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三方争夺(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前耍花招。要真是投降,就应该派人把城池地图和钥匙先送来。”

    “要不,咱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可以设宴,我们也可以呀,把他给宰了,把河南之地收入囊中······”

    李弼连忙摇头制止:“不可,元贵。侯景实际控制的河南不过几个州而已,其他州还在东魏手中,四战之地得到也不一定守得住;除掉侯景不过是帮高澄的忙而已,不如留着他继续作妖。况且,南梁的援兵快到了,我们留在这里必定会和他们有一战,徒劳无功,还是退兵较好。”

    可以看出,李弼的战略眼光确实在赵贵之上。也难怪,赵贵带兵以来,基本上没有什么战功,河桥之战、邙山之战赵贵都是最先溃败的,还因此免职。赵贵之所以能封柱国,不是因为军事能力,不过是忠心罢了。对,他是第一个拥护宇文泰的男人。

    由此可见,跟着领导做事,能力不是第一位,听话才是最重要的。

    2.大胆思政

    两人商量好后,在夜里就带兵撤离了,也没通知王思政。王思政可不怕侯景的算计,带着兵就进驻阳翟城。侯景认为高澄是绝对不会放弃颍川这个战略要地的,他盘算着让王思政和高澄去斗,自己得赶紧去抱南梁的大腿。

    “王刺史,颍川就交给你了。在下要带兵去经略其他州郡,你保重。”侯景对王思政说罢,就带着人马去悬瓠,与羊鸦仁汇合。王思政孤军深入敌境,他不怕被困死么?不,他向来是个狠人,敢想敢干才是他的人生信条。

    侯景没从西魏军捞到好处,心里有些不平衡。于是又给宇文泰写信:“丞相,不知怎的,李、赵二位将军不辞而别,情况危急,还请您再派人过来。”

    “跛奴怎么还好意思要人,这狼心狗肺的东西,还敢打我的主意。”宇文泰很生气,他已经从赵贵那里得知了侯景的阴谋。王悦笑道:“丞相,我倒是有个主意可以逼侯景表态。”

    “众喜请讲。”

    “咱们象征性地派人去救援,同时召侯景入朝,他不是一心一意投靠我大魏么?看他敢不敢来。”

    “这一招太绝了,哈哈。”宇文泰便下令,让同轨(河南洛宁县)防主韦法保去援助侯景,并且向他带话,让他去长安报道。

    侯景冷笑道:“让我去长安?得亏黑獭想得出来,手狠心黑出了名的,我去了还能有好果子?”“将军,我大梁的兵马粮草已到,你这下总得明确表态了吧。”羊鸦仁开门见山地说。

    “那是自然。”

    侯景拿来纸笔,亲自给宇文泰写了两句话:我耻于和高澄为伍,怎么可能和兄弟你合作?

    思来想去,侯景决定还是得在韦法保的军队中捞点好处,不能空手而归。侯景要在宇文泰还没收到回信前,先去搞事情。

    演戏嘛,谁不会?侯景带着少数几个随从就跑到西魏军中,对诸将表示慰问,表达自己的善意,私底下开始收买拉拢。本来东西魏就是一家,很多将领都是从尔朱荣手里出来的,侯景基本上都认识。走了一圈,还真有被侯景的魅力所吸引的将领,比如任约。

    任约为啥要抛弃在西魏安稳的工作,去跟着侯景一块造反?因为出身。任约也出身寒门,在西魏军中只算中下层军官,拿着死工资虽然安稳,但在权贵当朝的时代,是无法出头的。富贵险中求,要出人头地,就得跟侯景。

    侯景身上那种蔑视一切王侯的气度,深深迷住了任约。任约带着一千人投靠了他。

    任约出走的消息传开了。长史裴宽韦法保说:“将军,侯景狡诈,必不肯入关。咱们不如设伏兵偷袭,几个士兵就可以把他拿下。如果不这样做,我们也应该防备他,否则后悔莫及。”

    韦法保也是聪明人,他和侯景周旋一番后,悄悄带兵撤退了。王思政就是牛,抓住时机合法地接管了河南七州之地,捞到了最大的实惠。

    宇文泰得知后,干脆做个顺水人情,把之前给侯景的“使持节、太傅、大将军、兼尚书令、河南大行台、都督河南诸军事”这些头衔,全给了王思政。王思政全推辞了,只要了“都督河南诸军事”这一个头衔。

    看着韩轨退兵、王思政席卷河南,自己身上的筹码越来越少,侯景挺着急,他再次给萧衍上书,请求派兵北伐。

    西魏、南梁、侯景三股势力在自己的地盘上折腾,高澄就坐视不管么?高澄是没时间管,在忙着处理内政呢。

    3.高澄立威

    老爹都死了半年了,这再不下葬,人都烂完了,再说了,纸是包不住火的。手下杨愔、崔季舒、杜弼、高德正纷纷劝说,希望高澄早日动身晋阳,安排后事。最后,高澄任命高洋为京畿大都督,让族弟高德正辅助高洋镇守邺城。

    6月12日,高澄到晋阳公开高欢的死讯,并举行葬礼。葬礼上,高欢的侄子高睿哭得死去活来,几次昏死过去,高澄看在眼里,知道这个堂弟是值得信任的。高欢的葬礼,正是高澄识别敌我的好机会。

    有人却冷嘲热讽:“黄毛小儿能担当大任么?”说话的人是崔?。好朋友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