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齐陈易主(3/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疯了,相比于国家的繁荣富强,他更在乎更担心的是自家的皇位永固,儿子高纬的人身安全,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在高湛的精心设计下,高纬的皇位确实是牢不可破了,但国家实力却一年不如一年,被他国兼并也只是时间问题。

    3.高济被杀

    对于高湛之死,和士开是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和士开打算秘不发丧三日,以此来稳定大局。黄门侍郎冯子琮不解地问:“为何要秘不发丧?”和士开低声说:“神武帝、文襄帝驾崩都是秘不发丧。现在陛下年幼,王公大臣可能有二心,我想把他们都召集在凉风堂,一起商议大事。”

    八贵虽然是一个利益集团,但他们并不是铁板一块,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正是如此。“八贵”中的娄定远是娄昭君的侄儿,赵睿是高湛的堂兄,这两人凭着和皇家的关系,一向不把和士开放眼里;冯子琮是高湛的连襟,同为皇亲,冯子琮对和士开死心塌地。

    冯子琮觉得和士开这样做,容易和王公大臣撕破脸,引起政权动荡,自己也会遭殃,于是劝阻:“太上皇已经把皇位传给陛下了,群臣的富贵都是太上皇和皇帝的功劳,只要继续保持大臣们的官位,他们就不会有二心。陛下的地位已经由太上皇稳固了,怎么能和神武、文襄帝时代相提并论?您已经几天没出宫门了,太上皇驾崩的事儿,外面都已经传开了,不发丧才会引起动荡。”

    冯子琮的话有理有据有节,他确实要比和士开清醒得多。徐之才奉命来给高湛治病,于事无补后被和士开骂走,难道徐之才回兖州后不会说出去?和士开被权力蒙蔽了双眼,根本没想这些。经过冯子琮的提醒,和士开才醒悟过来,答应给高湛发丧。

    北周被南陈击败后,开始老实起来,陆陆续续派出使者出使南陈、北齐,改善国际关系,以赢得内部发展的时间。因此,宇文邕听说高湛去世后,也停止了朝会,并派人去北齐吊唁。高湛谥号被定为“武成”,庙号“世祖”。

    十五日,高纬宣布大赦天下,尊奉太上胡皇后为皇太后。

    和士开并没有因此而感激冯子琮,相反,冯子琮这么聪明,而且又是胡太后的妹夫,将来一定是自己的威胁。于是,和士开联和元文遥、高睿等人,反过来把冯子琮贬到地方做刺史了。冯子琮此刻的心情,跟祖珽、徐之才一样,都不停问候和士开的祖宗。

    新官上任三把火,高纬正式上台,也要表示表示,他想改变老爹高湛的苛政。于是,高纬在二十三日下诏:“所有从事营建制造等事的工匠和官员都撤销。邺下、晋阳、中山等宫的宫人和年老有病的官中奴婢,一律放归民间。凡是由于亲属犯罪而遭株连流放在外的,可以回原籍。”

    这政令一出,确实为高纬赢得了很高的名声。高纬当了名副其实的皇帝,他的那个强势弟弟高俨特别失望,他一直都期待着高湛死前能回心转意改变主意,拥立自己为皇帝,可惜,高俨看错了高湛。高湛只是把他当成制约高纬的棋子,并不是真的要用他取代高纬。帝王之家,哪儿来的亲情呢?全都是利益算计。

    高俨并没有记恨高湛,而是把一切算在了和士开的头上,这一账,高俨迟早要算的。在和士开的建议下,高湛把高俨由东平王改封琅琊王,让他离邺城、晋阳更远了。

    此刻,高纬最大的威胁并不是弟弟高俨,而是皇十二叔高济。博陵王高济是高湛的同胞弟弟,他可是亲眼看到哥哥高澄、高洋、高演、高湛登上最高峰的,既然他们可以,为何自己不行?高湛一死,高济很高兴,自言自语道:“按照顺序,这皇帝的位置轮到我了!”

    也不知高济是什么头脑,高湛生前为了防止重蹈覆辙,已经禅位给高纬,而且把路都铺好了,可以说高济是没有任何机会效仿高湛的,说出这样的话,纯粹是自寻死路,高估自己的实力,错判形势。所以,权力是男人的春药,高济已经昏了头。这话传到高纬耳中,那还了得?高纬派出刘桃枝去刺杀高济。刘桃枝那可是北齐皇帝的御用杀手,专门杀皇亲国戚,毫无疑问,高济就这样领了盒饭。

    南边的陈顼也没有闲着,而是加快夺权的脚步。

    4.陈顼即位

    韩子高败亡后,始兴王陈伯茂对陈顼更加不满了,更何况陈顼把他弄到小皇帝陈伯宗身边,说是陪伴,实际上是监控。陈伯茂经常在陈伯宗面前说陈顼坏话,并且表示自己一定要找机会除掉陈顼。“兄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话不能乱说。”陈伯宗提醒道。

    眼看着儿子就要成为待宰羔羊,沈妙容也是愁容满面,她想垂死挣扎,保住儿子的皇帝位,和陈顼鱼死网破。于是秘密贿赂宦官蒋裕,命令他引诱豪强张安国,使张安国占据郡城反叛,希望借此来铲除陈顼。不得不说,沈妙容是铤而走险了。当初,刘师知等人明明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这么好的机会没有把握,反而把盟友推开,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建康都是陈顼的人。

    张安国的事情很快败露,陈顼派出吴明彻,很快把张安国、蒋裕一起诛杀。沈妙容看大势已去,为了活命,就把自己身边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