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寻宝之旅(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尽管宁卫民免不了在心里嘀咕乔万林的不是。

    可没过几天,他就把这件事彻底扔在脑后边了。

    不为别的,既是因为时间进入6月,有今年新下来的水蔓瓜,很及时的给这小子败了火。

    (注:水蔓瓜,北京最早顶节上市的西瓜都是水浇地所出之瓜,称为“水蔓瓜”。虽然早熟,但甜头不足。)

    也是因为在儿童节过后,天坛北门87号像北神厨一样,同样开始破土动工了。

    眼瞅着开工头几天,乔万林天天泡在工地上协调人手,汗流浃背地规范地下室的位置和范围,着实辛苦。

    宁卫民多少产生了点惺惺相惜的感动。

    就冲这个,他也觉得乔万林差不多能功过相抵了。

    而且随后差不多整整一个月,乔万林又带着他几乎跑遍了区里的工艺品厂。

    亲自为他介绍关系,去跟各工厂的负责人协商制作合资饭庄的各种适用之物。

    为此,他就越发承情,觉得乔万林够意思,是个难得的好帮手。

    更何况在这个过程里,不但让人大开眼界,涨了见识。

    宁卫民深切的感受到了这些工艺美术品的美感,了解到其中蕴含的精湛技艺。

    同时他还大大的出乎意料,又发现了一片几乎就没人意识到的庞大宝库。

    要知道,在那些工艺品厂的库存以及积压商品里,藏着的好东西简直太多了。

    可以说都是宁卫民平生见都没见过的奇妙之物。

    乔万林等于是带着他进行了一场寻宝之旅啊!

    那他还凭什么去跟人家计较啊?

    难道人家把泼天的富贵送到他的手边,还不够抵消他那点名誉损失吗?

    所以宁卫民哪儿还在乎蓝教授怎么看他啊!

    哪怕就是蓝岚来了,他的估计也只会盯着那些诱人宝贝看不够,根本就挪不开眼呀。

    他要是能忍住不从嘴角往下流哈喇子,那就算不错了!

    哎哎,这话可绝对没有什么夸张的成分啊。

    在这儿得说明白了,宁卫民贪归贪,可绝不是个没见识的人。

    就凭他一个信息时代穿越过来的人,还是个以邮币卡为主,靠各种收藏品吃饭的人。

    平生见过的好东西怎么可能少的了啊?

    可去了这些厂子,他还真就是看花了眼啦。

    那想想看吧,这些东西能是普通的玩意吗?

    别的不说,就先说说京城证章厂吧,这是乔万林带着宁卫民去的头一家。

    所谓证章,就是指佩带身上用来表示身份、职业或纪念性等的一种标志。

    一般也称做徽章。

    那么可想而知,京城证章厂的主要产品,大概就是工艺标牌、机器铭牌、仪表仪盘、各种商标牌。

    奖章证章、铜铝奖章、铜铝证章、各类纪念章。

    铝制工艺品、钥匙坠、寒暑表、纪念币。

    铝合金组合产品、镜框、茶几、电视架、屏风、衣架等。

    至于说宁卫民他们找证章厂办的业务,其实并不怎么复杂。

    不过是要订做两百个员工佩戴的名牌。

    还有几千个以饭庄商标为造型,可以充当做赠品的钥匙坠,或者小徽章罢了。

    唯一的特殊要求,是他们想跟厂家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用铜做出几十个带有饭庄字号和中式花纹的铭牌。

    以便镶嵌在锦匣厂所提供的黄锦缎质地的菜单封面上,进一步凸显尊贵气派。

    大概其的预算,是准备花个五千元吧。

    按理说,这笔钱对于一个百十号人的厂子,可不算多。

    可奇怪就奇怪在,厂方态度相当热情。

    厂长听了他们的特殊需求,也丝毫不怕麻烦,满应满许。

    甚至马上就让人叫来技术科的骨干和车间正在干活的一位老师傅,与宁卫民他们探讨起制作细节来了。

    为什么这么积极啊?

    嗨,其实说破了,真的怪可怜啊。

    不为别的,就为了能挣点钱,好给工人发点奖金啊。

    敢情京城证章厂最辉煌的时候,其实是政治挂帅的年代。

    如今早已今非昔比,日落西山了。

    五十年代的时候,证章厂做中苏友好纪念章、十大元帅勋章,各大厂的厂徽等。

    六十年代起,证章厂又开始做各种单位委托制作的“像章”,活动纪念章。

    过去这个厂里一共好几百人哪,活儿多得简直都干不完。

    还净是关系户托人,想尽办法插队加塞安排业务的。

    可到了七十年代,说不行就不行了。

    一方面是为避免资源过度消耗,制止像章无度泛滥。

    从六九年起,中央就下令叫停了所有“像章”制造。

    好些下了订单的单位都因为怕担“限制令”的责任。

    根本不敢接收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