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何雨柱把握住了风口(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秦淮茹品尝过了孤独的味道,才知道家里热热闹闹的可贵。她见女儿女婿都找到了工作,也不再为家里今后的生活担忧了。

    每天,秦淮茹有一生挚爱~初恋“埋汰”的闺女陪伴,仿佛似她的“埋汰”就在身边,她偷偷的乐在心底,开心的享受着这样的日子。

    秦京茹尝到了一大家子的重担全压在她身上的滋味,懂得了家里有人为她分忧的宝贵。她见到“邋遢妹”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还会帮她清洗好棒槌、棒杆换下的衣物;那天她要是累了,更是会替她给俩孩子洗澡,这样的日子让她觉得真是惬意。

    话说,自从李有德找过何雨柱,得到了何雨柱给他将来工作描绘的蓝图,他是比何雨柱还关心起了“四九城何氏娥夫人食品企业”的建设进展。

    “四九城何氏娥夫人食品企业”的标准厂房还在建的时候,他就当起了志愿监督员,天天要去建设工地转悠上一圈,回家才能安心的吃上饭。

    设备安装开始后,进口来的生产设备、流水线等入厂,他是恨不得时刻在安装现场盯着,生怕人家安装不到位,到了生产的时候状况频出。

    试生产的那天,速食面从生产线上一下来,他第一时间拿来做了品尝,吃过后,像是打了鸡血般声言:第二天就要带着一箱速食面样品去开发市场。

    何雨柱能理解李有德的心情,毕竟他急于证明自己,想要做一番不输于曾经的事业出来,让一些人看看:他李有德是有实力的,在那里都能发光发热。

    俗语常说“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路要一步一步走。”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揠苗助长的结果基本会是越做越错。

    企业行为哪能意气用事,何雨柱当场就给李有德泼了冷水,既要他接受人事部门的规范化培训,又要他耐心等待产品的完善、成熟。

    在李有德的煎熬中,终于是准备就绪了,可在他动身去开拓市场前,何雨柱跟他进行了一场推心置腹的长谈,把一些丑话都说在了前头。

    针对李有德出去怎么开发市场,何雨柱给他指明了方向、提了建议。

    “为了节省人力物力,现阶段,每省只招两家代理商,从品行、销量进行考核。两个月后,优中选优,一个省只保留一家代理商,另外一家也不是淘汰,而是降为那家代理商的经销商。”

    “秉承款到发货的原则,每省的代理商仅限在本省销售…”

    “娥夫人”品牌早已从港岛传遍了各地,一些消息敏锐的人得知:“四九城何氏娥夫人食品企业”这家合资工厂,生产的就是“娥夫人”旗下产品,很多人慕名而来~直接找到了厂里。

    自出去开发市场开始,李有德就没怎么着家,不是在出差的路上就是在当地与人洽谈。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终于选定好了各地儿的代理商。

    销量释放出来后,“四九城何氏娥夫人食品企业”后续建设如期进行,猪肉肠、蒸馏水等产品都提上了日程。

    娄家大哥家儿子在四九城开的国际贸易公司,每天忙的不可开交,工作人员恨不得一天当几天用。

    “四九城何氏娥夫人食品企业”给出的设备引进、原材料进口等业务,哪一样都够让贸易公司有的忙了。面粉等原材料的进口量不断攀升,更是需要他们去跟多地区不断洽谈。

    娄家大哥家儿子见惯了港岛的繁华,刚到四九城时,他还以为小姑父何雨柱是头脑发热,曾经在心里偷偷责怪自己父亲太盲目的信任小姑父了。

    随着“四九城何氏娥夫人食品企业”的发展势头不输港岛的本部企业,他简直对小姑父何雨柱佩服的五体投地;何雨柱的前瞻性、毒辣的眼光,让他发自内心的崇拜。

    娄家大姐家的几个孩子,在几个代表性城市开出了“何氏烩馆”直营店。他们看“何氏烩馆”只要开出来,生意没有不火爆的,就要求加快开店速度。

    俗语讲“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大胖子”,何雨柱哪会让几个头脑发热的孩子急功冒进。

    何雨柱在食材、菜品、服务、管理等上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好好练练“何氏烩馆”的内功;对于“何氏烩馆”的地段选择、地区分布,让他们要好好的深入研究。

    “何氏烩馆”在几个代表性城市开到了一定数量后,本着新开店的店面,需要盈利后的资金来全额购买的原则,“何氏烩馆”的发展稳如老狗。

    何雨柱踩准了经济发展的步伐,把握住了风口,不管是在四九城,还是在几个代表性城市,投资的项目都在稳健的长足发展。

    “四九城何氏娥夫人食品企业”走上正轨后,李有德还是老做派,只要是在四九城里,不是在生产部门催货,就是去新产品的在建产线那儿转悠。休息日也不知道在家里陪家人,完全就是把厂当家了。

    李有德紧绷的工作状态,让何雨柱看着就担忧,常言“好刀易断,骏马易损”,他可不想李有德出什么意外。所以,何雨柱就想着让他放松放松,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最好能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状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