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自强不息(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琅琊王氏,在北魏孝文帝当政期间,到洛阳帮助改革,制定礼仪。

    这里,徐陵把自己和王肃比肩,不仅提高自己身价,而且还拐弯抹角羞辱了魏收在内的东魏臣民。天气热是吧?我徐大才子来了,你们这群鲜卑狗才知道寒热,不然都不知道呢!

    徐陵不仅有文采,而且还会随机应变,这种能力,让魏收大为叹服。魏收连忙端起酒杯,赔笑道:“几年不见,想不到孝穆兄学问大长,伯起心服口服,来,我敬你一杯。”两人哈哈大笑,整个酒宴的气氛进入高潮。

    萧渊明趁机对高澄说了回国的事情,高澄并没有立刻答应,他一定要看到侯景才能称心如意,于是就安慰他,这事儿要慢慢来,急不得。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高澄同意赵伯超等降将和徐陵一同回国。

    为何是赵伯超?宴席间,韩轨早就把赵伯超的表现告诉了高澄:“如果他们非要人不可,那就放赵伯超吧,这家伙是个投机者,出了名的逃跑将军,放他回去祸害他们自己,一举两得。”高澄笑纳了。

    4.明目张胆

    虽然萧渊明没能如愿回国,但两国的和谈工作,还是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徐陵带着赵伯超等人回到了建康,并且向萧衍表示,只要把侯景送过去,萧渊明就能回家了。

    可惜,侯景并不给这个机会,他日夜不停地训练士兵,只等时机成熟就行动。侯景身边也有不愿意搞事的人,他就是元贞。

    元贞本来是萧衍拥立的傀儡,是想北伐打回老家去的,因为涡阳大败,只能跟随侯景一行南下寿阳。侯景革命,对他一点好处都没有,元贞多次请求回到建康,以逃离是非。侯景直接明了对他说:“北伐虽然失败,但咱们还可以南下建康,你再等待下,到时候拥立你做皇帝。”

    元贞一听,这侯景是真要搞事,那还得了,他连夜逃跑回了建康,并把这事告诉了萧衍。萧衍哪信你这个破落贵族的话,觉得这是挑拨离间,并没放在心上。

    元贞一跑,侯景的招牌就没有了,革命必须要有旗帜才行,怎么办?徐思玉进言道:“大王,我有一个人选推荐。”

    “先生请讲。”

    “临贺王萧正德。当初萧衍没有儿子,以侄子萧正德为儿子,萧统出生后,萧正德就失去了太子的资格。北逃避难时,我和他有过密切来往,我深知这个人不愿寄人篱下,一定有野心。故而,萧正德是最佳人选。”

    “他人在哪儿呢?”侯景问道。

    “萧正德后来回到了建康,为了发泄对萧衍和众位兄弟的不满,他悄悄蓄养死士,为政暴虐,一心期待天下大乱,他就好浑水摸鱼。我只要给他转达大王的意思,他一定会答应的。”

    于是,侯景派徐思玉去找萧正德。徐思玉转述道:“现在天子老了,奸臣祸国。依我侯景之见,大梁就快亡了。王爷你本来是储君,中途被废黜,老百姓都想念大王的恩德。侯景虽不才,但愿效力,待我挥师南下,拥立王爷。希望王爷不要辜负天下苍生的心意。”

    萧正德本来就是一个普信男,看到侯景这么吹捧自己,那还了得?拉着徐思玉的手说道:“侯公的意思,跟我想的一样,真是天助我也。”他这口气憋了二十年了,他认为自己的不幸都是萧衍父子造成的,必须要报复他们!可惜,萧衍的菩萨心肠还是没有感化萧正德。

    徐思玉回来,转达了萧正德的原话:“朝廷里的情况,如侯公所言。我有这种想法很久了,我做内应,侯公你在外起兵,一定大功告成。机不可失,赶紧行动吧。”

    心想事成,侯景乐坏了,他没想过这么顺利就能找到内应。

    合肥的鄱阳王萧衍对侯景的异常举动也有所察觉,他多次写信给朱异,告发侯景谋反。朱异把信给萧衍看,坚持认为侯景不会造反。萧衍也这么认为,便给萧范回信道:“侯景走投无路来投奔,就像婴儿需要母亲哺乳那样,这么点本钱,他怎么造反?”

    萧范回复:“不如趁早把他扼杀在摇篮里,免得祸害百姓。”

    萧衍不耐烦,回了一句:“这事儿自有朝廷做主,不需要你瞎操心。”萧范不依不饶,表示要用自己在合肥的部队去平叛,不需要萧衍派兵。

    朱异本来就和萧范合不来,他对萧衍叹气道:“鄱阳王就容不下我大梁有一位客人么?”是呀,就一个瘸子,他能做啥呢?不就是一普普通通来投靠我大魏的客人么?萧衍不相信侯景要造反,不想承认自己看错人,觉得朱异太懂自己了,直接把萧范删除了。

    等萧范再发信息的时候,收到的只是“对方已经开启好友验证”。

    部下侯瑱建议道:“王爷,侯景造反是必然的了,既然陛下不听,咱们就做好防备工作吧,以后朝廷自然有用得着咱们的地方。”侯瑱是蜀地的世袭贵族,之前跟着萧范在益州平定过张文萼作乱,后来又跟着萧范去雍州任职,算是老熟人了。听老部下都这么说,萧范只好听从。

    告发侯景的不止元贞、萧范,还有司州(河南信阳市)刺史柳仲礼。他向皇帝上书,希望萧衍给自己三万人马,就可以荡平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