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无功而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既是小事,侯爷又何必非本将不可?”

    与上次送礼不同,尤惟明言语虽不乏恭敬,态度却极为强硬,紧跟着说道:“鄯州三军,不止本将一人。”

    中军不让新兵入营,左、右两军就能够让吗?

    江景辰没有那么天真,当即转言道:“自古文武相轻,本侯想不明白,是什么原因致使你与本侯不对付?”

    尤惟明眸中异色一闪而过,犹豫片刻,缓缓开口道:“你可曾上过战场?”

    不等江景辰回答,尤惟明自顾自继续说道:“你不曾体会过战场凶险,不曾与敌寇搏命厮杀,不曾亲眼见同胞死于乱刃之下。”

    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江景辰不由默然。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这句话出自《宋史·岳飞传》。

    试问,真正不惜死的武臣能有几人?

    江景辰想的明白,却是心口不一,当即出言呵斥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你身为归德将军,何惧一战?”

    陇右边军之勇猛,天下无人不知,无不赞叹。

    身为鄯州中军主将,尤惟明当然不是惧战之人,当即直言道:“侯爷京中为官,有所不知,西域不比北境。”

    吐蕃早已成为大周附属国,其境内游牧民族虽多,但却没有部落胆敢越境生乱。

    或者说,早在吐蕃称臣之后,西域就已经属于大周国土。

    这便是许多官员反对圣上兴兵的原因之一。

    京城文武百官,京外地方文臣武将,没有几个人能够理解圣上为何要大动干戈。

    江景辰知道。

    他知道哪怕换了一个时空,历史的发展也依旧相似。

    吐蕃国贼心不死,有朝一日必定还会攻打大周。

    且不说当今圣上比不了太宗皇帝,即便能够相提并论,朝廷也没有那么多名臣名将可用。

    如今的吐蕃国力尚未达到巅峰,在被动挨打与主动进攻之间,自然是要选择后者。

    附属国也是国,该打就得打。

    不打仗,世道怎么会乱?

    世道若是不乱,那还怎么谋夺天下?

    思绪瞬间,江景辰不等尤惟明开口回答,继续呵斥道:“似你这般武将,比之兵士不如,本侯实不屑与你为伍。”

    话锋忽然一转,接着道:“念你之前送本侯一礼,本侯话与你知,圣上早有圣谕示下,圣言:军中若有反战者,皆可贬其为民。”

    尤惟明瞳孔猛地一缩,脸上尽显慌乱之色,稍作思索,拱手道:“侯爷误会,我并非反战。”

    他不能确定江景辰身负圣谕,同样也不能确定江景辰没有。

    这种情况之下,最好的选择就是将祸水东引。

    心中有了抉择之后,尤惟明直言道:“新兵不入三军大营,实乃上峰之意。”

    江景辰喝问道:“哪个上峰?”

    尤惟明陷入犹豫当中。

    江景辰见状,继续扯起虎皮,以圣谕相逼。

    尤惟明无奈之下才说出一个名字:“谭鼎岩,谭大人。”

    江景辰瞬间了然。

    这位谭大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顶头上司,兵部尚书谭鼎岩。

    六部隶属尚书省,沈廷知乃尚书令,不用想也知道这里面的猫腻。

    尽管如此,江景辰依旧询问道:“此话当真?”

    尤惟明回答道:“飞鸽传信,千真万确。”

    江景辰追问:“可是谭大人亲笔所书?如今何在?”

    尤惟明回答道:“确是谭大人亲笔,当时便已经烧毁。”

    阅后即焚。

    很好,没毛病。

    事件似乎又回到了远处,江景辰稍作思考,沉声道:“本侯圣谕在身,命你接新兵入营,听令否?”

    尤惟明顺势询问道:“侯爷可有诏令在身?”

    江景辰不动声色回答道:“本侯奉圣上口谕。”

    尤惟明神情略显微妙。

    假传圣谕乃是重罪,他相信没有人敢假传圣上口谕。

    但,万一,江景辰真就假传了呢?

    圣上的目的就是重塑新军,只要目的能够达成,哪怕是假的圣谕也能变成真的。

    没有正式诏令,仅仅只是口谕,以圣上对江景辰的恩宠,很难说不会默许。

    尤惟明只不过是归德将军,无诏不可擅离职守,不可能亲自入京验证。

    即便可以飞鸽传书,一来一回也需不短时间。

    期间,倘若让新兵进入中军大营,无疑是等同于主动踏入旋涡当中,后续无论如何都对己无益。

    听令?

    还是不听令?

    尤惟明没有犹豫太久,恭声道:“本将不敢违背圣谕,一万新兵入营事关重大,非本将能够做主,还需劳动侯爷大驾,往闵大人府上走一遭。”

    江景辰冷笑道:“你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