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流星高演(6/11)
的老三河间王高孝琬、老五安德王高延宗、老六渔阳王高绍信,高澄一系已活跃在北齐的政治舞台,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五月初二,高演任命刘洪徽为尚书右仆射,辅助赵彦深处理政务。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慢慢的,段韶、魏收、高归彦等文臣武将都开始向高演劝进,高湛更是直言不讳地说:“六哥,你要是再不当皇帝,恐怕寒了大家的心。”高演在晚上找来王曦秘密商议,征求意见。王曦说:“殿下你杀了重臣杨愔,这不是人臣所为,夜长梦多,如不早日正位,恐怕引起动乱,这也是朝廷内外的一致意见。”
高演想了想,反问道:“你们都说本王是众望所归,可赵彦深日夜在我身边处理政务,怎么一句话也不说?”“他呀,他就是个没眼力见的人,放心,交给我去办。”
王曦把高演的话转告给了赵彦深,质问道:“老赵,你不同意常山王继承大统么?”赵彦深急了:“啊?我当然同意了,我这……这事儿也没人给我说呀!谢谢王先生的提醒,走,咱们这就去劝进。”
王曦带着赵彦深来找高演,表达了内心的顺从和支持,高演这才心满意足,于是去找娄昭君汇报群臣的意思。
高演来找娄昭君之前,斛律金等人已经向娄昭君报告过了,娄昭君本来就是支持高演的,所以,接下来的对话只是走过场而已。
一旁的赵道德有不同意见:“王爷您本来做的是周公辅成王的事,现在却要称帝,您不怕后世说您篡逆?”“对呀,演儿,母亲也在担心这个。”娄昭君说。赵道德算是开国元勋了,又来自世家大族,说话还是有分量的,他不反对高演,他只是担心罢了。
高演厚对二人都鞠了躬,说:“母后,赵大人,你们说的也是,可如今已经诛杀了杨愔等人,如果不称帝,我这种行为就是造反。造反和篡逆都一回事,不如做到底。”赵道德不再说话,娄昭君叹了口气:“只能如此。”
八月三日,娄昭君下令,废黜高殷为济南王,让高演继承大统。高演跪拜接旨,娄昭君说:“你起来吧,我有话对你说。”高演走上前来,娄昭君嘱托道:“你可以当皇帝,但千万不要对我的孙儿高殷做什么,他可是你二哥的亲骨肉呀。”
高演跪拜道:“儿臣谨遵教诲。”
当天,高演在晋阳即位,改元皇建,娄昭君又从太皇太后变成了皇太后;至于皇太后李祖娥,改称文宣皇后。其他王公大臣跟着加官进爵不必说,至于长广王高湛,他被提拔为宰相,接替了高演之前的职务。
高演在政务上,和父兄一样优秀,毕竟从小就在官场长大的,即位后事必躬亲、勤政为民,对高洋时代的弊政进行彻底的革除,以至于人们佩服他的明察而讥笑他的琐细。
多琐细呢?高演让王曦、阳休之、崔劼(崔光儿子)三人每天本职公务结束后,就进到东廊抄录历代在礼乐、职官以及田市、赋税等方面制度沿革的情况。或不适于当下却还在继续实行、或自古以来受利而现在却被废除之事,或道德高尚却长久沉沦、或用花言巧语危害政事之人,让三人详细地列举分析,逐条奏闻上来。早晨和中午都供给御食,天黑后才放他们回家。
搞文化教育,释放六十岁以上的奴婢为自由身,派遣特使在全国开展巡视工作……可能是这皇位来路不正,高演治国理政兢兢业业,毫不马虎。
当皇帝都大半年了,高演一直没有立储君。高湛都急了,搞事之前不是说好了立我为皇太弟么?怎么没动静?是的,高演也在纠结这个事情。谁愿意把江山让给兄弟而不是儿子?高演在朝会上公开表示要立高湛为皇储,娄昭君、高湛都面露微笑,却遭到了王曦的强烈反对。
王曦说:“自古以来皇位传承都是嫡长制,如果陛下要拥立长广王为皇储,老臣誓死不从!”“大胆,好你个王曦,这是朕的家事!”高演表面震怒,内心高兴万分。随后,其他大臣也纷纷表示支持让高演拥立儿子高百年。高演继续演:“九五至尊一言九鼎,朕答应过九弟……”
王曦说:“那个时候陛下还不是皇帝,您的诺言并不具备一言九鼎的条件。”不得不说,王曦是合情合理地把高演的困局给解了,高演叹着气说:“哎,众怒难犯呀。”高湛看着二人的双簧,一句话没说,阴沉着脸。
十一月初四,高演册立妃子元氏为皇后,立五岁的世子高百年为太子。面对这既成事实,面对这“大势所趋”,面对高演的“迫不得已”,高湛很不开心,他心里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不过,高演的治国才能明摆着,即便高湛耿耿于怀也没办法,高演的人气高呀。
5.谦虚孝顺
一次酒宴上,高演问舍人裴泽:“现在百官对朕的施政有什么议论?”裴泽说:“陛下耳聪目明,处事极为公道,这方面可以比得上远古的圣君;但有识之士都说您太纠结于细节,作为一个帝王的气度,不够弘大。”高演笑了:“确实象你说的那样。朕刚登基,老担心不够周到妥贴,所以才造成这种状况。这种过细处事的作风怎么可以久行呢?朕会酌情改变的,但恐怕将
