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衣锦还乡(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身为里长,掌一乡教化,出现如此不成体统之事,理应严办!

    但见徐闻面露微笑,很受用的样子,里长随即朗声大笑:“谁家的姑娘,竟如此洒脱!”

    乡亲们顾不得询问是谁家姑娘,个个目光灼灼的望着徐闻。

    十七岁的举人,又如此英俊倜傥,谁不想把姑娘嫁给他?

    甚至有妇人感慨,只恨自己早生了二十年。

    女人一发浪,氛围更加浓烈。

    在众人的簇拥下,徐闻沿着永宁乡主道,风风光光的前往里长家。

    里长家位于魏庄,受里长轮流当的影响,此地也是今年永宁乡的临时办公地点。

    游完街后,徐闻被安排在里长魏家休息。

    魏家是当地大户,有独立三进门大院子,带有花厅。

    里长魏逻今日在家中设下宴席,杀猪宰羊,款待徐闻等人。

    花厅建筑陈旧,却飘满了酒菜香味,热闹非凡。

    魏里长坐在徐闻身边,喜笑颜开,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全程为徐老爷斟酒。

    当日,永宁乡的所有大小地主齐聚一堂,纷纷上前祝贺。

    每人毫不吝啬的送上厚礼,人均价值百两的礼物。

    将来徐闻肯定当官。

    如此年轻有为的官老爷,如若今日不拉拢,怕是以后没机会了!

    席间,酒过三巡后,魏里长借着酒意起头,说起了土地挂靠一事。

    举人比秀才拥有更多特权。

    秀才见官不跪,举人可以与官员平等相待。

    面对老百姓时,举人也可以以官府代言人自居。

    当地县衙遇到问题时,还会派人通报当地举人,征询其意见,甚至请举人出马处理。

    若是举人犯案,在没有被省学政剥夺功名之前,谁都不能拘押,更不能用刑!

    官府若是让举人出庭受审,还得客客气气的请他们到县衙,只是协助调查,而非传讯,更不敢说受审。

    除此以外,举人享有免除赋税的特权。

    这种特权只适用于举人本人及其家庭名下的土地。

    因此,永宁乡的大小地主,都想要将自家田产挂靠在徐闻名下,如此便可以不用缴纳赋税,或者减免很多赋税。

    这种行为,朝廷是默许的,旨在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科举考试,提高国民文化水平。

    但朝廷也不傻,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挂靠土地,那还收个毛的赋税?

    免除赋税的特权并不是无限制的,而是有一定的范围和条件。

    举人名下四百亩以内赋税全免,多的田地赋税优惠。

    便是如此,也大大吸引了地主们,想要找个举人挂靠减税。

    徐闻略一沉吟,按照魏里长的意思,永宁乡这些地主所有土地加起来,能有几千亩。

    这么多土地挂靠在自己名下,会不会太招摇了?

    似是看出了为难,魏里长忙道:“徐老爷不必担心,这是朝廷默许的特权,赵举人名下的土地更多。”

    挂靠土地不是免费的,地主们不用向朝廷交税,但要向挂靠的举人交租,比交给朝廷的要少。

    有的地主先前将田产挂靠在赵举人名下,但那赵举人要价太高,简直黑心!

    如今永宁乡又有新晋举人,他们自然要攀附一二。

    “听闻徐老爷家的佃户,每年租子不过三四成,徐老爷简直是爱民如子啊!”

    有人吹捧道。

    众人附和:“是啊!是啊!”

    连自家佃户都不能盘剥,土地挂靠在徐老爷名下,要价应该不会多。

    瞧着众人热切,徐闻微一点头,冲着众人抱拳道:“既然诸位抬爱,那徐某便交下诸位朋友了!”

    他根据朝廷赋税,以及赵举人家的要价,给出了一个折中的挂靠价格。

    算下来,徐闻一年到头啥事不干,光靠这帮地主挂靠的土地,就有七八百两银子收入。

    他报出的价格引起一众地主的赞同。

    “好!徐老爷爽快!”

    “来来来!大伙儿一起再敬徐老爷一杯!”

    “喝!”

    以里长魏逻为首,这帮财主说要为徐闻建登科坊。

    登科坊,又称杜天官木牌坊,为表彰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士子而立的牌坊。

    登科是士子们梦寐以求的荣耀。

    因此,登科坊不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家族和地方荣耀的象征。

    永宁乡的乡绅们想要建登科坊,一是为了讨好少年举人徐闻。

    二是为了宣传本地,自己留名。

    科举盛行千年,清平县第一次出解元!

    可喜可贺!

    往后,徐闻便是清平县的门面,牌面必须搞起来!

    而且,建登科坊,要旁边立一石碑,写明建坊原有,刻上一众赞助者姓名。

    在座的诸位乡绅地主,也算千古留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