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再见易中海(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虽然俗话说要做先吃螃蟹人,但话又说回来,谁知道先吃到的是螃蟹,还是河豚?

    陈泽的想法,是稳一手,等等看,毕竟才1979年,才刚开服,这是真的不用急。

    急了反倒会出事。

    又比如说批条子,据他所知,批条子最嚣张的时候,是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南寻之前阶段,那时候下面的私有经济已经发展了近十年,但上层的博弈还没有结束,就导致很多工厂有源源不断的订单,却缺少原材料,导致无法开工,工厂停摆。

    而原材料都在某一部分人手中掌控。

    最终结果导致,这一时期,原有的模式不足以支持私有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开始反向推动公有制经济改革,批条子开始大行其道。

    一张简简单单的条子,白纸黑字,盖上某单位的印章,就可以卖几万,几十万,甚至重复使用。

    但这种情况现在有吗?

    可能有,但估计不多,毕竟市场经济发展还没到一定程度,即便有可能也只是南方的一些纺织企业有这样的需求。

    能不能干?

    陈泽的想法是,得看看,要是不是着急用钱,这种生意最好少干。

    穿越者不是万能的,陈泽知道时代发展的大致脉络,却不清楚具体的细节,因此他现在虽然是踌躇满志,知道这是捡钱的时代,只要去做,肯定是能赚钱,但到底做什么?却不知如何选择。

    去南方搞一批东西回来?

    搞什么?

    磁带?手表?冰箱?电视?......还是弄一批服饰回来?

    现在去会不会有点早?

    据他所知,就算是开放最早的南方,也要到80年以后才出现一批批小作坊,现在多是“民间贸易”,而且都是小打小闹,规模不大,家庭式宗族式的。

    其次,就算是东西弄回来,该怎么卖呢?

    东西不愁卖,这是一定的!

    但要怎么卖?总不能他们兄弟四个去摆地摊儿吧,听着是挺励志的,以后还可以写一本,《我在1979年的京城摆地摊》作为往事回忆录,但这也就是说说,不说曾经的黑道大佬街头摆地摊卖衣服丢不丢面子,就整天在街上风吹日晒,还得被城管追,就让人难以接受。

    所以,在此之前还要建立稳定的散货渠道。

    最重要的,也是陈泽目前不愿意急忙忙去做倒爷的原因,那就是不知道上面的态度。

    这点十分重要。

    他手里可是有将近四十万资金,这在这个时代是一笔巨款,京城虽然很大,但四十万的货从南方运回来,就是至少一两百万的,这么大的数额,不用怀疑,动静肯定不小。

    真要是有人拿他做文章,当典型,就连李家老爷子也不好保他,到那时候,就又上升到另个层次的博弈了,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想赚钱,还不想惹麻烦,不想出头,这该怎么办?”

    陈泽只想赚大钱,不想吃苦,不想当出头鸟。

    听了陈泽的忧虑,兄弟几个纷纷献计献策。

    “大哥,要不咱还继续弄咱们鸽子市,这次咱们租个大点儿的院子,门口派人守着,里面弄成百货商店的样子,不用票,只收钱,肯定有不少人来。”

    陈泽:这不就是超市吗?

    不过,仔细思考了一下,他还是摇了摇头。

    “不行,你这法子以后可能行。”

    再过几年开几家超市,搞成连锁的,顺便趁房价低,买房开超市,确实是一件不错的生意,就算是以后竞争大了,国外,港台连锁超市进来干不过人家倒闭了,也不用担心,手里还有无数的房产,直接关门将旗下房子出租,就能收房子收到手软。

    确实是一个好办法,但在1979年却是早了点。

    “你这法子是个好办法,但现在估计是行不通,一是现在没人干,咱们不知道行不行,保险起见咱们不能第一个这么干。”

    陈泽谨小慎微,决心将《穿越七九,苟成首富》的想法一直践行下去。

    “其次,咱们以前搞鸽子市,是有他们的供货渠道的,现在那群人散了,以前的渠道还得重新搞,没有个一年半载弄不下来,时间太长了,也不行。”

    “再说,鸽子市这东西迟早是要被取代的,你看这几年物资不再紧缺,百货大楼,国营商店商品越来越丰富,还有多少人去鸽子市?”

    “也是!”

    李肖点点头,收起了开鸽子市的念头。

    鸽子市毕竟只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在经济情况差,管控严的时候,是个下金蛋的公鸡,但在经济情况好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个有风险,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早晚是要被淘汰的,以后甚至可能干不过一个小超市,搞鸽子市还不如搞菜市场,划一个地方,拉一群小弟,布置一些摊位,定期收取“租金”!

    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干脆在卖菜的地方划出道道,带一群小弟收租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