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北周灭齐(5/7)
“已故的斛律光、崔季舒等,应追加封赠谥号,并将他们改葬,他们的子孙各随门荫按规定的等级次第授给官职,被没收充公的奴婢田地房产,一并发还。”做完这些,宇文邕指着斛律光的牌位说:“这个人如果还在,朕怎能进入邺城!”
二十七日,宇文邕下令:“齐国的东山、南园、三台,全部拆除。瓦片木材一类物件,可以利用的,全部赏赐给百姓。山园所占用的土地,各还原主;齐国境内,全面捣毁寺庙,遣散僧尼,财产收归国库,土地分发给百姓。”此举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片好评。
二月初四,高纬一行到达邺城,宇文邕下台阶迎接高纬,北齐,正式宣布灭亡。武川军人集团和怀朔军人集团半个世纪的斗争,宇文氏和高氏的恩怨终于得到了断。宇文氏由弱变强,从荒凉的关陇之地扩张到肥沃的中原之地,除了地缘优势,更多的在于制度革新,比如关陇军事贵族联合体、胡汉融合;高氏比较排斥汉人,对崔氏、李氏、薛氏、卢氏等大贵族也是打压。高氏逐渐陷入权力斗争中无法自拔,走向自我毁灭之路,而宇文邕通过铲除宇文护,完成了政治上的集中统一,形成强大战斗力、凝聚力。
曾经的宇文泰,在高欢眼里不过是一个偏安一隅、苟延残喘的小军阀而已,剿灭宇文泰一统北方不过易如反掌,然而终其一生也没实现,反而自己子孙却被宇文泰的子孙剿灭,不知高欢地下有知作何感想,会不会遗恨无穷呢?
5.复国无望
高纬被抓后,高孝珩和高湝在信都(河北衡水市冀州区)汇合,征募了四万多士兵,共谋复国大业。宇文邕安排宇文宪和杨坚去攻打,并且让宇文宪带去了高纬写的劝降亲笔信。
如果这么容易就被劝降,那何必大张旗鼓搞对抗?高湝二人早就看高纬不爽了,高纬怎么有资格当大齐的代言人?宇文宪的军队刚到赵州,高湝派的侦察兵就到了,不过这几个侦察兵比较倒霉,被宇文宪的侦察兵给捉住。跟随宇文宪出征的还有段畅、綦连猛、慕容三藏等人,于是,宇文宪指着这些降将对侦察兵说:“我要的是大目标,不是你们这些无名之辈,你们给我带封信给任城王,充当我的使者。”
北齐侦察兵落荒而逃,带着信交给了高湝。宇文宪的信上说:“您的探子被我们的侦察兵捉到,我方军队中的情况,他们会向您报告。和我们打仗不是上策,这不用占卜就可以决定;防守是下策,您或许不会同意。我已经统率各路军队分道并进,和您相见已经不远,我扶着兵车上的横木到来指日可待。希望您能知道时机,不要拖延时日!”
高湝读完大骂:“欺人太甚!”
高孝珩接过信一看,也是愤愤不平,扔在了地上:“十叔,信都,这是神武皇帝起兵创业的地方,城高池深。咱们放手一搏吧,宁死不降,咱们高家人不是好欺负的。”
“好,我是神武皇帝唯一幸存的儿子,我也该为国效力了!”高湝视死如归。
宇文宪一到信都,高湝就部署兵力在城南列阵对抗。敌强我弱,该怎么打?高湝在思索这个问题。
“殿下,我请求先为国战死,我去打头阵!”尉相愿说。
高湝答应了。不过尉相愿并不是去送死的,他出阵后,直接去找宇文宪投降去了!太不可思议了,这家伙不是在邺城陷落后,逃出来专门投奔高孝珩、高湝的么?如果要投降为何不在邺城投降?难道是尉相愿看清了信都的实力无力回天?信都的北齐守军议论纷纷,尉相愿这么忠心的人都投降了,大家惶惶不安,惊恐万分。
高湝十分愤怒,把尉相愿的妻儿全部杀掉,并且鸣金收兵。
次日,高湝、高孝珩出城战斗,打得宇文宪毫无还手之力,一时间声威大震;关键时刻杨坚带兵伏击了二人,将他们活捉,齐军被俘虏被杀的多达三万人,其余士兵都溃散逃跑了。高湝被押到宇文宪跟前,一脸忧愁和惭愧。宇文宪扶起高湝:“任城王何至于此!我本不想和你兵戎相见。”高湝叹气:“我是神武皇帝的儿子,十五个兄弟,只有我侥幸活下来,遇到国家覆灭,死而无愧于祖先,只求一死。”
宇文宪佩服他的雄壮豪迈,命令归还他的妻儿。宇文宪来到高孝珩跟前,看到高孝珩身上的伤口,又亲自为他洗疮涂药,礼遇很厚。高孝珩叹道:“除神武皇帝以外,我的父辈和兄弟,没有一个能活到四十岁的,这是命运注定的。继位的国君缺乏独特见解的明察,宰相不能担负国家重任的委托,遗憾的是我不能掌握兵符,授予我兵权,以施展我的用心和能力!不然谁胜谁负还未可知!”
