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出使(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了”

    李斯笑道:“看来你的确需要清醒清醒了!你在酒馆喝的酩酊大醉,我只得命人把你抬了回来!”

    尉缭大惊,道:“廷尉莫要害我啊!赶紧放我走!当初我只答应你觐见秦王,可没有答应卖身给你啊!”边说边欲逃跑。

    李斯连忙拦住他,道:“你既然已经见了秦王还能走的了吗秦王如此看重你的才华,日后必然会重用你的!为何还要混迹于酒肆之中”

    “廷尉有所不知,我观秦王面相,甚是凶恶,长久的留在他身边肯定会不得善终的,我劝廷尉也赶紧离开吧!”

    “少拿面相这一套来糊弄我,我在秦王身边已经十年了,如今却活的好好的;再说,秦王真的一统天下,你还有地方可以躲吗不如与我一起辅佐大王共谋大业!”

    尉缭一惊,思索良久,道:“廷尉所说也不无道理!”

    “你明白就好,明日随我再去拜见大王!大王胸怀宽广,一定会原谅你的!”

    第二日,尉缭换好衣服随李斯前去拜见秦王,尉缭道:“臣一介布衣,不知王宫中的规矩,触怒了大王,还请恕罪!”

    秦王见尉缭前来认错,大喜!仍旧以宾客之礼对待。

    不久之后尉缭被册封为国尉。

    在李斯和尉缭的建议下,秦王决定出兵灭韩。

    秦国要攻打韩国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韩国,韩王安十分担心,急忙找来公子韩非商量对策。此时他们心中都清楚,韩国以一隅之地对抗强秦毫无胜算,所以无论如何要说服秦王取消伐韩的计划。

    韩非此时名气已经非常大,韩王听说秦王经常拜读韩非的文章,因此希望能凭借韩非的名气说服秦王,韩非当下就答应了韩王,出使秦国,说服秦王罢兵。

    韩非回到府中,正准备行装,门客堂溪公求见,道:“公子此去虎狼之国,可知道活着回来的几率仅有万分之一”

    “知道!”

    “公子可还记得当初你提出改革计划时,韩王全盘否定,并没有人支持过你”

    “记得!”

    “公子可明白,即使你舍弃生命,可能也无法扭转当前的局势”

    “明白!”

    “那你为何还要抛弃身家性命,去为一个行将就木的诸侯说情”

    “因为我是韩人!”

    听到韩非回答的如此决绝,溪堂公心生悲悯,还想劝说他:“我听说能够保全身家性命的人都是善于拒绝的,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可以不答应,如今公子这样做又会有什么益处呢”

    “先生错了,该来的福分总会到来,该来的灾祸也是无法躲避的!君子不能因为怕死就不去做该做的事情!”韩非其实心中明白,要说服秦王罢兵难上加难,而自己此去也极有可能有去无回。因此他临行前把家中所有的事都安排妥当了,他就这样义无反顾的离开了故国!

    溪堂公为他送行,路上一句话都没说,因为该说的都已说尽,现在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策略、能力所能决定的,这只是韩非的一种选择!

    看着韩非远去的背影,溪堂公流下了两行热泪!

    来到秦国,韩非先去拜见了韩启。此时的韩启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锐气,自从郑国事件之后,便失去了秦王的信任,虽然暂时没被罢免丞相的官职,但已无法参与重大事件的讨论制定。

    韩启道:“如今年轻的秦王刚毅果断,又有李斯、尉缭等人辅佐,他们都是主张要灭六国的,恐怕韩国难逃此劫了!”

    韩非道:“难道昌文君忘记自己是韩国人了吗”

    韩启眼见一亮,瞬间又暗淡了,道:“韩国早已是积重难返,王弟又何必螳臂当车!”

    韩非见韩启已经沦落至此,非常失望,便告别韩启,只身去见秦王。

    韩启叫住韩非,道:“秦王是个很有主见的人,如果你的意见得不到采纳,就赶紧逃亡吧,在咸阳若不能为秦王所用,必然性命难保!”

    韩非回头深深的望了一眼韩启,道:“王兄保重!”

    韩非离开后,韩启呆呆的站在原地,默然良久。他可怜韩国积弱难反,又愤恨自己无力为故国做一点事情!他觉得韩非是幸福的,至少韩非还可以为韩国奔走呼号……

    秦王嬴政早就听说过韩非的大名,还看过他写的《孤愤》、《五蠹》,读后非常佩服,道:“哎呀!寡人要是能见到此人,并与他讨论天下大势,真是死而无憾了!”

    此次得知韩非来秦,秦王非常高兴,急切的盼望与他相见。只是他心中也清楚韩非此番来秦,只是为韩国说情的,事关韩国存亡,不同于一般的游说,心中不免多了一份戒备。

    韩非见到秦王,由于口吃,说话不便,便给秦王上了一个奏疏,主张灭赵存韩。

    “灭赵存韩的原因有三点,第一,韩国多年以前就已经向秦国臣服,韩国就如同秦国房间座椅上的坐垫,韩国的存在对秦国有很大的好处,秦国要去打哪个国家,韩国都出兵跟随,而最后得到的利益归于秦国,怨恨归于韩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