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霸道上位(2/6)
语,他知道手下这群如狼似虎的军阀才是大梁真正的主人。邢邵走后,王僧辩又收到萧摩诃送来的一封信,是陈霸先写的,信中言辞激切,表示坚决不能出卖主权,一定要和齐国人干到底。王僧辩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转告给了萧摩诃,让他放心回去了。
王僧辩派裴之横率兵北上,抵抗齐军入侵。至于王僧辩的其他将领,如徐嗣徽、杜龛、张彪等人,都驻扎在各地镇守一方。
初四,萧渊明让徐陵给王僧辩写信,希望王僧辩来迎接自己。王僧辩再次拒绝,回信道:“当今的嗣主(萧方智)的血统来自皇帝,又受命于祖先,他是合法的嗣主。您如果能到朝廷来当官,一起匡扶王室,那么伊尹、吕望的使命,大家都会说应该归于您了。如果您回朝廷来是想当皇帝,那么我不能听从这样的命令。”
二月二十三日,高涣率领的齐军已经攻克了谯郡(安徽亳州谯城区)。高涣将齐军分为两路,东路由高涣率领朝着东关(濡须河口,安徽含山县西南、无为市东北)进发;西路由萧轨、尉瑾带领,向皖城(安徽安庆市潜山市)进攻。
二十八日,齐军的前锋达到寿阳(安徽寿县)境内。一方面,萧渊明再次让徐陵给王僧辩写信;另一方面,齐军两路进发,快速推进。王僧辩当然没有回信,北齐军必须要取得一场实质性胜利,才能得到王僧辩的回信。
三月五日,西路的齐军突袭皖城成功,南梁的晋州刺史萧惠献城投降;初六,高涣阵战裴之横,俘虏几千人,攻占东关。东关战略位置很重要,是北上巢湖、南入长江的必经之路,可以直接威胁建康。
“什么?裴将军战死了?”王僧辩大惊失色。裴之横历经侯景革命、萧纪搞事等战斗长盛不衰,没想到一战就被高涣斩杀了,可见高涣的勇猛,王僧辩不得不重视齐军的这次入侵。
2.僧辩妥协
王僧辩仰天长叹:“只能拥立萧渊明了,这是权宜之计。日后再想办法吧。”
“太尉,要不要先和陈将军商议一下?”周弘正提议道。
“咱们这边出钱出人出力去和齐军死磕,他陈霸先人呢?嘴上说要和齐军干到底,结果大敌当前却不见人影。”王僧辩轻蔑地说。
拥立萧渊明这事儿,王僧辩确实没有和陈霸先通气就擅自决定了,他亲自带兵屯驻姑孰(当涂县姑孰镇),准备迎接萧渊明,并给他回信道:
“自从西魏派兵南下,我便想赶往增援,谁知刚刚从船上登岸,荆州城便已经陷落。我便和西魏互通使者,派人征求意见,大家看法不一致,故没有做出任何决定。后来得到侯瑱的消息,他给我看了权景宣写来的信,要我们投降。将帅们长吁短叹,一想到梁朝的皇统失去了中兴的机会,令人感到伤悲和痛心。
我恳求陛下您迅速过江,仰借北齐威风,依靠陛下的雄才大略,报仇雪恨必定为期不远,如果梁朝能够重现昔日辉煌,我宁愿抛头颅洒热血。我将亲笔信派姜皓快马呈送北齐,接连告诉您一些重要情况,匆匆回复,请您原谅回信来迟。”
收到王僧辩的信,萧渊明很高兴,把高涣狠狠夸赞了一番,并和高涣歃血为盟,表示要誓死效忠大齐。既然王僧辩认怂了,接下来就是走程序了。
徐陵继续替萧渊明回信《为梁贞阳侯答王太尉书》,让姜皓给王僧辩带回去,大意如下:
“姜皓到我这里,屈尊给我看您的信,陈述您忠义的胸怀。梁朝的战乱,至今已有多年了。老天命令您来扶救我梁朝,屡次救助危难,建立我梁朝宗嗣,您实在是我梁朝的大功臣,无愧于天下。最近我率军驻扎在东关,多次派使者到裴之横那里,让他作出决定。但他的回答很是狂妄无理,上党王正要和他讲明利害,他却搞偷袭,没曾想一出战就横死沙场,让人痛心。
“上党王深感顾惜,把他重礼厚葬了,齐朝的大恩大德,相信连神灵都会感动。我正是仰凭齐朝皇威,靠了上党王的帮助,讨伐各路乱贼,安邦定国。看您写给权景宣的书信,长江上游诸位将领,本来是有忠心的,最终的希望还寄托在您身上。现在我暂且停留在东关,想等您再来信,看在哪个地方迎接我。
“大凡建立国家,设立君主,实施政治,两国结盟派遣质子,自古皆然。如果您的忠心感动了苍天,众位将帅同心同德,不再反叛,那么齐朝的军队就会退回,他们在盟约里讲明决不打过长江,如果食言,必遭失败。我因甲胄在身,不便书写,回信来迟。”
萧渊明的信中,有武力威慑,也有对王僧辩的感恩戴德,总之,王僧辩陷入了被动。周弘正建议:“咱们也不能完全听从齐人的摆布,我们既然已经同意贞阳侯做皇帝了,那应该提出让晋安王(萧方智)做皇太子,这样我们才能扳回一局。”周弘正的提议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