五月初二,高演任命刘洪徽为尚书右仆射,辅助赵彦深处理政务。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慢慢的,段韶、魏收、高归彦等文臣武将都开始向高演劝进,高湛更是直言不讳地说:“六哥,你要是再不当皇帝,恐怕寒了大家的心。”高演在晚上找来王曦秘密商议,征求意见。王曦说:“殿下你杀了重臣杨愔,这不是人臣所为,夜长梦多,如不早日正位,恐怕引起动乱,这也是朝廷内外的一致意见。”
高演想了想,反问道:“你们都说本王是众望所归,可赵彦深日夜在我身边处理政务,怎么一句话也不说?”“他呀,他就是个没眼力见的人,放心,交给我去办。”
王曦把高演的话转告给了赵彦深,质问道:“老赵,你不同意常山王继承大统么?”赵彦深急了:“啊?我当然同意了,我这……这事儿也没人给我说呀!谢谢王先生的提醒,走,咱们这就去劝进。”
王曦带着赵彦深来找高演,表达了内心的顺从和支持,高演这才心满意足,于是去找娄昭君汇报群臣的意思。
高演来找娄昭君之前,斛律金等人已经向娄昭君报告过了,娄昭君本来就是支持高演的,所以,接下来的对话只是走过场而已。
一旁的赵道德有不同意见:“王爷您本来做的是周公辅成王的事,现在却要称帝,您不怕后世说您篡逆?”“对呀,演儿,母亲也在担心这个。”娄昭君说。赵道德算是开国元勋了,又来自世家大族,说话还是有分量的,他不反对高演,他只是担心罢了。
高演厚对二人都鞠了躬,说:“母后,赵大人,你们说的也是,可如今已经诛杀了杨愔等人,如果不称帝,我这种行为就是造反。造反和篡逆都一回事,不如做到底。”赵道德不再说话,娄昭君叹了口气:“只能如此。”
八月三日,娄昭君下令,废黜高殷为济南王,让高演继承大统。高演跪拜接旨,娄昭君说:“你起来吧,我有话对你说。”高演走上前来,娄昭君嘱托道:“你可以当皇帝,但千万不要对我的孙儿高殷做什么,他可是你二哥的亲骨肉呀。”
高演跪拜道:“儿臣谨遵教诲。”
当天,高演在晋阳即位,改元皇建,娄昭君又从太皇太后变成了皇太后;至于皇太后李祖娥,改称文宣皇后。其他王公大臣跟着加官进爵不必说,至于长广王高湛,他被提拔为宰相,接替了高演之前的职务。
高演在政务上,和父兄一样优秀,毕竟从小就在官场长大的,即位后事必躬亲、勤政为民,对高洋时代的弊政进行彻底的革除,以至于人们佩服他的明察而讥笑他的琐细。
多琐细呢?高演让王曦、阳休之、崔劼(崔光儿子)三人每天本职公务结束后,就进到东廊抄录历代在礼乐、职官以及田市、赋税等方面制度沿革的情况。或不适于当下却还在继续实行、或自古以来受利而现在却被废除之事,或道德高尚却长久沉沦、或用花言巧语危害政事之人,让三人详细地列举分析,逐条奏闻上来。早晨和中午都供给御食,天黑后才放他们回家。
搞文化教育,释放六十岁以上的奴婢为自由身,派遣特使在全国开展巡视工作……可能是这皇位来路不正,高演治国理政兢兢业业,毫不马虎。
当皇帝都大半年了,高演一直没有立储君。高湛都急了,搞事之前不是说好了立我为皇太弟么?怎么没动静?是的,高演也在纠结这个事情。谁愿意把江山让给兄弟而不是儿子?高演在朝会上公开表示要立高湛为皇储,娄昭君、高湛都面露微笑,却遭到了王曦的强烈反对。
王曦说:“自古以来皇位传承都是嫡长制,如果陛下要拥立长广王为皇储,老臣誓死不从!”“大胆,好你个王曦,这是朕的家事!”高演表面震怒,内心高兴万分。随后,其他大臣也纷纷表示支持让高演拥立儿子高百年。高演继续演:“九五至尊一言九鼎,朕答应过九弟……”
王曦说:“那个时候陛下还不是皇帝,您的诺言并不具备一言九鼎的条件。”不得不说,王曦是合情合理地把高演的困局给解了,高演叹着气说:“哎,众怒难犯呀。”高湛看着二人的双簧,一句话没说,阴沉着脸。
十一月初四,高演册立妃子元氏为皇后,立五岁的世子高百年为太子。面对这既成事实,面对这“大势所趋”,面对高演的“迫不得已”,高湛很不开心,他心里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不过,高演的治国才能明摆着,即便高湛耿耿于怀也没办法,高演的人气高呀。
5.谦虚孝顺
一次酒宴上,高演问舍人裴泽:“现在百官对朕的施政有什么议论?”裴泽说:“陛下耳聪目明,处事极为公道,这方面可以比得上远古的圣君;但有识之士都说您太纠结于细节,作为一个帝王的气度,不够弘大。”高演笑了:“确实象你说的那样。朕刚登基,老担心不够周到妥贴,所以才造成这种状况。这种过细处事的作风怎么可以久行呢?朕会酌情改变的,但恐怕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