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烧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如来时那样,苏敏跟李俊一前一后回到营地,还顺道将竹篱笆门挂上。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大伙儿都早早起床,准备见证烧陶器的奇迹时刻。

    陶器这东西对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毕竟我们祖先几千年前就有了诸多烧制经验。

    在李俊老家泰城有个汶河文化遗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

    遗址里出土了各种黑陶、红陶、彩陶,个别精美器物甚至被安放在了帝都的华夏博物馆进行展览。

    到了现代,由于有各种瓷器、铝合金、塑料器具,因此生活中我们对陶器的需求就不再那么大。

    都市里年轻人除了那些兼具兴趣和玩票性质的发烧友之外,大部分人根本都不知道如何烧制陶器。

    对泥土选择、比例搭配、窑炉设计、温度控制等工序根本不在行。

    至于说在陶器上雕花、上色那更是连想都不敢想。

    好在荒岛上没有KpI,大伙有的是时间,也不怕失败。

    总之一句话,幸存者们是真正的为自己而活。

    李俊跟王利民拿做饭剩下泉水将麦苗细细浇灌了一遍,然后去检查昨天捏好的泥胚。

    经过一下午加晚上晾晒,泥胚基本上已经干燥定型。

    不过很不幸,凯西捏的泥盆不知道是因为太大还是什么原因,已经出现皲裂。

    还有其他几个泥胚也有类似情况。

    那边徐明和吴泽涛,已经把昨天挑选出来的木柴一层一层摞了起来。

    在凯西的指挥下,大家将晾干的泥胚小心翼翼安放在木柴上,泥胚上面再放摞木柴。

    话说这场景怎么跟古装剧里烧尸体那么像。

    剧里那样操作都能将人的尸体烧成骨灰,想来柴堆温度不会太低,烧陶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由于秦华跟山田新是烧陶的绝对大拿,因此点火仪式自然由他俩完成。

    除去打水和打猎的人外,营地里剩余十几人齐刷刷站成一条横线,对前方的柴堆行注目礼。

    只见山田新和秦华一人手拿一根火把,从相对方向顺势点燃了柴堆底下预先放置的引火干草。

    干柴草被点着后引燃了上层铺的黑松等带有油性树枝,而后点燃了整个柴堆。

    不出五分钟,将近两米高的柴堆就陷入一片熊熊大火之中。

    大火炙烤的每个人脸上很是温暖,一瞬间让人有种回到夏天的恍惚感。

    这场大火烧了整整一个小时才彻底熄灭。

    当然烧火期间大家也没闲着。

    姑娘们去海边捞些海鲜,男人们则去林子里捡拾木柴。

    一场火消耗掉平日里差不多两三天的柴火存量,那可不得赶紧补充回来嘛。

    等火堆快要熄灭时人们忍不住,一个个赶紧围上来观看。

    焦急的眼神里满是热情,满是期待。

    大家都想见证一下奇迹。

    毕竟幸存者们能否鸟枪换炮,过上更像样的生活全在此一举了。

    还没等火彻底熄灭呢,一个个猴急的就想进去扒拉看看陶器有没有成功。

    李俊心里也七上八下的,他总觉得这次烧陶的步骤过于简单也过于潦草,所以在心里已经做好了失败的准备。

    果不其然,等到人们在灰烬中扒出那些已经被熏得黢黑的所谓泥胚时,所有泥胚都已经被烧的四分五裂,几乎看不出原来形状。

    李俊的盖碗、陈婉婷的餐盘、秦华的泥碗和山田新的陶罐无一例外,全部被烧成了一堆垃圾。

    第一次烧制陶器就这么以失败告终,而且还是败的一塌涂地。

    虽然早知道会失败,但是都没曾想会败的那么彻底。

    就别说山田新预估的百分之五十成功率了,一个陶器没烧成,成功率为零,跟目标差了十万八千里呢。

    多么冰冷的数据,差一点就浇灭人们的满心期待和热情。

    “好了兄弟们,咱们这才第一次制作失败也是正常的,别灰心。大家想想都有哪些环节出了问题,咱们再重新来过就是了。”

    出乎人们意料,这次居然是李俊站出来鼓舞大家。

    其实李俊心里也没底,在这方面他并没什么专长,也没有过人的想法。

    但他坚信一次失败算不得什么,毕竟好运也不能总是陪伴在身边。

    失败了不吓人,放弃才更可怕!

    人们捡拾起那些烧烂的陶片,发现很多陶片上面出现了一些裂纹。将两个陶片拿手里敲一下,也能有那种清脆的声响。

    “我觉得咱们不该用海水和泥,海水里的盐分太高,应该是导致陶器裂开的主要原因。”

    “咱们是不是可以将红土筛的再细一点,那样活出泥来更柔,做出的陶器也更精致。”

    “要不就摸索着做个窑炉?那种专业的炉子咱不知道什么模样?但是做个最简单的还是可以的吧,窑炉温度怎么也比这样露天的高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