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突厥来袭(6/9)
,暗通款曲想造反。杨坚也就装糊涂,派人收监了于翼以及侄子于仲文等人,这算是对关陇集团内部的贵族进行一次警告:我才是你们的老大,你们再牛,功劳再大,也得听老子的话!
杨坚一边派梁毗去核查情况,一边等着贵族们来给于家求情。李穆很上道,表示要辞去免死特权和官职,希望杨坚不要杀于翼;窦炽也给于翼说情,然后韦家、独孤家、侯莫家等都来求情。对于这些大佬的低姿态,杨坚心里很舒服,现在他就差一个台阶。
于仲文也开展了自救行动,他在狱中上书说:“我听说春生夏长,是天地平分之功;子孝臣忠,是人伦不易之道。过去尉迟迥作乱,所在之处,如影随物地都追随他。我地处险要的函谷关和黄河之间,地方是要冲。我尝胆枕戈,誓死为国。尉迟迥当时收买我,用大将军的官位和万户侯的爵禄。我不顾妻子儿女,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冒着白刃,突破重围。我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相继惨死。我披肝沥胆,跑到京师。承蒙陛下授我高官,委我兵权。那时黄河以南的贼人,如狼似鸱。我以八千疲弱兵卒,扫除妖雾,在梁郡打败刘子宽,在蓼堤打败檀让,平定曹州,收复东郡、安城、武定、永昌,解了亳州之围,消灭了徐州的贼人。席毗罗的十万之众,一战便土崩瓦解;黄河南边的蚁聚之徒,我都按时消灭了。在群凶问鼎之时,百姓无主之日,二叔(于翼)先在幽州,总管燕赵,他南邻反贼,北防胡人。他内外安抚,辖区才得以免遭祸害。五叔(于智),在黑水一带树起大旗,与反贼王谦为邻。五叔他遏制蛮人,镇守蜀道。我的兄长(于顗),任州牧于淮南,受命杀敌,他乘机剿贼,传贼人首级到京师。王谦窃据二江,背叛于蜀。我三叔(于义),受命于朝廷,替天讨逆。我家此外的父叔兄弟,都受到文武重任,或受命于危难之际,或侍卫于战阵之前。我们于家全家忠诚,望能查明真相。请陛下垂泣辜之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录点滴小功。这样,那么就能死灰重燃,枯骨生肉,不胜感激之至,谨冒死上闻。“
看到了于仲文的奏折,杨坚露出满意的神情,这就是他要的台阶。很快,梁毗的调查报告上来了,说于翼是清白的,杨坚就坡下驴,也就把于翼一家都放出来。
“于家因为你而保存呀!”杨坚笑着对于仲文说。
“还是陛下明察秋毫,我们才沉冤昭雪。”这下于仲文是彻底服气了。
于家臣服后,杨坚这才不慌不忙想起突厥入侵的事,便下诏让于仲文率兵屯扎在白狼塞(山西朔州市应县),以防备突厥。这就是帝王心术,大棒之后加上一颗胡萝卜。经过这么一番牢狱之灾,年迈的于翼也就剩下了半口气,五月十九日,于翼病死;加上去年死去的大哥于实,于家基本上退出了杨坚的核心领导层。
对于突厥这次发动举国之力南下入侵,杨坚是从容不迫的,对他来说,自己身后有实力强大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只要这个集团万众一心,突厥不足为虑。而于翼造反一案,就是杨坚整合关陇集团战斗力的一次自导自演。
六月十三日,隋朝上柱国李光在马邑(朔州市朔城区)打败大逻便军;西突厥玷厥在进犯兰州失败后,在可洛峐山地区(武威市东南),被凉州总管贺娄子干偷袭打败。可以说,这几次的成功都没有费什么力,隋军只是依靠军事要塞,就打败了来犯之敌。突厥也算是扬短避长了,你好好的骑兵机动性不利用,却南下打攻坚战,打城池,这怎能不败呢?
突厥南下这段时间,杨坚心神不宁,总是失眠,而且听说长安城中有各种灵异事件。
六月二十三日,杨坚在夜里召见了苏威、高熲二人。
苏威说:“新朝新气象,微臣建议陛下迁都。”
“迁都?这······”杨坚认为才登基不久,没必要大兴土木增加百姓负担。
看领导不愿意,苏威、高熲二人对视一眼,高熲笑着说:“现在的长安城已是汉魏时期流传下来的了,历经战火几百年,规模狭小,年久失修,不利于居住和防守;迁都一来可以防备突厥,二来可以展现我大隋的新气象,百姓不会有怨言的。”
“嗯嗯,此事得从长计议,”杨坚不置可否,但已然心动,接着说,“这样,明天朝会,让大家一起商议吧。”
次日早朝,杨坚让大家讨论迁都一事。
散骑常侍、天文学家庾季才率先发言:“我在昨晚仰头观察天象,又俯身对照察看图记,发现一定要迁移都城。况且从汉朝初年营建此城,至今已八百多年,水质变咸,不再适合饮用。希望陛下上应天意,下顺民心,制定出迁都的计划。”杨坚很吃惊,对高、苏威说:“这多么灵验啊!庾季才怎么知道朕的心事!”
灵验个屁,苏威、高熲昨晚出了皇宫,直接就去找庾季才商议了,这领导有需要,下面的人不得积极主动、把工作做在前面么?
