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五通神向邪神的转变。(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行径。

    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传统道德伦理,五通神的这些不良行为与这些品质背道而驰。

    这种违背传统道德伦理的形象,与清朝政府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严重冲突。

    清朝政府本就是封建时代,对人民的思想自然是要控制。

    而当时不管是读书人,还是官场基本上是八股文思想为主,八股文的题目来源于《四书》和《五经》,要的就是传达圣贤的思想。

    对于这种不良的信仰行为自然不能容忍。

    这时候出现了一名叫做汤斌的官员,作为江苏巡抚,他看到淫祀既损耗百姓财力,又败坏风俗,心中充满了忧虑。

    汤斌深知,这种不良的信仰行为如果不加以制止,将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于是,他奏请康熙禁毁五通神等淫祠。

    他向康熙阐述了淫祀的弊端和禁毁的必要性。

    在他的努力下,康熙最终被他的诚意所打动,给予了他支持。

    在获得康熙支持后,汤斌大力开展毁淫祠行动。他首先下令收缴妖像,那些被视为五通神象征的妖像被一一收缴。

    对于木偶之类的神像,他毫不犹豫地将其付之一炬,让它们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

    而对于土偶,则投入深渊,让它们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同时,他向地方官员发布檄文,要求将此类淫祠全部查毁。

    地方官员们在接到檄文后,纷纷行动起来,对辖区内的淫祠进行了全面的清查和销毁。

    他们把拆除的材料用于修学宫、修葺城垣等有益的建设,让这些原本被浪费在淫祠上的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在汤斌的强力推动下,禁止祭祀五通神的活动在当时取得了显着成效。

    许多淫祠被拆除,人们对五通神的信仰也逐渐减弱。

    但是,自五通神信仰开始被打击后,民间确实不再明面上花费大量钱财去祭祀五通神了。

    然而,由于这种淫祀习俗由来已久,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一定的生存土壤。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

    而且,巫师、神棍等相关从业者众多,他们依靠淫祀为生,自然不肯轻易退出历史舞台。

    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来维持淫祀的存在,继续蛊惑民众。

    所以,虽经汤斌禁毁,但之后仍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人们转而开始关注五通神使人致富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人们对财富的渴望变得越来越强烈。

    作为邪神的五通神和作为正神的五显神祭祀都被禁止后,民间便转换名目进行祭祀。

    于是,他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来规避禁令,转换祭祀的名目。

    而五通神传说中具有使人致富的能力,这让一些人看到了希望。

    例如乾隆时期的《元和县志》中记载:“又有求利之徒,书券契向神乞贷纸钱,后家道日兴。”

    人们开始将五通神视为财富的象征,希望通过祭祀五通神来获得财富。

    当然,人一旦开始通过神来求财,人心自然就变了。

    原本还在正邪之间反复横跳的五通神,便彻底成为了邪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