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郡国制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但,表面上宣传和实际上的操作肯定不能一样,毕竟大秦打下来新的地方是为了什么呀?难道只是为了给这些老的贵族和新的贵族一些福利吗?”

    赵龙一笑,意味深长的说道,“那这样岂不也是出现了裂土封疆吗?这种情况对大秦来说能是好吗?大秦不实行分封的本意,不就是不想出现新的敌人吗?”

    “这,当然。”

    赵龙这一连串的发问,嬴政自然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大秦,实行不实行分封,核心的问题就是大秦不希望朝廷或者中央朝廷出现任何能够分权能够与之为敌的新的敌人。

    不管他是不是宗亲,是不是贵族,以前是不是敌人,反正他都不能是新的敌人!

    谁都不好使!

    “所以啊……”

    赵龙笑着说道,“秦朝的朝廷也需要说一套做一套。”

    “不知怎么个说一套做一套法?”

    嬴政听了笑着问道。

    “表面上肯定是往好了说啊。”

    赵龙说道,“可以套用一个郡国制度。”

    什么?

    郡国制度?

    嬴政听了一愣,不解问道,“这到底什么叫做郡国制度?”

    郡?

    郡县制?

    国?

    分封诸侯国的制度?

    那这个郡国制度的意思难道是两种都实行吗?

    “差不多就是地方诸侯和中央设置的郡县制并立的局面。”

    赵龙说道。

    “并立设置?”

    听到赵龙的话,李斯脸色一变,心里一动,“先生的意思是,让郡国制度,来分诸侯的权?”

    “哎,对,这个制度其实是汉朝创立的。”

    赵龙说道,“但他一开始的时候不是在同一个地方并行,而是分开行使的。靠近中央的地方,是实行郡县制,在偏远的地方让诸侯王自立。其实这种最开始的制度,还是有问题。

    到后来,汉朝的朝廷又更改了一下,把一些太大的诸侯国给分了两三份,但这样还是大。然后,就把诸侯国和诸侯国之间相连的地方开辟成新的郡县,这样诸侯国就被朝廷一个个的局限制包围了,彼此之间没有直接联系,那威胁就减少了。”

    “哦?如此,相当于封邑了?”

    李斯听了,笑着说道。

    “是啊,独立存在,不能相互为通,那当然就成了封邑了。”

    赵龙笑着说道,“不过我说的制度和这些还都不同,郡国制度,想要安全实行,那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同一个地方,同时存在。”

    “同时存在?”

    嬴政听了,意味深长的说道,“同时存在两套政权,长此以往,这必然会出事……”

    不过……

    嬴政似乎也明白了,这种制度想要出事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但……

    换句话说,他出事难道就不能是好事了吗?

    朝廷,甚至可以期待着地方出事!

    因为这两套班子相互碰撞,那最后,肯定有一方会被打压,甚至被完全取缔。

    这个被打压被取缔的班子,绝对不可能是朝廷自己的班子,那就只能是地方的诸侯。

    实际上,汉武帝后期的时候,就是搞的这一套。

    他创造的刺史制度,对打压地方的诸侯和豪族们来说,起到了非常大的效果。

    原本刺史制度是为了监察地方各种各样行政的,相当于现在的检察机关和监察机关,但是随着刺史本身的特殊用途,甚至到了后面刺史已经成为了统治一个地方的头号人物,被他们监察的那些势力,要么不存在,要么只能成为他的附庸了。

    这,其实就是朝廷想要看到的必然结果。

    “出事就对了。”

    赵龙一乐,“难道要朝廷当大善人吗?朝廷,要是不能做到最极致的掌权,那这个权利,地方是绝对不可能也不舍的交出去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王朝不都是这么回事吗?”

    “嗯……”

    嬴政听了,缓缓点头。

    他实行中央集权制,那自然也是不希望地方出现有任何违背中央,或者敢于对抗中央的实力和影响。

    所以,才需要集权。

    集天下权,集地方权,权利都集中到自己的手里了,集中到朝廷的手里了,那么朝廷才能够完全说一不二。

    “具体来说……”

    赵龙说道,“朝廷还是朝廷,但新的地方,不套用原本的郡县制,而是一国多制。”

    说着,赵龙继续说道,“这个多制,就是,我可以许诺,这地方,只要谁打下来,我就给他几十年的财政或者军事权利,但地方的案件审理这一套政治,得朝廷派人来,毕竟,法理要是地方说了算,那就是完全再造政府了。

    等几十年的时间到期之后,朝廷可以直接收回,反正几十年,能几代人呢,你家族也够吃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