这时候,德高望重的太师李穆也上表表示支持迁都,杨坚看完奏折后,如释重负一样,对大家说:“天道明察,已经出现了迁都的征兆;太师是人望所归,又上表请求。由此看
杨坚一边派梁毗去核查情况,一边等着贵族们来给于家求情。李穆很上道,表示要辞去免死特权和官职,希望杨坚不要杀于翼;窦炽也给于翼说情,然后韦家、独孤家、侯莫家等都来求情。对于这些大佬的低姿态,杨坚心里很舒服,现在他就差一个台阶。
于仲文也开展了自救行动,他在狱中上书说:“我听说春生夏长,是天地平分之功;子孝臣忠,是人伦不易之道。过去尉迟迥作乱,所在之处,如影随物地都追随他。我地处险要的函谷关和黄河之间,地方是要冲。我尝胆枕戈,誓死为国。尉迟迥当时收买我,用大将军的官位和万户侯的爵禄。我不顾妻子儿女,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冒着白刃,突破重围。我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相继惨死。我披肝沥胆,跑到京师。承蒙陛下授我高官,委我兵权。那时黄河以南的贼人,如狼似鸱。我以八千疲弱兵卒,扫除妖雾,在梁郡打败刘子宽,在蓼堤打败檀让,平定曹州,收复东郡、安城、武定、永昌,解了亳州之围,消灭了徐州的贼人。席毗罗的十万之众,一战便土崩瓦解;黄河南边的蚁聚之徒,我都按时消灭了。在群凶问鼎之时,百姓无主之日,二叔(于翼)先在幽州,总管燕赵,他南邻反贼,北防胡人。他内外安抚,辖区才得以免遭祸害。五叔(于智),在黑水一带树起大旗,与反贼王谦为邻。五叔他遏制蛮人,镇守蜀道。我的兄长(于顗),任州牧于淮南,受命杀敌,他乘机剿贼,传贼人首级到京师。王谦窃据二江,背叛于蜀。我三叔(于义),受命于朝廷,替天讨逆。我家此外的父叔兄弟,都受到文武重任,或受命于危难之际,或侍卫于战阵之前。我们于家全家忠诚,望能查明真相。请陛下垂泣辜之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录点滴小功。这样,那么就能死灰重燃,枯骨生肉,不胜感激之至,谨冒死上闻。“
看到了于仲文的奏折,杨坚露出满意的神情,这就是他要的台阶。很快,梁毗的调查报告上来了,说于翼是清白的,杨坚就坡下驴,也就把于翼一家都放出来。
“于家因为你而保存呀!”杨坚笑着对于仲文说。
“还是陛下明察秋毫,我们才沉冤昭雪。”这下于仲文是彻底服气了。
于家臣服后,杨坚这才不慌不忙想起突厥入侵的事,便下诏让于仲文率兵屯扎在白狼塞(山西朔州市应县),以防备突厥。这就是帝王心术,大棒之后加上一颗胡萝卜。经过这么一番牢狱之灾,年迈的于翼也就剩下了半口气,五月十九日,于翼病死;加上去年死去的大哥于实,于家基本上退出了杨坚的核心领导层。
对于突厥这次发动举国之力南下入侵,杨坚是从容不迫的,对他来说,自己身后有实力强大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只要这个集团万众一心,突厥不足为虑。而于翼造反一案,就是杨坚整合关陇集团战斗力的一次自导自演。
六月十三日,隋朝上柱国李光在马邑(朔州市朔城区)打败大逻便军;西突厥玷厥在进犯兰州失败后,在可洛峐山地区(武威市东南),被凉州总管贺娄子干偷袭打败。可以说,这几次的成功都没有费什么力,隋军只是依靠军事要塞,就打败了来犯之敌。突厥也算是扬短避长了,你好好的骑兵机动性不利用,却南下打攻坚战,打城池,这怎能不败呢?
突厥南下这段时间,杨坚心神不宁,总是失眠,而且听说长安城中有各种灵异事件。
六月二十三日,杨坚在夜里召见了苏威、高熲二人。
苏威说:“新朝新气象,微臣建议陛下迁都。”
“迁都?这······”杨坚认为才登基不久,没必要大兴土木增加百姓负担。
看领导不愿意,苏威、高熲二人对视一眼,高熲笑着说:“现在的长安城已是汉魏时期流传下来的了,历经战火几百年,规模狭小,年久失修,不利于居住和防守;迁都一来可以防备突厥,二来可以展现我大隋的新气象,百姓不会有怨言的。”
“嗯嗯,此事得从长计议,”杨坚不置可否,但已然心动,接着说,“这样,明天朝会,让大家一起商议吧。”
次日早朝,杨坚让大家讨论迁都一事。
散骑常侍、天文学家庾季才率先发言:“我在昨晚仰头观察天象,又俯身对照察看图记,发现一定要迁移都城。况且从汉朝初年营建此城,至今已八百多年,水质变咸,不再适合饮用。希望陛下上应天意,下顺民心,制定出迁都的计划。”杨坚很吃惊,对高、苏威说:“这多么灵验啊!庾季才怎么知道朕的心事!”
灵验个屁,苏威、高熲昨晚出了皇宫,直接就去找庾季才商议了,这领导有需要,下面的人不得积极主动、把工作做在前面么?
这时候,德高望重的太师李穆也上表表示支持迁都,杨坚看完奏折后,如释重负一样,对大家说:“天道明察,已经出现了迁都的征兆;太师是人望所归,又上表请求。由此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