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接人(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要带奶奶和妹妹过来,陈泽是知道的,肖红也事先跟他打过招呼。

    早几天,他就带着陈花花把城南那栋空着的房子收拾了一番,又添置了一下家具,就等肖红一家过来入住了。

    “吃早饭了吗?”陈泽问肖红。

    “吃过了,在火车上吃的。”肖红回答道。

    “我说不要,红红非要买,一个炒白菜就要三毛钱,在家自己做,一分钱的不要的。就是嫌钱烧的慌,自己在家带了干粮,还要买人家的。”

    老太太提及这个就开始跟陈泽抱怨。

    七十年代还不像九十年代以后,这个时候的列车餐还未对外承包,并不过分追求利润。

    三毛钱的炒白菜,有馒头,有汤,菜里可能还有肉丁,实话说真不算贵。

    但在老人家看来,账就不是这么算的了。

    可能在老人看来,三毛钱够买半斤肉,配着自家不要钱的白菜,粉条,能炖满满一大锅还有的剩。

    “路上五十多个小时,您不吃点热乎的身体怎么受的住。”肖红为自己辩解。

    “怎么就受不住啦,我年轻的时候去挖水库,走几十里路,干两天活都受的住,坐车躺着多舒服,咋就受不住啦!”

    “还是你们年轻人太矫情。”

    “火车上有热水,还不要钱,馒头泡泡就好了,干嘛去买别人家的。我看别人都是这么吃的,就咱们出格!”老太太对这件事有着过分的执着。

    祖孙俩吵了起来,肖红自然是占弱势。

    陈泽插不上话只能在一旁看着。

    同样在一旁看着的还有初到京城的肖冉,首都这样的大城市仿佛对她到处都很新奇。

    就连人满为患的火车站都是如此。

    “冉冉,你吃饱了吗?”陈泽见两人估计还要吵一会,转头问小姨子肖冉。

    肖冉点点头,随后又不确定地摇了摇头。

    从地上地麻袋里拿出一块硬邦邦的鱼干,自己塞进嘴里一块,又递给陈泽一块。

    对于这个不爱说话的小姨子,陈泽还是比较喜欢的。

    虽然同样因为家庭原因,不太爱讲话,但比起家里的陈花花,至少人家学习好。

    小丫头学习好,自然不能浪费。

    这次来是陈泽和肖红商量,准备将她带过来,在京城这边找个学校,顺便找李云,李霏帮她补习一下,看看能不能冲刺一下大学。

    肖冉的脸有些灰扑扑的,有些长期营养不良的感觉。

    其实这个时代的大多数都是这个样子,有人说大院子弟眉宇间有种和普通工人子弟不同的气质,很容易判断;也有人说,狗屁的眉宇,还挺文雅,根本不用,区分大院子弟和普通工人子弟,看体格就够了。

    事实确实是这样,吃不饱才是这个时代的常态。

    肖冉身上的衣服倒是新的,前几年还在东北林场工作的时候,每次出差到临安,肖红总是会白嫖几件针织厂的衣服,给家人寄回去。

    肖冉身上穿的应该就是。

    “人走的差不多了,咱们也快点走吧,要不等下一班车到了,就又该堵了。”

    人群堵得快,散的也快。

    短短几句话功夫,虽然还未完全散场,但缓缓通行已经不成问题。

    陈泽帮两个女孩子扛起麻袋,一马当先开路。

    几人跟在人群后面缓慢前行,陈泽好奇地问道:

    “麻袋里面是什么?带了这么多东西?都是鱼干吗?”

    “不是,就两袋是,其他都是些衣服,被子什么的,还有些家里的东西。”

    “那也太多了。”

    陈泽能明显感觉到几个麻袋都不轻,跟搬家似的。

    他不清楚两个女孩是怎么把这么重的麻袋一路带上车,而后又带到京城的,这么沉,这么多,瘦小的躯干,拖着也累啊。

    “嗯,能带的东西都带过来了。”

    肖红的情绪明显不高,似乎是有些难言之隐,暂时不方便当着奶奶和妹妹的面说。

    只是淡淡地回复了一句,便止住了话头。

    陈泽看出来了,也没有追问,只当是肖红不想说,于是便换了个话题。

    几人扛着大麻袋,拖拖拉拉,跟随人群来到了外面。

    陈泽叫了一个三轮。

    随着开放,越来越多人开始探索,火车站蹬三轮就是一个成本低,生意不错地活。

    只要家里有个三轮车,吃过早饭蹬着三轮来到火车站,找棵凉快点的大树一停,跟人聊起天。

    有生意了做,没生意了歇,一天多多少少也能挣个一块,五毛,运气好了,还能多挣一块,给家里孩子买二两肉解解馋。

    “爷们儿,一趟多少钱?”陈泽拍醒一个树下盖着草帽歇息的年轻小伙。

    小伙被人搅了美梦也不恼,见生意上门,热情开口:“您到哪儿啊?”

    “南锣鼓巷!”

    “哟,那不近,好几里路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