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华而不实阳处父(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一个华而不实的人。

    我担心跟着他以后可能被惹祸上身,还是早点离开他为妙。”

    成语“华而不实”便是典故于此。

    阳处父后来被晋文公指定为晋襄公的老师,担任太傅一职,可以说位高权重。

    但阳处父性格较为刚烈,所以得罪了不少人。

    不过,晋襄公却很赏识他,毕竟阳处父是一位极具智谋的人,所以,晋襄公总想创造机会让阳处父立功。

    这一次,晋襄公让阳处父领兵出征,本意并非是让阳处父与楚军决战,而是摆出一个样子:作为诸侯之长,晋国的小弟被你楚国欺负了,晋国是不会就此算了的。

    晋襄公的判断是楚军绝对不敢与晋军直接交战,毕竟两军已经在城濮打了一战,晋军取得了大胜。

    既然你楚军不敢与晋军开战,那晋军此次出征无非就是一个形式而已。

    所以,晋襄公派阳处父出征,目标:蔡国!

    之所以目标定为蔡国,那是因为蔡国刚刚宣布归顺了楚国。

    打击蔡国,阳处父根本不要担心,蔡国很快会投降。

    如意算盘打得很好,但晋襄公却疏忽了一点:无论与楚军真正交手还是只是过过场,阳处父都不应该是领兵的最佳人选。

    毕竟晋军目前还有九名帅佐,哪一位不可以领兵?

    打个小小的蔡国,摆明了是给阳处父一份功劳。

    这样的功劳,谁不想要?

    为何偏偏给了你阳处父?

    晋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也许现在还因为国君强有力的领导而掩盖着,到后来,那可是全世界激烈等级为顶级的权力斗争。

    阳处父呢?

    他完全可以因自己并非军中帅佐为由而推辞,建议其他人领这次兵。

    但阳处父没有去考虑其中存在的隐患,当仁不让领了军令。

    阳处父所不知道的是,如此一来抢了人家五军帅佐的风头,总有人对他是心生忌惮的。

    阳处父领兵出发了。令阳处父万万没有料到的是,晋军一进入蔡国领地,楚国立即便有所反应。

    楚国令尹斗勃受楚成王指派,率楚军救援蔡国。

    楚军行动很迅速,很快推进到了蔡国,与晋军隔着泜水驻扎。

    难道春秋舞台又要上演一场晋、楚两强面对面的激烈战斗吗?

    楚国人当然是很想,因为令尹斗勃从来便没有咽下城濮之战楚军失败这口气。

    但阳处父不想,他一开始便没想着要与楚军决战。

    阳处父率军前来本就是来江湖走一走而已,哪里敢与楚军交手?

    早知道弄成这样,自己当初就该建议让其他人带兵出来。

    阳处父很懊悔,现在自己真正到了骑虎难下的地步了。

    开打,晋军是否打得过楚军那真的不好说,至少自己并非是统军的料。

    如果打败了,那群臣议论,国君震怒,自己的脑袋肯定得搬家。

    不开打,直接撤退?

    那就意味着率领晋军逃跑,阳处父就成了阳跑跑了。回到晋国,肯定被人参上一本,脑袋也有可能搬家!

    阳处父头大如麻,无奈只好先将军队驻扎下来,吩咐士兵严阵以待,谨防楚军渡河进击。

    楚军统帅斗勃早就想进军了,但他也担心晋军来个半渡而击,晋国人,从来是不讲战争礼仪的,楚国已经吃过大亏了。

    斗勃得考虑如何率楚军渡过泜水,与晋军决战。

    就这样,两军相持了好几天。

    这些天里,阳处父挺着一个比平时大不少倍的脑袋苦苦在想着对策。

    突然,他眼前一亮,思得一妙计!

    第二天,他派出使者对楚军统帅斗勃道:“我听说,文不歁理,武不避敌。我们这个鸟样,已经很多天了吧,我看是大家都在耗费粮草,实在没有意思。

    怎么样?大家就堂堂正正打一仗吧!

    这样好了,要么我们退后三十里,空出战场来,让你们渡过河来。

    要么,你们退后三十里,空出战场来,让我们渡过河去。

    谁也不许耍阴谋诡计!不许半渡而击,两军摆好阵势,直接冲锋,一个回合解决问题,一战而决定到底是你们楚军厉害,还是我们晋军厉害,如何?”

    斗勃大喜,正想说“你们后撤三十里,我们楚军渡河来战”,猛然想起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正是晋军搞了个什么退避三舍,结果害主帅成得臣紧追不舍,最终掉入晋军圈套,导致城濮大战楚军败绩。

    哼,晋国人从来都不光明正大,只会耍奸使滑,老子才不信你们不会趁我们渡河时半渡而击呢。

    “好,那我们后撤三十里,在那里划出地来,等着决战吧。”斗勃回复晋军使者道。

    然后,斗勃下令,全军后撤三十里。

    于是,楚军有序撤退。

    阳处父一看就乐了,他率领将士们站在河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