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儒家最后的挣扎,不成功便成仁!(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嬴沐提笔,写下《望岳》二字。

    二字一落成,就是引起了周围人的惊叹。

    伏念等人下意识道了一声: “妙!

    说是以山为题,但简简单单一个“望”字,将那山无限拔高,让人恍惚间真像是站在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面前。

    嬴沐写下《望岳》第一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此句写下,伏念等人忍不住惊叹。

    看来此人以山为题,看的不是眼前之山。

    而是透过这绵绵青山,看到了最雄伟的泰山!

    即便是看山,他也不会看无名小山,而是要看群山之尊!

    能让他看进眼里的,只有最好的!

    下半句描写泰山的时候,他不像一般的诗里写山的高大,而是用齐鲁两国国境之外还能看到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此来烘托泰山的高大。

    这一句不仅大气磅礴,而且有一种将齐鲁之地囊括其中的鲸吞之意。

    一下子,就把人带入到泰山那宏伟的景色之中。

    惊鲵,流沙等大秦一方的人也非常惊讶。

    荀子看到这一句之后立时感觉不妙。

    单这一句,他就知道自己的水平难以望其项背。

    他们也不知道,嬴沐竟然还擅长作诗。

    水平还如此之高!

    简直比起《诗经》里面的诗写的还好!

    嬴沐写下第二句。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如果说刚才那是远远看到泰山的巍峨壮观的话,那现在就是登上泰山,近处欣赏泰山的秀丽景色了。

    泰山高大,,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两面,仿佛山隔开了两个世界。

    明明是静止的笔触,但是写出了泰山的雄浑力量。

    众人感到惊艳无比。

    寥寥十个字而已,竟然能描画出如此美妙的景色。

    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同时,感叹自然的精妙。

    嬴沐一口气写完剩下两句。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等最后一句写出,众人头皮发麻,震撼的呆愣当场。

    他们从来没想过,一首诗竟然能带给人如此丰富复杂的情感!

    第三句写山中云层和飞鸟,让人感觉天空已经触手可及。

    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绝了!

    仅仅用了十个字写出那种站在泰山上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仿佛天下的一切都尽在掌中,所有的一切都自己脚下让人忍不住心生万丈豪情。

    最妙的是,全篇明明是望岳,却没有一字一句写“望’写“看”。

    因为这无边的景色已经全部融入其中。

    所有看诗之人都已经不知不觉间见识了泰山的壮美景色!

    如此诗篇,气魄无人能及!

    甚至已经拿出自己的笔墨记了下来。

    嬴沐写完之后,儒家弟子忍不住低声传颂着。

    此等绝妙好诗,一定要记录下来才是!

    这下,不仅是大秦的人,即便是很多儒家之人也忍不住拍案叫绝。

    其中甚至包括伏念和颜路。

    他们二人也经常研读《诗经》,可从来没有哪一首诗读来让他们有如此感觉。

    恍然间,他们感觉自己面前仿佛真的出现了巍峨大山。

    他们漫步其间,最后来到了山顶之处。

    就在众人还沉迷在这首诗中的时候。

    嬴沐淡然无比,看向荀子道:“接下来,该你了。”

    所有的一切都渺小无比,让人心境一下子开阔起来。

    嬴沐这句话一语惊醒梦中人。

    让许多儒家弟子清醒了过来。

    他们担心的望着荀子。

    这首诗是在是太优秀了,师叔祖能做出来比这个更优秀的诗吗?

    平心而论,现在就算让他们才《诗经》之中翻出一首比这《望岳》诗还要优秀的,他们都觉得艰难。

    当场现写一首,岂不是更难!

    伏念和颜路更加了解荀子师叔。

    他平时喜欢读《诗经》是不错,可是几乎没有什么作品。

    拿出来的都是平庸之作。

    但是在目前这篇极度优秀的诗作之下,就算做出一首质量上佳之作,恐怕也会被衬托成平庸下等之作。

    没办法,有比较,才能看出差距。

    现如今,他们已经不抱有任何获胜的希望了。

    只希望师叔不会输的那么难看。

    大秦的人看向荀子更是脸色怪异。

    就算他们不是儒家的人,也不是精通文墨之人,但是也能体会这首诗的大气磅礴,绝非常人所及。

    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要上去比,那简直就是自取其辱。

    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