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犒赏全军(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则是深深的惊骇之色。

    因为他们深知,能布下如此天衣无缝之局者固然令人钦佩,但更让人感到震撼的,却是嬴政对于陆尘这位将军的重视程度。

    要知道,这样一场关乎国家存亡兴衰的大计,竟能放心交由陆尘参与其中并事先知晓,足见陆尘在嬴政心目中的地位何等重要!

    “大王竟然对陆尘施以如此厚重的待遇!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有大臣忍不住惊叹道。

    “是啊!大王甚至不惜调动整个大秦的力量来为陆尘的谋划铺平道路,这种程度的恩宠可谓前所未闻呐!”另一名大臣附和着说道。

    “这般相待,实在超乎想象!想我大秦立国至今,何曾有过这样的先例?”又一臣子感慨万分地摇头叹息。

    众人纷纷交头接耳,议论之声不绝于耳。

    “此次谋略若能成功,再加上大王对陆尘如此器重,那他极有可能会成为我大秦有史以来最为年轻的上将啊!”

    一时间,群臣们心中皆充满了惊骇与讶异之情。

    他们对于这位仅仅听闻过其声名,却从未见过其人的将领,不由自主地在心底产生了深深的敬畏之意以及难以抑制的好奇心。

    要知道,仅凭陆尘的一封亲笔书信,便能让嬴政这位威震天下的大秦之王心甘情愿地陪着他一同疯狂行事。

    并在暗地里精心布下如此惊世骇俗的宏大棋局,此事如今已传遍满朝文武,无人不知晓。

    然而,即便强如嬴政本人,也不敢断言大秦的朝堂之上,就绝对不存在他国派来的奸细。

    更不能确保,这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们的府邸之中,究竟有没有潜伏着别国的眼线。

    所以,出于谨慎考虑,嬴政选择瞒着所有人去执行这个计划,哪怕是眼前这些忠心耿耿的大臣们亦被蒙在了鼓里。

    这时,终于有人按捺不住内心的疑惑,开口问道:“大王,此局的关键在于引诱赵国和魏国出兵,侵犯我大秦的韩国边境,但陆尘到底打算用何种方法来歼灭赵魏两国的庞大军队呢?”

    赵魏两国倘若真能成功合兵一处,那么他们所集结的兵力累加起来,只怕将会逼近二十多万人之众!

    然而反观韩国境内,仅有留守的雍城精锐之士十万人而已。

    就算将那些投降的韩军士卒也算在内,满打满算也不过才二十万左右罢了。

    要知道,这些降卒可都曾是韩军之人,对于我大秦帝国恐怕依然心怀异志。

    在此情形之下,陆尘究竟又是凭借何种手段来确保他们能够保持绝对的忠诚呢?这实在令人费解。

    眼前这个局面看似完美无瑕,毫无破绽,但等到事情结束之后,又应当如何收场呢?

    想到此处,李斯不禁紧皱眉头,迈步从人群之中走了出来,毫不客气地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与质疑。

    此时此刻,李斯的内心深处不但对陆尘充满了深深的怨恨,就连对韩非也是满怀憎恶之意。

    甚至连当今圣上嬴政,他也开始产生了一些许的不满情绪。

    当李斯听闻陆尘和韩非两人双双殒命的消息之时,他的内心其实是无比喜悦的。

    因为一直以来,被他视作心腹大患的韩非终于一命呜呼了。

    至于陆尘嘛,只不过是个附带的牺牲品罢了。

    实际上,让他真正痛下杀手、欲除之而后快的那个人始终都是韩非啊!

    李斯对韩非的狠戾或许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所致。

    遥想当年,二人同在稷下学宫求学之际,那时的李斯亦是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之人,可谓满腹经纶、才高八斗。

    然而,无论他如何努力,最终都难以摆脱被韩非压制的命运。在外人的眼中,他李斯总是略逊一筹,仿佛永远比不上韩非那般出类拔萃。

    时光荏苒,这种长期处于下风的状况渐渐侵蚀着李斯的心灵,使其内心日益扭曲。

    起初只是单纯的嫉妒之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嫉妒逐渐转化为深沉而浓烈的恨意。

    即便如今的李斯已身居相邦高位,可那股深埋心底的恨意却未曾有丝毫消减。

    被韩非压抑多年所产生的自卑感,如同阴影一般始终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若非如此,以李斯今时今日的地位与权势,又怎会对一人怀有这般深切的怨恨,并施以如此决绝的手段呢?

    就在此时,只听得有人说道:“廷尉此言怕是言过其实了吧?”

    原来,这局面乃是由大王与陆尘共同精心谋划而成。倘若真如李斯所言,仅需寥寥数语便能将其道破,那么局势恐怕就不会发展到如今这般复杂的地步了。

    毕竟,韩境的军务大事,全系于陆将军一身。

    面对眼前这般景象,尉缭那张本就不苟言笑的面庞,此刻更是如寒霜般冷峻。

    只见他嘴唇轻启,缓缓开口说道:“李斯大人,依在下之见,您大可不必为此事过度烦忧、忧心忡忡啊!”

    然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