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兵分二路谋略深 首开海战遭惨败(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4

    由于国力上升与野心膨胀,吴国逐渐崛起。吴王阖闾时期,吴国在柏举之战中攻陷楚国都城郢都,开始在列国争霸中崭露头角。夫差即位后,又在夫椒之战中大败越国,使越国暂时屈服。吴国的国力达到鼎盛,吴王夫差的野心也不断膨胀,不再满于偏安东南,不顾国内朝野有识之士的反对,执意率兵北上问鼎中原。

    当时齐国国君齐悼公被杀,齐国朝堂内乱,这给了吴王夫差出兵进攻的机会。齐国是中原大国,若能击败齐国,将极大地提升吴国在中原的威望和影响力,有利于夫差实现称霸中原的目标。而且,齐国与晋国长期争夺中原霸主地位,两国矛盾不断,吴国认为此时进攻齐国可以利用晋齐之间的矛盾,减少来自其他大国的阻力。

    夫差在军事准备与战术安排也是费了很大谋划的:为了增加胜算,夫差决定兵分两路向齐国发起进攻。一路由夫差亲率吴国军队并联合鲁、邾等国,借道鲁国从陆上攻齐;另一路就是上面讲的由大夫徐承率领水军,沿海路奔往齐国的南鄙(今山东青岛琅琊一带),以配合吴国的陆上攻势。吴国的水军经过长期训练,各种战船配备日益齐全,战术战法也日臻完善,这为其海上远征提供了一定的军事基础,所以夫差也信心满满。

    而齐国方面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

    在水军方面,齐国本身就是临海大国,有数百年的航海史,拥有一支当时诸侯国中较为强大的海军舰队。齐国利用滨海的地利,在长期的海洋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和造船技术,其战船和水兵的素质都较高。

    大敌当前,齐国内部倒显示出团结应对外敌的局面。春秋中期以来,齐国卿大夫势力崛起,大夫弄权,内乱不止。但面对吴国的强大攻势,齐国内部暂时摒弃前嫌,同心协力保卫家园。

    在地缘政治格局的方面,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相互征伐,争霸战争频繁。晋国、楚国等大国长期争夺中原霸主地位,而吴国的崛起打破了原有的地缘政治格局。吴国对齐国的进攻,不仅是两国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涉及到其他诸侯国的利益和地缘政治平衡。周边的鲁国、邾国、郯国等小国在吴齐之间的战争中,也根据自身的利益选择了不同的立场。

    吴国与齐国之间的海上交通逐渐发展,海洋成为两国之间交流和战争的新领域。齐国的琅琊等沿海地区是重要的战略要地,控制这些地区对于吴国的北上争霸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齐国保卫本土的关键。

    公元前485年的吴齐海战,历史上是以吴国的惨败、齐国的险胜而告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