王僧辩再次回信表态:一,派儿子王显、孙子王刘以及弟弟王世珍去北齐做人质;二,派周弘正去历阳(安徽和县)迎接萧渊明;三,希望萧方智能被立为太子。
面对王僧辩的要求,高涣和萧渊明都答应了,双方就在约定的日子在历阳
王僧辩派裴之横率兵北上,抵抗齐军入侵。至于王僧辩的其他将领,如徐嗣徽、杜龛、张彪等人,都驻扎在各地镇守一方。
初四,萧渊明让徐陵给王僧辩写信,希望王僧辩来迎接自己。王僧辩再次拒绝,回信道:“当今的嗣主(萧方智)的血统来自皇帝,又受命于祖先,他是合法的嗣主。您如果能到朝廷来当官,一起匡扶王室,那么伊尹、吕望的使命,大家都会说应该归于您了。如果您回朝廷来是想当皇帝,那么我不能听从这样的命令。”
二月二十三日,高涣率领的齐军已经攻克了谯郡(安徽亳州谯城区)。高涣将齐军分为两路,东路由高涣率领朝着东关(濡须河口,安徽含山县西南、无为市东北)进发;西路由萧轨、尉瑾带领,向皖城(安徽安庆市潜山市)进攻。
二十八日,齐军的前锋达到寿阳(安徽寿县)境内。一方面,萧渊明再次让徐陵给王僧辩写信;另一方面,齐军两路进发,快速推进。王僧辩当然没有回信,北齐军必须要取得一场实质性胜利,才能得到王僧辩的回信。
三月五日,西路的齐军突袭皖城成功,南梁的晋州刺史萧惠献城投降;初六,高涣阵战裴之横,俘虏几千人,攻占东关。东关战略位置很重要,是北上巢湖、南入长江的必经之路,可以直接威胁建康。
“什么?裴将军战死了?”王僧辩大惊失色。裴之横历经侯景革命、萧纪搞事等战斗长盛不衰,没想到一战就被高涣斩杀了,可见高涣的勇猛,王僧辩不得不重视齐军的这次入侵。
2.僧辩妥协
王僧辩仰天长叹:“只能拥立萧渊明了,这是权宜之计。日后再想办法吧。”
“太尉,要不要先和陈将军商议一下?”周弘正提议道。
“咱们这边出钱出人出力去和齐军死磕,他陈霸先人呢?嘴上说要和齐军干到底,结果大敌当前却不见人影。”王僧辩轻蔑地说。
拥立萧渊明这事儿,王僧辩确实没有和陈霸先通气就擅自决定了,他亲自带兵屯驻姑孰(当涂县姑孰镇),准备迎接萧渊明,并给他回信道:
“自从西魏派兵南下,我便想赶往增援,谁知刚刚从船上登岸,荆州城便已经陷落。我便和西魏互通使者,派人征求意见,大家看法不一致,故没有做出任何决定。后来得到侯瑱的消息,他给我看了权景宣写来的信,要我们投降。将帅们长吁短叹,一想到梁朝的皇统失去了中兴的机会,令人感到伤悲和痛心。
我恳求陛下您迅速过江,仰借北齐威风,依靠陛下的雄才大略,报仇雪恨必定为期不远,如果梁朝能够重现昔日辉煌,我宁愿抛头颅洒热血。我将亲笔信派姜皓快马呈送北齐,接连告诉您一些重要情况,匆匆回复,请您原谅回信来迟。”
收到王僧辩的信,萧渊明很高兴,把高涣狠狠夸赞了一番,并和高涣歃血为盟,表示要誓死效忠大齐。既然王僧辩认怂了,接下来就是走程序了。
徐陵继续替萧渊明回信《为梁贞阳侯答王太尉书》,让姜皓给王僧辩带回去,大意如下:
“姜皓到我这里,屈尊给我看您的信,陈述您忠义的胸怀。梁朝的战乱,至今已有多年了。老天命令您来扶救我梁朝,屡次救助危难,建立我梁朝宗嗣,您实在是我梁朝的大功臣,无愧于天下。最近我率军驻扎在东关,多次派使者到裴之横那里,让他作出决定。但他的回答很是狂妄无理,上党王正要和他讲明利害,他却搞偷袭,没曾想一出战就横死沙场,让人痛心。
“上党王深感顾惜,把他重礼厚葬了,齐朝的大恩大德,相信连神灵都会感动。我正是仰凭齐朝皇威,靠了上党王的帮助,讨伐各路乱贼,安邦定国。看您写给权景宣的书信,长江上游诸位将领,本来是有忠心的,最终的希望还寄托在您身上。现在我暂且停留在东关,想等您再来信,看在哪个地方迎接我。
“大凡建立国家,设立君主,实施政治,两国结盟派遣质子,自古皆然。如果您的忠心感动了苍天,众位将帅同心同德,不再反叛,那么齐朝的军队就会退回,他们在盟约里讲明决不打过长江,如果食言,必遭失败。我因甲胄在身,不便书写,回信来迟。”
萧渊明的信中,有武力威慑,也有对王僧辩的感恩戴德,总之,王僧辩陷入了被动。周弘正建议:“咱们也不能完全听从齐人的摆布,我们既然已经同意贞阳侯做皇帝了,那应该提出让晋安王(萧方智)做皇太子,这样我们才能扳回一局。”周弘正的提议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
王僧辩再次回信表态:一,派儿子王显、孙子王刘以及弟弟王世珍去北齐做人质;二,派周弘正去历阳(安徽和县)迎接萧渊明;三,希望萧方智能被立为太子。
面对王僧辩的要求,高涣和萧渊明都答应了,双方就在约定的日子在历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