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名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陈慧成了酒厂的名人。

    其后一段时间,一直存在感薄弱的包装工作,成为全厂职工,主要是男职工的关注焦点。

    他们路过包装工段时,总要停留片刻,相互询问,哪个是陈慧。

    当确认了哪个是陈慧时,总会低声地,夸张地赞叹一句:哇塞,好漂亮啊!

    当然,漂亮不漂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者的心态,偶像效应在这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他们在认识陈慧之前,早已想象过她的容貌,那一定是个美丽不可方物的人间尤物,像古代的侠女;那一定是个孔武有力的粗大女子,不然哪来那么大的胆量?

    当看到陈慧只是个面容姣好的普通女孩时,心中“最担心”的情况没有出现,人们便会用自带滤镜的眼光修饰她,她算不上最漂亮的,但也绝对能算得上第二。

    男职工们开始暗恋陈慧,有的索性明恋,和同事们谈起陈慧时,大言不惭地称其为“我老婆”,用明恋掩饰暗恋,用调侃掩饰内心的真实想法,免得同事们取笑。

    但鲜有人去追求陈慧,因为陈慧身上的光芒太闪耀了,胆小自卑的不敢靠近,怕沾上“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嫌疑;胆大且自视清高的,则要装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来,以免自己的人设崩塌。

    加上陈慧有个绰号“鬼子赵”的九哥,那可是赵厂长身边的红人,是慈禧身边的小李子,心狠手辣,不择手段,所以,男职工们对陈慧往往保持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不久后,陈慧被提拔为包装工段的工段长了,成为四十多名女工的头儿。

    工段长在酒厂其实算不上干部,属于车间的内部职位,也没有办公室,但是脱产了,而且每月有150元的职位津贴。

    在赵小禹眼中,陈慧越发成熟了,越发像个领导了,举止言谈透着一种雍容之气,分明是他的妹妹,他却觉得她像个大姐姐一样了。

    陈慧不像赵小禹那样,做什么事都急风愣怔,毛手毛脚,她总是显得那么从容,那么优雅,那么气定神闲,永远波澜不惊。

    年轻人称呼她为“陈段长”,年老的则亲切地称呼她“慧慧段长”。

    这个称呼,缘于赵丁旺在车间开的一次现场会议。

    陈慧虽然经常参加车间例会,也经常主持工段例会,但没资格参加公司会议,公司领导也很少参加车间会议。

    但有一次,因为包装方面的事情,赵丁旺在车间召开了一次现场会议,在那场会上,赵丁旺称呼陈慧为“慧慧段长”,从此这个称呼便流行开来。

    陈慧在家里,更像赵小禹的师长和母亲,一方面,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赵小禹的饮食起居,另一方面,又把自由散漫的赵小禹管得无一刻松懈,叫苦不迭。

    赵小禹本来最讨厌别人管他,你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你让他追狗,他偏要撵鸡,面对陈慧“惨无人道”的管教,他有时恨得咬牙切齿,双手掐住她的脖子:“我真想掐死你!”

    但接下来,他还是会乖乖地服从陈慧的指挥。

    如果陈慧被他气哭了,他又成了哥:“九妹别哭,哥错了,哥以后一定听话!”

    春夏交替之时,赵小禹和陈慧参加了第一次自考,每人报了三门课。

    可怜的陈慧,有两门不及格,都是五十多分,另一门却高达八十多分。

    而赵小禹,仿佛被老天眷顾了一样,三门课都是刚过及格线,把“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少一分白费”的考试哲学,体现得淋漓尽致。

    拿到成绩单的那天,赵小禹兴奋得在床上打滚,直呼“苍天有眼”,终于报了一箭之仇,气得陈慧直拿书本砸他。

    县城的楼房不多,居民大多住平房。

    楼房一般是公家单位的家属楼,是分的,装修简单,如果想要住得高端一些,则需要自己花钱装修。

    午后的阳光照进一间楼房里来,地上堆着一堆和好的水泥,一个满身泥土的男人正在铺着地板,抹灰,铺砖,用皮锤砸实,最后用水平台尺划拉两下,检查一下是否铺平。

    给他打下手的,是一个同是满身泥水的女人,波浪卷的头发乱披着,脸上汗水渍渍。

    她实在太累了,叉着腰站在那里喘息着,这时男人说了一声“砖呢”,她又扎挣着去搬砖。

    砖是60的玻化砖,每块约重二十斤,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也算是重体力活了,她哼哧哼哧地搬着砖,砖把她的身体拉得向前弯曲着。

    男人冷漠地看着女人,忽然站起身,说了声“起开哇”,从女人手中接过砖,单手拎着返回原地,铺了上去。

    接下来,女人便不搬砖了,靠墙坐在地上,看着男人铺砖。

    气温不算高,县城的年轻人刚换上单衣,年老的怕冷,还穿着秋衣秋裤,但铺砖的男人,上身只穿着一件二股筋红背心,裸露着的皮肤,散发着古铜色的油彩;胳膊上的肌肉随着他的动作,在有节奏地律动着。

    女人看了一会儿男人,终于忍不住,试探着说:“子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