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诸离散(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夫无罪怀璧其罪,女孩下乡本就乱象频频,更何况是陈红这样容颜姿色不输绝大多数人的美人大学生。

    说不定刚一下去就成了某个穷乡僻壤村子村长家傻儿子的媳妇了。

    这可是不是妄言!

    陈父陈母都很担忧,可当时黑市上工作岗位的价格都已经炒到两三千,而且还是有价无市。

    当时的情况很是复杂,上面突然一声令下,全京城数十万的青年都要服从命令下乡,不论是谁,只要是十六岁以上,没有工作的。

    一时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场面的混乱,不是那个时代的人是很难想象的。

    工作岗位的金贵,是真的比“金”还贵。就连陈泽都没有好的办法,四处求人,钱没少花,但都没有一个能拍板保证,给他准信的。

    最后,还是远在边疆某部队的李红兵突然写信回来,说已经拜托他父亲帮二姐在肉联厂找到了一个正式工作。

    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更何况还是李红兵还是远在边疆,竟然依旧挂念着这边。

    这让陈父陈母对他的印象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当然,陈母陈母不知道,李红兵之所以能那么快知道,是陈泽花了老大功夫给李红兵发了电报,不过陈泽事后也没有解释。

    这次,李红兵请假回来,就是为了和二姐完婚。

    这是两家很早之前就事先商量好的,毕竟两人年龄也都不小了,李红兵今年1947年生人,今年23。陈红比他大一岁,1946年生人,今年24岁。

    两人的年龄即使是放在这个刚开始提倡晚婚晚育的年代,也着实是不下了。

    在全国不少地方,像他们这样年龄的男女,孩子可能都有五六个了。

    好在,一路坎坎坷坷,两人终究是修成正果。

    即将结束长达十三年的爱情长跑,真正迈入婚姻的殿堂。

    十三年时间!

    陈泽回想起这漫长的岁月,都不由地感叹。

    后世早婚,闪婚,大多数夫妻连七年之痒都撑不过去。

    恐怖的离婚率更是让人震惊。

    他犹记得穿越之前看得新闻,说沪市2023年的离婚率竟然已经高达38%。

    (每年离婚人数占结婚人数的比)

    他不禁想起前世的一首诗——木子的《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也许,只有这个没有被资本侵蚀,没有那么多“自由”代价,没有那么多物欲横流的年代,才能真正做到一生只爱一个人。才能做到追求一个人愿意花费十三年。

    新房子很好,在陈母的力排众议下,留了一套。

    事实上陈泽也没想着把这套房子给卖出去。

    这种二环以内的鸽子楼,放到后世至少也是十几万米,不过陈泽估测了小区所在的地段儿,在东城工厂区旁边儿,以后免不了是要连同工厂一起被拆迁的,留不到二十一世纪房价大涨的时候。

    不过,即使是以后拆了,二环的房子也能在五环开外换几套大平层。

    陈母像个孩子一样,哭着闹着非要住进去,谁都劝不住。

    陈泽表示理解,一个普通工人妇女的简单夙愿。

    于是,陈泽就在把自己空间里珍藏的黄花梨桌椅板凳,以及这些年抽到的超市里的厨具,生活用品都拿了出来,把房子好好布置了一番。

    让母亲带着小外孙高高兴兴地住了进去。

    真真正正地当了几天的“城里人”,直到新鲜劲儿过去。

    新鲜劲儿很快就过去了!

    毕竟,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有房子不能跟人吹侃,效果相同。

    住到小区里也没有认识的人,只能隔三差五找王婶串门儿,时间长了也没啥意思。

    一老一小新鲜劲儿过去,在一个平静的黄昏又灰溜溜地回来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