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黑虎掏心”之计(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将军冯俊等部,攻克了巫县及夷陵、夷道(今湖北宜都)等地,公孙述的军队因此得以占据荆门、虎牙(此处之虎牙、荆门皆为山峰之名,虎牙山在北,荆门山在南,江水从中而过。其具体地址在今湖北宜昌东南),并横江架起了浮桥和塔楼,立攒柱堵住水道,安营扎寨以阻挡汉军的进攻。

    此一役,公孙述大军初次崭露头角,让刘秀大军尝到了苦头。虽然他们进军荆州的计划却没有实现,但是却依靠荆门建立了坚固而险阻的荆门山防线,成为了西蜀南部的屏障,为以后夺取荆州等地提供了平台。此次蜀中军队之所以没有能够迅速的夺取荆州,就是因为当他们攻克荆门之后,刘秀大将岑彭率军前来,意图夺回荆门,公孙述的蜀中军队由于实力有限,只能自保,总算在敌军的多次进攻之下,守住了荆门。

    从建武九年(公元33年)到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刘秀一直在训练自己的水军,前番多次进攻荆门失败,都是因为水军上敌不过蜀中军队。经过两年的训练,汉军水兵人人磨刀霍霍,士气大胜,准备在接下来对蜀中的进军中,实现自己的功名大业。这些年,蜀中也没有闲着,势力不断壮大,刘秀在彻底地稳固后方之后,终于觉察到时机已经成熟,便决意对蜀中用兵,实现一统天下的宏图伟业。

    其中,任命大将岑彭和来歙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大举伐蜀。北部可以凭借汉中、西凉、陇右等地的地形优势,只要能够突破川蜀的关卡,就能够长驱直入,直达蜀中首府益州。

    经过前番几次攻伐荆门蜀中军队的失败,岑彭也从中总结以往的一些教训,开始进攻荆门。关于这一战,历史上曾被重点描述,当时公孙述的军队在三峡下游架一座横贯长江并有军事塔楼的浮桥,浮桥与长江两岸的要塞相连。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四月末,汉的水师开始对荆门发起进攻,并借东风之助逆流而上驶向浮桥。汉军战船上面早就布置了巨大的火炬,本来蜀中军以为自己这一战应该是胜券在握的,岂料敌人竟然一者借风,二者借火,将浮桥迅速点燃,浮桥着火倒坍,溺死者数千人,蜀中军队沿江两岸的军事要塞变成孤立无援、首尾难顾的所在,猝不及防之下,蜀中军队顿时乱了手脚。汉军终于一鼓作气,打通了由荆门入蜀中的水路。然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中军队边打边退,更是在一路上尽力毁去为了东征而修筑的道路。

    公孙述哪里料到,昔日为了成就统一天下的皇图霸业所修建的道路,此刻竟然成了汉军灭亡自己的捷径。幸好蜀中军队在守卫之上很有经验,才堪堪延缓了汉军的进攻。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蜀中军队和汉军出于胶着状态之时,汉军早就着手准备的杀手锏发挥了效用。早在进攻荆门之前,汉军就了解到,川蜀将领之中,王政与大司徒任满素有嫌隙,而且王政此人也是颇有见识之人,看出天下大势的主动权其实一直都掌握在刘秀的手中。无论是军事实力,政治地位以及这么多年所体现出来的刘秀的治国才能,公孙述都要略逊一筹。于是,汉军中派遣说客前来,悄悄地与王政接洽,王政当即同意了汉军的建议,答应在汉军攻伐荆门之时做汉军的内应,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王政还献计用火攻烧毁浮桥。当汉军和蜀中军队正在血战之时,早就埋藏在大司徒任满身边的王政终于动手了,他趁大司徒任满调集亲兵前去御敌的机会,率领自己的部下,毫不犹豫地抓住任满,并顺势将其斩杀,随即向汉军挥舞白旗致意。蜀中军队在田戎的带领下,向西败退到江州。

    岑彭等来到江州后,才发现江州城池竟然在蜀中军队的加固之下,原来就有三丈高的城墙,更加加高了几尺,而城外的护城河也挖得特别深,如此,即使汉军能够攻下江州,凭借江州的哀兵,实在是胜负难料,即使是胜利,也一定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于是,岑彭决意转攻平曲,蜀中在江州的兵力,本来以为汉军会一股作气向江州,遂率领三万军队前来援助,岂料汉军会转而攻伐平曲,平曲虽然是蜀中军队的战略物资储备地,但其兵力多被抽调到江州等地布防,霎时之间,蜀中军队大败,汉军光从蜀中军那里夺取的粮食就有数十万石。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此刻北边也是一片风声鹤唳。自从全歼了隗氏集团、收取了凉州十郡以后,中郎将来歙、太中大夫马援为主、副将的陇右汉军便开始积极稳定陇右地区,同时时刻准备攻入西川。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夏初,凉州地界的先零羌发动叛乱,进犯临洮。来歙向朝廷举荐马援为陇西太守,坐镇狄道县,专职负责防御先零羌等工作。马援到任之后,不负众望,奋击来犯之敌,不久便大破先零羌,陇右西部逐步得到了安定。马援走后,南征巴蜀事宜则由来歙本人全权负责。岑彭在南线不断进攻的同时,刘秀给陇右汉军下了一到圣旨,令来歙为主将,虎牙大将军盖延、扬武将军马成为副将,率领陇右汉军主力十余万,取道西汉水谷地南下攻击公孙述的北线防区。汉军遂正式实现了南北两路经过西川的战略意图。

    公孙述此时已经南北不能兼顾,他见岑彭的南路大军攻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