巧懂事的女孩,平时除了上班就是在家看书,很少出去玩。

    “晓儿没有什么仇人啊,她怎么会遭此毒手?” 林晓的父亲泣不成声。

    林晓的同事也表示,林晓在厂里人缘很好,和大家相处都很融洽。

    李建国意识到,这起案件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警方对林晓的住所进行了搜查。在她的房间里,没有发现什么明显的打斗痕迹,但李建国还是发现了一些细微的线索。

    林晓的日记本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翻开日记本,里面记录着林晓的一些日常心情和琐事。

    在日记本的最后几页,林晓提到了一个神秘的男人。她写道:“最近遇到了一个很奇怪的人,他总是在我下班的路上出现,让我觉得有些害怕。”

    李建国心中一动,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线索。

    他让警员们根据林晓的描述,寻找这个神秘男人。

    与此同时,法医对林晓的尸体进行了进一步的检验。他们发现林晓体内有残留的药物成分,这表明她在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