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藏古不富(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京城收藏界那位尽人皆知的马老师曾经在做节目的时候这样说过。

    “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重新活过一次的话,那么肯定都是人生赢家。”

    他的意思,其实是说历史的特殊性曾经造成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大底。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确实有很多东西,其价值是被长期低估的。

    那么如果有谁可以从新活一次的话,只需要适时买点那些被低估的东西,就很容易变成大富翁,过一辈子不用再为钱发愁的舒坦日子。

    这番话说得没错,但也不全对。

    确实,灵魂穿越到八十年代的宁卫民,首先就感觉到这个年代真是处处都是漏儿。

    而且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漏儿。

    别的先甭说,光买入生肖邮票这一项,就够他实现财务自由的了。

    要再算上被他纳入囊中的那些近代字画,那已经足够让他三十年之后登上福布斯,问鼎“世界首富”宝座的了。

    这还不包括他随后继续买入的印石、瓷器,还有那些诸多杂项的玩意呢。

    如果再考虑到到随后而来的金融地产、网络科技时代所带来的数之不尽的获利机会……

    谁要说他这辈子还能受穷,那怕是要注定被现实把脸打肿的。

    可以说,这世间再牛的牛人,夺走宁卫民的小命儿或许可以,要夺他的财运可就难了。

    这小子就是当世能点石成金的善财童子,就是现代手握聚宝盆的沈万三啊。

    要说这天底下还有比他能捞钱的人,除非这世界上还有第二个穿越者。

    可问题是,收藏这行里还有一句话呢。

    那就叫“藏古不富”,又作“贪古不富”。

    这句话有两个意思。

    第一是说收藏太费钱,玩儿任何门类,都得有不计其数的资金持续投入进去。

    普通人又有多大的财力能支撑这个爱好呢?

    所以便有些极端的例子,哪怕砸锅卖铁,卖车买房,也要搞收藏。

    第二点是说收藏人的惜售心理,只买不卖。

    不少人觉得收藏是讲缘分的,一件器物如果卖掉,可能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了。

    所以让这些人割爱,将自己的收藏卖掉换钱是很不能接受的事。

    那就是越买越穷,最后连维系正常的家庭生活都不能够。

    应该说,这两种人对收藏的爱都是毋庸置疑的,但也相当可悲。

    因为他们都太走极端了。

    一个是执着那些没到手的,一个是痴迷已经在手里的。

    有了这个“不舍得”,也就让他们哪怕拥有再多的财富也跟没有一样。

    会永远感到钱不够花,一直过着经济窘迫,如同穷人的生活。

    坦白的讲,其实自打今生打买猴票开始,宁卫民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会犯类似的错误,落入同样的窘境之中。

    因为一,挣钱的能力,他自诩天下第一,并不认为自己的钱会不够用。

    这年头,他光工资就每月三千。

    虽然因为买近代字画,大部分工资宋华桂已经预支给他了,可按月还有奖金呢。

    要知道,就因为他促使皮尔?卡顿服装涨价,力主提高非销售人员的待遇。

    他如今的奖金可比工资高将近两倍啊。

    再加上服装尾货,高档烟酒,绢人石雕等手工艺品,都是他来外财的大宗。

    以及还有邮票市场坐庄倒手来的小钱。

    他这一个月,平均十万块的收入是没问题的。

    完全可以说是当今京城的首富,跟家里有印钞机差不多。

    而其二,他也并不认为自己会对这些死物件那么执着。

    在他看来,自己本就是个市侩人,没那些风雅之人的对古玩的痴迷。

    买这些东西就是为了卖的,样样都是炒作的筹码。

    怎么也不可能当个死守金山的傻子啊。

    可问题是人算不如天算。

    现实中,他还恰恰就变成了这么个大傻子,这两样毛病他一个也没躲过去。

    在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太过自大了。

    他既没有想过,人生总是会出现自己预想不到的情况,计划会赶不上变化。

    也忘记了人的贪心是无边无际的呀,永远会高于人的能力。

    旁的不说,像乔万林这次为他打开的工艺美术行业的库存大门,就让他又感受到了罗锅上山的滋味——钱紧哪。

    这笔账要详细说起来,是这么算的。

    原本春节过后的时候,为了买印石,宁卫民就把去年积累下的五十万花了个精光。

    那么再要现钱,就得靠他重新积累了。

    后来四月份的时候,见到了孙五福。

    为了安置人,开张收敛旧货,他又前后出了三万块的本钱。

    然后就到了筹备饭庄的日子口儿了。

    原本他手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