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迎仙楼第一次股东大会(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打广告,不能满大街发传单,只能靠人与人之间的口碑宣传。

    如果是在后世,迎仙楼肯定是死的不能再死了,但七九年开饭馆,是真的没有竞争压力,在放开个人饭馆经营权之前的七八年,京城全年接待入境的外宾达到了180多万人次,而在七八年符合要求接待外宾标准的饭店是多少呢?

    7家!

    没错,就是7家!

    7家饭店,承接了180万人次的外宾。

    更恐怖的是,随着改开的进行,到了1979年,这一数字猛增到420万人次。

    这只是负责接待外宾的饭店,但从侧面也可以看出,这个年代的饭馆真的是市场一片蓝海,完完全全的供不应求。

    在我国,民以食为天,人可以穿的差点,但吃的方面绝对不能委屈自己。

    上千年的饮食文化传统,庞大的市场,造成这个时代的人们在饮食方面有着巨大的消费欲望需要释放。

    尤其是在京城,天子脚下,全国生活水平最高的地方,舍得在吃方面花钱的人更是有无数。

    就像你不知道钱是怎么没的,你永远也不知道贫困与饥饿背后,有些人到底有多少钱。

    “这个月上半月咱们饭馆卖出了1721块五毛钱,一共是赚了331块钱,零头没算。”

    肖红先念了上半个月的收入,用于跟上个月做对比。

    而对比效果也很明显,营业额是前23天的两倍多,利润更是达到了前23天的近三倍。

    “下半个月更好一点,店里已经有些忙不过来了。”

    “下半个月前院卖了1916元,贵宾包间也有增长,卖了971元,加起来一共是2887元,下半个月的利润462元。”

    对比完之后,肖红又对12月的业绩做了一个总结:

    “总的来说,咱们12月一共是卖了4608元,赚了793元。”

    这个利润率客观来说,并算高。

    比起后世外卖平台预制菜动辄三四倍的毛利润,55%以上的净利润,迎仙有17%的净利润只能说还过的去。

    ......

    “第二个月就赚了八百?”

    王大海听到这个数字身子还是抖了一下。

    “你们兄弟几个投了多少钱?”

    王大海本来是不愿过多打听的,但听到几个孩子开的饭馆第二个月就赚到了800元,还是有些小吃惊,忍不住问出了口。

    肖红听见王大海的询问,将不确定的目光投向旁边的陈泽。

    成本是个比较隐私的秘密,尤其是几人投入确实有点大,她怕说出来吓到几人。

    兄弟几个之前对于成本跟家里人一直是有所隐瞒的,她不确定这能不能拿到明面说,尤其是——她将瞥向李肖夫妇,李肖妻子永芳显然竖起了耳朵,对自己丈夫到底背着自己投了十分好奇。

    “咳咳!”

    肖红被陈泽的咳嗽声拉回了目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