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东周(2/3)
养!”
韩启道:“相国此言差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合格的国君继承人谈何容易!”
吕不韦道:“我听说人在年幼的时候是很容易改变的!只有老朽之人才难以改变。”
眼见朝议要变成吵架,庄襄王赶紧制止,道:“此事并不急于一时,两位公子都尚且年幼,待度过一段时间,观察他们的品行再下定论!”庄襄王虽然宠幸赵姬,然而也不敢轻易得罪朝中老臣,并且生母夏太后也支持成蛟,让他难以决断。
正在此时,新即位的秦王得到了一个密报:东周君正在与诸侯密谋,欲趁新秦王立足未稳入侵秦国。秦国整个朝堂便只能暂缓立太子一事,专注于对付眼前面临的威胁。
得到东周君谋秦的消息,庄襄王私下招吕不韦前来商量对策,道:“寡人听闻东周君已经跟楚、赵、魏、韩结成了联盟,裕乘寡人新即位侵犯我大秦,相国该如何应对”
吕不韦早就派门客在各国都城监视,洛邑更是有大量的眼线,因此吕不韦知道很多其中的细节,于是道:“东周君是想以合纵来削弱我们秦国,但是各国利益不同,各怀鬼胎,并不会全力对付我们。为今之计仍要远交近攻,东面交好齐国,南面稳住楚国,赵魏则需要军事威慑,这样就可以孤立东周君。”
庄襄王道:“我如今刚刚登基,本不欲多惹是非,但是现在如果表现软弱,我怕此后永无宁日。”
吕不韦此时刚刚成为相国,很想在朝廷站稳脚跟。在尚武的秦朝得到朝堂承认的最好方法就是立下战功!吕不韦很想趁此时机获取战功,于是鼓励秦王道:“如今东周君正在联络各方诸侯,然而短时间内他们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因此我们如果先发制人,在各方诸侯没有准备好的时候进攻,就会有很大的把握取胜!”
庄襄王刚刚登上王位,也需要一次战功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因此十分支持吕不韦的建议,道:“我与先生不谋而合呀!明日我们朝堂再议!”有了庄襄王这句话,吕不韦心中也有底了,便告辞回府。
第二日上朝,庄襄王开门见山:“各位爱卿想必也已经听说东周君谋秦的事情,为今之计该如何处理大家可有什么意见”
老臣嬴梁道:“周天子立国已七百余年,迁都洛邑也已三百年,虽然现在威势不在,但名义上依然是天下共主,如今大王应该遣使者入洛邑向东周君请罪,避免干戈方为上策!”
韩启道:“臣以为老太师言之有理,只要我们入朝请罪,东周君便没有理由再联合诸侯攻打我们了。”
吕不韦此时站出来道:“此言差矣,我大秦本有护驾之功,乃是受封赏之国,自立国以来外攘蛮夷,内尊天子,何错之有如今东周君欲联合诸侯攻打我秦国必是听信小人之言,如果我们现在就入洛邑请罪,岂不是示弱于天下!更何况以无罪之身请罪本就于理不合!”
嬴梁道:“那以吕先生的意思是要出兵攻打东周君了”
吕不韦正色道:“不是我们愿意出兵,而是在此危急时刻,用兵是我们的唯一选择!如今大王刚刚登基,诸侯各国就心怀鬼胎,图谋我秦国,如果不能以武力震慑住各路诸侯,便会被人小觑,我秦国将永无宁日!”
“这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嬴梁气愤的道!
此时一直站在旁边的熊状道:“自平王东迁以来,东周君何时为天下主持过公道!穆公时,晋国夺我河西之地,东周君可曾说过一句公道话天下早已不再是周天子的天下,而是强者的天下!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立足!懦弱只能挨打!”
嬴梁还想说什么,被庄襄王打断,道:“老太师就不要再说了,如今寡人心意已决,命吕不韦为将军,熊状为军师,领兵二十万,讨伐东周!”
半月后,庄襄王为熊状和吕不韦祭旗,庄襄王道:“将军和军师尽可放开手脚,我已派使者前往齐国和楚国,说服他们不要出兵救援,同时蒙骜将军在赵魏边境集结了十万大军,如果他们敢派兵前来,我们便可断他们的后路,一举歼灭!”
吕不韦道:“多谢大王考虑周全,不韦一定不辱使命!”说完便大军开拔!
东周君听闻秦王派大军前来讨伐,大惊失色!东周君手下仅有十万军队,而且缺少粮草,与秦军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忙问左右近侍:“是谁透漏了风声秦国人怎么会知道我们密谋伐秦的事”
旁边的人道:“我们几次联络诸侯一同伐秦都没有结果,各路诸侯都是阳奉阴违,不愿招惹秦国,定然是诸侯中有人泄露了消息!”
东周君道:“那如今我们该如何是好各路诸侯可有消息了吗”
左右道:“我们已经向赵、魏、韩、楚派出过使者,赵、魏、韩都答应出兵相助,只有楚国没有答复!现在是危急时刻,大王须火速派人前往各诸侯催促援兵啊!”
东周君慌忙派使者前往诸侯求援。
秦国和东周相邻,不到半月时间秦军便深入东周腹地,东周军的十万军队根本不堪一击,听说秦军来犯,很多城池都举城投降了。吕不韦在接收投降
韩启道:“相国此言差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合格的国君继承人谈何容易!”
