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最大的隐患,就是贵族的组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先生……”

    听到几人的话,嬴政却是并未着急表态,而是不紧不慢的看向了赵龙,“先生对此,可有什么看法?”

    “我?”

    听到嬴政的话,赵龙笑道,“要我说,要是秦朝的秦始皇,倒也不至于非要杀人。”

    “哦?先生如此认为?”

    “很简单。”

    赵龙说道,“杀人是为了什么?说白了,立威,是吧?”

    “嗯,可以这么说。”

    嬴政听了缓缓点头,杀人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阻挠等阻力,而之所以有人敢反对,而且是一群人敢这样,那不是因为他们觉得有反对的必要,而是可能遇到的威慑不足,故而如此。

    所以,说白了,杀人,就是为了立威。

    杀掉一帮敢于质疑,敢于阻挠的人来维护自己,至高无上说一不二的威信!

    汉武帝登基的时候,那是道家思想主政,讲究一个无为之治,朝野上下的王公贵族们对皇权,在这样一个思想潮流之下,没有足够的尊重。

    汉武帝确立儒道,就是为了让这帮上下的朝臣,对自己拥有足够的尊重和臣服。

    结果自然有人反对,那汉武帝就是能通过一次次的杀人来降低反对的声音,减少阻挠的力量。

    但是秦始皇不同!

    秦始皇嬴政,本身能够施展的威严,那是不用杀人都能有的。

    所以,干嘛要杀朝臣呢?

    这不符合他的帝王之术。

    当然这一点上,李家那位和朱家那位,和秦始皇嬴政的影响,还是都比较有差距的。

    唐太宗李世民的君威是不小,但是,纵起一朝,观其一生,都被关陇集团所影响着,李世民的不少改革都得小心仔细,所以, 他实际上的君威是要大打折扣的,而且那些人,还不能轻易杀了。

    唐太宗对朝臣百官的仁慈,那很多时候,是不得不仁慈。

    当然,明太祖朱元璋就不同了。

    我在面对反对的声音和威胁的时候,老子不但杀,我还大杀特杀!

    他无上的威严,就是靠着杀朝臣来确立的。

    所以,这三个君主,可以说是大一统王朝里君威最甚的三位,但各有不同。

    当然,嬴政之所以如此,那不只是因为他的帝王心术了得,同时也是沾了时代背景的光了。

    因为他是顺承春秋战国的,在他的时代,王权的概念本身就强,再加上他干了前无古人的伟业,那本身的威严,更是无与伦比。

    “始皇帝本身就是有威严的,他要推行一个东西,未必需要杀人。”

    赵龙说道,“当然,也不能说他干什么,然后下面一点反对的声音都没有,这是两回事……”

    “呵呵,先生此言有理。”

    嬴政听了一笑,“愿闻其详,还请先生能详细的讲一讲?”

    “这有啥?其实道理也简单啊。”

    赵龙说道,“因为皇帝是天下的皇帝,包括关内和关外,关内是多少人?关外多少人?这是有区别的。可大秦的政治集团,出现了很极端的地域性问题,上层贵族,中层贵族,几乎全都是关中老秦的,那问题就出来了,皇帝要统治天下,权贵却都更要侧重关中,要是关内关外差距太大,沟壑一直都存在,这是要失衡的……”

    嗯?

    听到赵龙的话,众人脸色,纷纷一变。

    确实如此……

    赵龙的话,一点都不假。

    但,在以自己立场利益的前提下,谁都不认为自己的主观是错的。

    “其实再说的白一点,为什么秦朝末年关东有那么多反秦的力量?”

    赵龙笑了一声,继续说道,“跟这个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哦?”

    嬴政听了马上问道,“跟这个,也有关系?”

    “那当然了。”

    赵龙说道,“秦朝施行的是中央集权制啊,集权是什么?把大权和决定权都收归中央,这靠的是武力强迫你同意的,也就是地方本身的权利被抽到上面去了,下面靠着这个高压的制度维持着。

    可中央集权制的中央要是不够强了,守不住这些权利了,那地方就会因为巨大的权力真空而必然滋生数不清的争权势力!

    这些人为什么反秦?精英阶层带的头,不就是为了权利吗?是不是?”

    “那自然是了。”

    嬴政听了,叹笑一声,“富贵既是权,权既是富贵。不为王权,不为富贵,六国复国何焉?”

    “所以嘛,他大秦这个中央集权制,贵族全都在关中,大部分都是老秦人,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赵龙说道,“这其他地方的精英,地方没有权利,朝廷的集权不能参与,是什么好处都没捞到,这机会不大的时候就忍着,机会要是来了,干嘛不反?”

    嗯?

    这自然是……

    地方要好处,地方几乎不给他们什么好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