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郤缺谏劝以九歌(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夏日之日,这个夏日之日此时便发威了。

    赵盾有意讨伐鲁国,但下军大夫郤缺建议赵盾不应讨伐鲁国,最多派人去责问一下鲁国即可。

    郤缺,我们已经多次提到过他了,他为中华成语文化贡献了“相敬如宾”成语。

    郤缺在晋襄公时代的箕地之战中俘获了白狄首领,从而被晋襄公提拔为卿级大夫。

    这个时候,郤缺虽然拥有了卿大夫的级别,但职务上仍旧是一个下军大夫,相当于在级别上是晋国六卿领导班子的候补人选。

    郤缺在晋国的春秋风云里是一位大牛人,很快,他的时代即将来临。

    在郤缺的时代来临前,他还要通过自己的表现来取得晋国上下的认可。比如这一次,他便认为不宜讨伐鲁国。

    赵盾知道郤缺是一位德才兼备文武全材的干材贤臣,便专门请他来赵府喝茶。

    喝茶是形式,关键是赵盾需要详细听取郤缺的建议,关于鲁国此次迟到该如何处分的建议。

    郤缺有话直说,他对赵盾道:“元帅,得高度重视我们晋国目前面临的国际形势。秦国肯定是要来侵犯晋国的,我们晋国防备的重点必须是在西线。

    楚国现在国内虽乱,但已经有了重新北上的意图。楚国北上中原,就是为了与我们晋国争霸。

    虽然他们不敢轻易跟我们开战,但随便征伐哪个诸侯国,我们晋国就得分兵去救。

    这必然使晋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窘地。此外,戎狄武装屡屡进犯中原,无论是晋国还是其他诸侯国,都深受其害。

    虽然,您为了大局而不拘小节,召集了扈地会盟。但各诸侯国之间矛盾重重,这个会盟精神真正要落地,最终还得靠我们晋国出面组织联军,晋国耗不起到处救火。”

    赵盾连连点头称是,他呷了一口茶,问郤缺:“大夫所言甚是,本帅确实难以顾全,不知大夫有何妙策?”

    郤缺略一思索,答道:“下官以为,恩威并举。”

    “恩威并举?”赵盾道,“本帅知道因威应该并举,但说说容易做到难呐。”

    郤缺道:“下官认为,战略思路是我们对秦国、楚国和戎狄应全面立威为主,而对中原诸侯应该抚慰。

    具体来讲就是对秦楚挑衅和戎狄侵犯,应该坚决予以打击。但对中原诸侯,我们多行善事,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给予他们的需求,以此来真正收服他们。

    当然,对于背叛晋国的,我们也一定要出兵教训。

    古人云,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勿使坏。元帅作为晋国柱国之臣,下官希望元帅要致力于恩威并举,尤其是注重德行啊。”

    赵盾听得心花怒放,对啊,鲁国犯这么一丁点小错误,难道还需要出大兵去教训讨伐?

    “大夫之言,令本帅茅塞顿开,请大夫讲具体点。”赵盾非常谦虚,继续向郤缺讨教。

    郤缺见赵盾如此不耻下问,心中也很高兴,心想晋国有赵盾这样的人才为中军元帅,实乃晋国之大幸也。

    他也不再保留,将具体对策讲了出来:“这次鲁国犯错,不追究不行,但不能追究过度。

    下官以为,派一名大夫前去鲁国质问,并要求鲁侯派人来晋国认错即可。

    此外还有卫国。卫国前些年与我们晋国结了些怨仇,这是先君文公、襄公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

    我国曾出兵讨伐卫国,侵占了卫国的匡邑和戚邑,但卫国是很想我们晋国搞好关系的。

    所以,下官认为,不如将这些土地都归还给卫国,这样卫国便对会我们死心塌地。”

    赵盾连连点头,他又想到了郑国,曾经郑国跟着楚国混,城濮大战晋国大胜楚国后,晋国教训了郑国,将郑国自申地至虎牢的土地都侵占了。

    郑国现在是绝对的亲晋,国君郑穆公还是由晋文公亲自扶持当上郑国国君的。

    如果把郑国的这块地盘还给郑国,那郑国还不对晋国死心塌地?

    赵盾笑着对郤缺道:“大夫所言,本帅是胜读十年书哇。对了,刚才大夫提到劝之以九歌,请大夫不吝赐教,何为九歌?”

    郤缺恭恭敬敬答道:“古人所谓的九歌,意思就是九种功德应该以歌颂之,这便是九歌。

    九种功德,即三事六府之功。

    三事,指德行正、善祭祀、富民生;六府,指金、木、水、火、土、谷。

    这三事和六府,无论三事哪一事做到了,或者六府哪一府顺利了,都是值得歌颂的,这便是德和礼。

    这也就是下官建议元帅注重德礼,多做让天下诸侯和晋国国人民众歌颂您的事。”

    赵盾听后万分感慨,难怪前六卿之一的胥臣在先君襄公面前强力推荐,这位郤缺果然是位大才啊。这样的人,当然得委以重用!

    现在,手头上可以让诸侯歌颂的德礼不是现成摆在那里吗?

    于是,赵盾命令,派大夫解扬出使卫国,将原属于卫国的匡邑和戚邑还给卫国。

    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