吕不韦道:“我听说人在年幼的时候是很容易改变的!只有老朽之人才难以改变。”
眼见朝议要变成吵架,庄襄王赶紧制止,道:“此事并不急于一时,两位公子都尚且年幼,待度过一段时间,观察他们的品行再下定论!”庄襄王虽然宠幸赵姬,然而也不敢轻易得罪朝中老臣,并且生母夏太后也支持成蛟,让他难以决断。
正在此时,新即位的秦王得到了一个密报:东周君正在与诸侯密谋,欲趁新秦王立足未稳入侵秦国。秦国整个朝堂便只能暂缓立太子一事,专注于对付眼前面临的威胁。
得到东周君谋秦的消息,庄襄王私下招吕不韦前来商量对策,道:“寡人听闻东周君已经跟楚、赵、魏、韩结成了联盟,裕乘寡人新即位侵犯我大秦,相国该如何应对”
吕不韦早就派门客在各国都城监视,洛邑更是有大量的眼线,因此吕不韦知道很多其中的细节,于是道:“东周君是想以合纵来削弱我们秦国,但是各国利益不同,各怀鬼胎,并不会全力对付我们。为今之计仍要远交近攻,东面交好齐国,南面稳住楚国,赵魏则需要军事威慑,这样就可以孤立东周君。”
庄襄王道:“我如今刚刚登基,本不欲多惹是非,但是现在如果表现软弱,我怕此后永无宁日。”
吕不韦此时刚刚成为相国,很想在朝廷站稳脚跟。在尚武的秦朝得到朝堂承认的最好方法就是立下战功!吕不韦很想趁此时机获取战功,于是鼓励秦王道:“如今东周君正在联络各方诸侯,然而短时间内他们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因此我们如果先发制人,在各方诸侯没有准备好的时候进攻,就会有很大的把握取胜!”
庄襄王刚刚登上王位,也需要一次战功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因此十分支持吕不韦的建议,道:“我与先生不谋而合呀!明日我们朝堂再议!”有了庄襄王这句话,吕不韦心中也有底了,便告辞回府。
第二日上朝,庄襄王开门见山:“各位爱卿想必也已经听说东周君谋秦的事情,为今之计该如何处理大家可有什么意见”
老臣嬴梁道:“周天子立国已七百余年,迁都洛邑也已三百年,虽然现在威势不在,但名义上依然是天下共主,如今大王应该遣使者入洛邑向东周君请罪,避免干戈方为上策!”
韩启道:“臣以为老太师言之有理,只要我们入朝请罪,东周君便没有理由再联合诸侯攻打我们了。”
吕不韦此时站出来道:“此言差矣,我大秦本有护驾之功,乃是受封赏之国,自立国以来外攘蛮夷,内尊天子,何错之有如今东周君欲联合诸侯攻打我秦国必是听信小人之言,如果我们现在就入洛邑请罪,岂不是示弱于天下!更何况以无罪之身请罪本就于理不合!”
嬴梁道:“那以吕先生的意思是要出兵攻打东周君了”
吕不韦正色道:“不是我们愿意出兵,而是在此危急时刻,用兵是我们的唯一选择!如今大王刚刚登基,诸侯各国就心怀鬼胎,图谋我秦国,如果不能以武力震慑住各路诸侯,便会被人小觑,我秦国将永无宁日!”
“这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嬴梁气愤的道!
此时一直站在旁边的熊状道:“自平王东迁以来,东周君何时为天下主持过公道!穆公时,晋国夺我河西之地,东周君可曾说过一句公道话天下早已不再是周天子的天下,而是强者的天下!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立足!懦弱只能挨打!”
嬴梁还想说什么,被庄襄王打断,道:“老太师就不要再说了,如今寡人心意已决,命吕不韦为将军,熊状为军师,领兵二十万,讨伐东周!”
半月后,庄襄王为熊状和吕不韦祭旗,庄襄王道:“将军和军师尽可放开手脚,我已派使者前往齐国和楚国,说服他们不要出兵救援,同时蒙骜将军在赵魏边境集结了十万大军,如果他们敢派兵前来,我们便可断他们的后路,一举歼灭!”
吕不韦道:“多谢大王考虑周全,不韦一定不辱使命!”说完便大军开拔!
东周君听闻秦王派大军前来讨伐,大惊失色!东周君手下仅有十万军队,而且缺少粮草,与秦军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忙问左右近侍:“是谁透漏了风声秦国人怎么会知道我们密谋伐秦的事”
旁边的人道:“我们几次联络诸侯一同伐秦都没有结果,各路诸侯都是阳奉阴违,不愿招惹秦国,定然是诸侯中有人泄露了消息!”
东周君道:“那如今我们该如何是好各路诸侯可有消息了吗”
左右道:“我们已经向赵、魏、韩、楚派出过使者,赵、魏、韩都答应出兵相助,只有楚国没有答复!现在是危急时刻,大王须火速派人前往各诸侯催促援兵啊!”
东周君慌忙派使者前往诸侯求援。
秦国和东周相邻,不到半月时间秦军便深入东周腹地,东周军的十万军队根本不堪一击,听说秦军来犯,很多城池都举城投降了。吕不韦在接收投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