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怀璧其罪(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圣上登基之前,薛贵妃才是正妃,若一切都能正常发生,那么现在的薛贵妃就应该是薛皇后。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薛贵妃失去了皇后之位。

    不仅是薛贵妃此生遗憾,也是纯王心中的痛。

    若非如此,他便会是中宫嫡出长子,江山第一顺位继承人。

    当然,往事不可重提。

    毕竟那时候的圣上,也只不过是受到冷落的王爷。

    侧妃也是妃,依照圣祖遗训,侧妃同样能够录入皇室玉牒,死后有资格葬入皇家陵寝。

    冷板凳王爷成功夺嫡,登基为帝,侧妃逆袭成为皇后,那么过往种种皆成云烟。

    可悲吗?

    庄延朔无法体会这种悲伤,倒也能够理解纯王心中所想,于是便道:“立长立嫡,皆在圣上一念之间,坐稳太子之位,却不止在圣上一人。”

    顿了顿,又道:“薛家如何与瞿家相提并论,王爷有何种实力与纯王争锋?”

    当年圣上之所以改立瞿氏为后,主要原因之一,是为了借用瞿家的力量。

    正是如此,瞿家在帮助圣上登基之后,主动淡出朝廷。

    瞿氏族人在朝为官者,皆非要职。

    薛氏虽失去了皇后之位,但薛氏一族也因此得到了补偿,最直观的体现便是,薛氏子弟在朝中人数多,且大多数都比瞿氏子弟官职高。

    表面上看是薛家强过瞿家,实际上瞿家最大的倚仗,除了皇后之外,还有执掌东都大营的姻亲。

    京城内有南、北衙,京城外有东、西都大营,共计三十万兵力。

    圣上登基之后,第一时间便将各军、各营主将换成心腹。

    执掌东都大营的主将夏志渊,其岳父乃是瞿家当代家主奉恩公堂弟那一支。

    至于夏志渊是如何当上东都大营主将,这里面是否存在奉恩公与圣上达成某种协定,外人不得而知。

    两家关系未出五服,平日里虽极少往来。

    可谁都知道,只要夏志渊执掌东都大营一日,那么奉恩公府的倚仗就不会消失。

    前阵子皇后失权之事闹的不小,瞿家对此却没有丝毫反应,好似稳坐钓鱼台一般,半点不慌。

    为何?

    东都大营主将未换,奉恩公府不倒,皇后就不可能有事。

    谁都知道之事,李守拙心中当然清楚,稍作沉吟,道:“大将军之下有将军,将军之下有中郎将,中郎将之下有校尉......”

    李守拙目光犹如一柄利刃,直刺庄延朔的双眸,缓缓开口道:“本王想说的是,东都大营并非一个人的大营。”

    夏志渊与瞿家是姻亲,东都大营的其他将领可不是。

    军营中,不知多少双眼睛在盯着夏志渊,盼着他能出点什么事。

    到时候会有多少人雪中送炭?

    又会有多少人落井下石?

    庄延朔听懂话中意外之意,摇了摇头,道:“无论如何,纯王背后有着远超王爷的势力为支撑,倘若真到了那一天,王爷如何力挽狂澜?”

    夏志渊会抛弃安王,选择支持纯王吗?

    答应显然是不会。

    如此一来,夏志渊就是眼下不容忽视的阻碍,甚至有可能会成为最大的阻碍。

    李守拙脑海中,忽然浮现出夏志渊打着清君侧的名义,率领东都大营入京,拥护老三走进太极殿,坐上龙椅的画面。

    “不,绝对不行。”

    李守拙一声怒喝,抬手将身前器皿扫落。

    身旁的邵沅朗避之不及,被器皿砸了几下,衣裳也被污渍沾染。

    他倒是不生气,只是有些反应不过来,随即询问道:“王爷何故这般失态?”

    李守拙满眼通红,似未听到邵沅朗的言语,一双眼睛死死盯着庄延朔,沉声道:“先生当真认为会走到那一步吗?”

    庄延朔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敢问王爷,嫡亲皇叔尚在京城否?”

    圣上嫡亲手足兄弟,不并不在京城,也不在人间。

    古往今来,也就只有顺位继承大统者,方能够免于手足相残。

    一旦到了夺嫡的地步,那么只有一条路可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李守拙闻言,仿佛被抽干了力气,良久才缓缓吐出一句:“父皇早就为老三铺好了路......”

    南、北衙禁军是圣上绝对心腹,西都大营主将与薛家毫无交际,东都大营主家乃是瞿家姻亲。

    李守拙嘴角泛起苦涩笑容,自嘲道:“父皇懂我,赐以‘纯’字为号,果然是我太过天真。”

    ‘纯’字何解?

    一百个人便有一百种解法。

    在李守拙看来,老三得赐‘安’为封号,无疑于是父皇在表明:你且安心,皇位迟早会是你的。

    庄延朔没有接话,扫了眼身下满地狼藉,轻笑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何错乎?”

    邵沅朗闻言,眉间微挑,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