“安德王早跟陛下说过,要是任城王和广宁王带兵守邺城,我们周军不一定能进入,今日有幸与二位交手,名不虚传。这样的人才,要是在我大周效力,天下何愁不平?”宇文宪言辞恳切。高湝、高孝珩二人无力回天,只好归降。
杨坚因此一战,被宇文邕封为定州总管,第一次成为北周的封疆大吏。恰好,杨坚的好友庞晃任常山太守,二人就经常在一起游玩,时隔多年再次相见,杨坚的行情一路高涨,庞晃经常鼓励杨坚干大事,争取再
二十七日,宇文邕下令:“齐国的东山、南园、三台,全部拆除。瓦片木材一类物件,可以利用的,全部赏赐给百姓。山园所占用的土地,各还原主;齐国境内,全面捣毁寺庙,遣散僧尼,财产收归国库,土地分发给百姓。”此举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片好评。
二月初四,高纬一行到达邺城,宇文邕下台阶迎接高纬,北齐,正式宣布灭亡。武川军人集团和怀朔军人集团半个世纪的斗争,宇文氏和高氏的恩怨终于得到了断。宇文氏由弱变强,从荒凉的关陇之地扩张到肥沃的中原之地,除了地缘优势,更多的在于制度革新,比如关陇军事贵族联合体、胡汉融合;高氏比较排斥汉人,对崔氏、李氏、薛氏、卢氏等大贵族也是打压。高氏逐渐陷入权力斗争中无法自拔,走向自我毁灭之路,而宇文邕通过铲除宇文护,完成了政治上的集中统一,形成强大战斗力、凝聚力。
曾经的宇文泰,在高欢眼里不过是一个偏安一隅、苟延残喘的小军阀而已,剿灭宇文泰一统北方不过易如反掌,然而终其一生也没实现,反而自己子孙却被宇文泰的子孙剿灭,不知高欢地下有知作何感想,会不会遗恨无穷呢?
5.复国无望
高纬被抓后,高孝珩和高湝在信都(河北衡水市冀州区)汇合,征募了四万多士兵,共谋复国大业。宇文邕安排宇文宪和杨坚去攻打,并且让宇文宪带去了高纬写的劝降亲笔信。
如果这么容易就被劝降,那何必大张旗鼓搞对抗?高湝二人早就看高纬不爽了,高纬怎么有资格当大齐的代言人?宇文宪的军队刚到赵州,高湝派的侦察兵就到了,不过这几个侦察兵比较倒霉,被宇文宪的侦察兵给捉住。跟随宇文宪出征的还有段畅、綦连猛、慕容三藏等人,于是,宇文宪指着这些降将对侦察兵说:“我要的是大目标,不是你们这些无名之辈,你们给我带封信给任城王,充当我的使者。”
北齐侦察兵落荒而逃,带着信交给了高湝。宇文宪的信上说:“您的探子被我们的侦察兵捉到,我方军队中的情况,他们会向您报告。和我们打仗不是上策,这不用占卜就可以决定;防守是下策,您或许不会同意。我已经统率各路军队分道并进,和您相见已经不远,我扶着兵车上的横木到来指日可待。希望您能知道时机,不要拖延时日!”
高湝读完大骂:“欺人太甚!”
高孝珩接过信一看,也是愤愤不平,扔在了地上:“十叔,信都,这是神武皇帝起兵创业的地方,城高池深。咱们放手一搏吧,宁死不降,咱们高家人不是好欺负的。”
“好,我是神武皇帝唯一幸存的儿子,我也该为国效力了!”高湝视死如归。
宇文宪一到信都,高湝就部署兵力在城南列阵对抗。敌强我弱,该怎么打?高湝在思索这个问题。
“殿下,我请求先为国战死,我去打头阵!”尉相愿说。
高湝答应了。不过尉相愿并不是去送死的,他出阵后,直接去找宇文宪投降去了!太不可思议了,这家伙不是在邺城陷落后,逃出来专门投奔高孝珩、高湝的么?如果要投降为何不在邺城投降?难道是尉相愿看清了信都的实力无力回天?信都的北齐守军议论纷纷,尉相愿这么忠心的人都投降了,大家惶惶不安,惊恐万分。
高湝十分愤怒,把尉相愿的妻儿全部杀掉,并且鸣金收兵。
次日,高湝、高孝珩出城战斗,打得宇文宪毫无还手之力,一时间声威大震;关键时刻杨坚带兵伏击了二人,将他们活捉,齐军被俘虏被杀的多达三万人,其余士兵都溃散逃跑了。高湝被押到宇文宪跟前,一脸忧愁和惭愧。宇文宪扶起高湝:“任城王何至于此!我本不想和你兵戎相见。”高湝叹气:“我是神武皇帝的儿子,十五个兄弟,只有我侥幸活下来,遇到国家覆灭,死而无愧于祖先,只求一死。”
宇文宪佩服他的雄壮豪迈,命令归还他的妻儿。宇文宪来到高孝珩跟前,看到高孝珩身上的伤口,又亲自为他洗疮涂药,礼遇很厚。高孝珩叹道:“除神武皇帝以外,我的父辈和兄弟,没有一个能活到四十岁的,这是命运注定的。继位的国君缺乏独特见解的明察,宰相不能担负国家重任的委托,遗憾的是我不能掌握兵符,授予我兵权,以施展我的用心和能力!不然谁胜谁负还未可知!”
“安德王早跟陛下说过,要是任城王和广宁王带兵守邺城,我们周军不一定能进入,今日有幸与二位交手,名不虚传。这样的人才,要是在我大周效力,天下何愁不平?”宇文宪言辞恳切。高湝、高孝珩二人无力回天,只好归降。
杨坚因此一战,被宇文邕封为定州总管,第一次成为北周的封疆大吏。恰好,杨坚的好友庞晃任常山太守,二人就经常在一起游玩,时隔多年再次相见,杨坚的行情一路高涨,庞晃经常鼓励杨坚干大事,争取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