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齐悼公神秘死亡 齐鲁间关系紧张(4/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如今齐国若是顺利拿下鲁国,其势力必然大增,这对于吴国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子贡的这番话犹如一道惊雷,在朝堂之上炸响。众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起来。大家都深知子贡所言非虚,齐国的崛起确实会给吴国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正是因为子贡用如此形象生动的比喻阐述了齐国势力增长后的可怕后果,使得大家能够清晰且直观地感受到来自齐国的潜在威胁。也正因如此,当子贡向夫差提出应对之策时,夫差才会格外重视,并认真思考其可行性。

    夫差说道:“寡人又何尝不明白这些个道理呢?其实寡人也正在筹备着发兵之事,然而国内却存在着一种顾虑重重的情绪,对此寡人不得不谨慎地加以思考和权衡啊。”

    子贡自然清楚夫差心中所担忧之事,于是他将吴、越、齐这三个国家的实力仔细做了一番对比之后,当吴王夫差向其吐露国内有人忧心越国可能会趁着吴国出兵之际伺机报复之时,子贡缓缓开口道:“大王,如今越国已然向您俯首称臣,表示归降于吴王您啦。即便是他们有心想要有所动作,可就凭越国目前的国力而言,实在难以与大吴相抗衡。况且,吴国此次出征齐国,只要能够速战速决,不给越国任何可乘之机,那么他们便无法对吴国造成实质性的威胁呀!再说越国即使有报复之心,力量不及鲁国,吴国的力量与齐国相当,倘若吴王始终对越国心存芥蒂、无法释怀,那么必将错失进攻齐国这一绝好良机。待到齐国成功兼并鲁国之后,其国力必然大增,届时吴国若再想与之一较高下,恐怕将会难如登天。而且,一旦越国日益强盛起来,必定不会忘记昔日所遭受的屈辱和仇恨,势必会掉转矛头,向吴国寻仇雪恨。如此一来,吴国便会陷入两面夹击、腹背受敌的险恶处境之中。

    子贡这番入情入理且极具说服力的对比分析,犹如醍醐灌顶一般,使得吴王夫差恍然大悟。他终于深刻地意识到,当前最为迫在眉睫之事乃是全力应对来自齐国的巨大威胁,而非一味地纠缠于越国这个次要问题之上。唯有当机立断,集中精力对抗齐国,方可保吴国无虞,并在这场激烈的诸侯争霸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3. 消除顾虑,提供方案:

    针对于伍子胥说越国所存在的顾虑,使得吴王夫差可谓是忧心忡忡。要知道,一旦他率领大军出兵伐齐,后方空虚的吴国极有可能会被越国趁虚而入,从而遭受致命的打击。这种担忧就像一块沉甸甸的巨石压在夫差心头,使得他在是否出征这件事情上始终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智慧过人的子贡深知吴王夫差心中所想,于是心生一计,主动向夫差进言道:“大王莫忧,臣有一策可解此虑。不如由微臣前去拜见越王勾践,劝说他诚心归服于吴国。不仅如此,还可让越国的强壮汉子跟随吴国一同北上征伐齐国。如此一来,既能大大增强吴军伐齐的兵力和实力,又能够彻底打消大王您对越国可能会趁机报复的顾虑。如此妙计,定能保得吴国安泰无虞,让大王您再无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地挥师北伐,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子贡提出的让越王勾践派兵助吴的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越国在之前被吴国打败,实力较弱,此时越王勾践正急于寻找机会恢复越国的地位。子贡的建议既给了越王勾践一个向吴王夫差表示忠心的机会,也让吴王夫差能够利用越国的兵力增强自己的实力,对于双方来说都有一定的好处。

    4. 道德绑架,占据制高点:

    以仁义之名劝战:子贡在劝说中强调了救鲁的仁义之名。他说:救鲁是存亡继绝的正义之举,能够让吴王夫差在诸侯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其他国家的认可和尊重。这种将出兵与仁义道德挂钩的说法,让吴王夫差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出兵的建议,同时也让他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

    塑造勇者、仁者、智者形象:子贡还以“真正的勇者不怕困难,真正的仁者不怕一时的困顿,真正的智者不会错失良机”来激励吴王夫差,将出兵救鲁伐齐与勇敢、仁义、智慧等品质联系起来,让吴王夫差觉得如果不出兵就是缺乏这些品质,从而在道德层面上给吴王夫差施加了压力,促使他做出出兵的决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