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姓福和幸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日子在无声无息中游走,时间敲开了2010年的大门,春节的脚步临近。

    北方正是漫天搅雪的时候,但这个南方小镇却仍是生机盎然,漫山遍野一片绿色,最多的植物是竹子,所以这个镇名叫绿筱镇。

    赵小禹问过当地人才知,“筱”就是竹子的意思,而在此之前,他从未研究过这个字。

    此地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常有人来此度假,但因其知名度不高,且交通不便,来的人不多,恰到好处地远离了穷山恶水和繁华之地,仿佛一个被世人遗忘的角落。

    赵小禹觉得筱筱喜欢这里,就留了下来。

    镇上有个集市,但来此的人大多住在镇子边缘的民宿里。

    镇上的人,都把自家的空房子收拾出来,开成民宿,可日租,可月租,可年租,如果客人不嫌弃,也可以出点钱,和主家一起吃饭,免去了一日三餐的烦恼。

    赵小禹寄居的人家,男人姓赵,女人姓福,都七十多岁了,满头银发,赵小禹叫他们赵大爷和福大娘。

    赵小禹问:“还有姓福的吗?”

    赵大爷说:“有啊,百家姓最后一个姓。我们两个,一个开始,一个结束,有始有终。”

    赵小禹一语双关地说:“挺幸福的。”

    心中却苦涩地想,两个姓赵的,是不就是有始无终?

    是不是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能“姓福”?

    老两口确实挺幸福的,赵小禹能明显地感受到,他们的幸福掩饰不住。

    他们开着几分地,种着一些蔬菜,他们常常结伴到菜地里松土拔草。

    但他们最常做的事,是到山上采药。

    他们采药不是为了贩卖,而是自己吃,或煲汤,或泡水,或直接入口。

    他们采的或许不是药,只是各种稀奇的植物。

    他们经常叫赵小禹去他们屋里品尝这些植物,或煮,或冲,或泡,或只是过过水,味道是赵小禹生平从未尝过的,却极爽口。

    赵小禹问:“这些东西到底是药,还是茶,还是朽了的干蘑菇?”

    赵大爷说:“管它呢,名字是人们赋予它们的,它们自己都不知道。”

    “不怕有毒吗?”

    “没有毒。”

    “您是怎么看出来的,教教我,我也上山采点去。”

    “这个,”赵大爷拿起一根黑虫子一样的植物说,“我也说不出来,但我就是知道,它没有毒,人生经验吧,七十多年不是白活的。”

    老两口的身体很硬朗,除了满头银发外,一点也不显老,气色红润,神采飞扬,赵小禹向他们请教保养之道,福大娘想了想,说:“我们活得慢。”

    “这,有点不理解。”赵小禹说。

    “有啥不理解的?”赵大爷插话道,“慢工出细活。”

    老两口虽然已是垂暮之年,但还是像热恋中的情侣一样腻腻歪歪,走路经常牵着手,说话时总是含情脉脉地看着对方。

    福大娘爱说话,有点老年人的唠叨,赵大爷却不爱说话,在福大娘唠叨的时候,他总是含笑看着她,仿佛觉得这个唠叨的老婆子可爱至极。

    这个小院里,有两间出租房,除了赵小禹,还住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

    赵小禹没问过女孩的名字,女孩也不知道赵小禹的名字,两人基本没什么交流,但女孩每天出门和回来时,假如赵小禹在院子里,总要和他打声招呼。

    “哥,我出去了。”

    “哥,我回来了。”

    女孩爱好绘画,每天背着画板上山去写生。

    有一天,女孩说:“大爷,大娘,哥,我给你们每人画幅像吧,我要走了。”

    女孩画得很像,像是用照相机照出来的一样。

    直到女孩走后,赵小禹才在画的右下角看到了作者署名:胡芳芳。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揉揉眼睛再看,没错,就是“胡芳芳”。

    缘分真是奇妙啊,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一个爱画画的胡芳芳,居然还让赵小禹遇见了。

    赵小禹笑了,心想,如果芳芳听说了这事,一定不会相信的。

    他把画像小心翼翼地折起来,收藏进行李箱里。

    女孩因为是先来的,住着宽敞明亮的正房;赵小禹是后来的,住的则是又暗又小的侧房,女孩走后,福大娘让赵小禹搬到正房去住,赵小禹说:“不用了,我都住习惯了。”

    福大娘说:“换换吧,还是那个价钱,人要往亮处走,心里亮了,路就宽了。”

    赵小禹不忍辜负老人的好意,便搬到了正房。

    有一天,福大娘进赵小禹的房间时没开门,看到了放在床头柜上的骨灰盒,赵小禹以为大娘要生气,然而她没有,只是轻轻叹息一声,没说一句话,转身出去了。

    有一天黄昏时分,赵小禹站在房后的竹林前看竹子,这种植物让他想起了大西北的红柳,它们同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同样在人们的冷落、践踏、砍伐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