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世事纷纷攘攘,终会烟消云散。(1/2)
“都是我的错,求你们原谅我。求你们了。”
妇人的声泪俱下,头作势要往地面上磕。
赵曜扫了一眼屋外。
文竹家门外的水泥路上,已经集聚了一些看热闹的左邻右舍。
文竹深吸了一口气,生生将泪水憋了回去。
“不用求了,已经原谅了。”仿佛从喉咙里挤出来的声音,带着极力的克制。
女人听到这句话,猛地抬起头,泪流不止,“不,你们没有原谅,你们要是真的原谅了,我们的老秦的身体不会一天不如一天啊。”
这句话让赵曜疑窦丛生,他反复观察着妇人和她的女儿,妇人神色哀戚,但她女儿却蹙着眉心,十分不耐烦。
文竹拍了拍赵曜的手背,示意他放开自己。
背后的倚靠霎时松开,文竹有些不太适应。
她停顿了几秒,走到年轻女孩面前:“劝劝你妈妈吧,这样跪着也不好看。”
女孩看了看自己母亲,又看了看文竹:“我劝不动,要是劝得动我们压根不会来你家。”
一直沉默的赵曜说话了,“那你妈妈要在这里跪一天吗?”
文竹觉得疲惫不堪,“你们到底想怎么样?”
女孩看了看面前的几人,有些不安。
当年,那起事故发生时,她还太小。
她从小就是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在安河镇上生活,父母在外地打拼,每年春节才回家。
有一年春节,爸爸开回来一辆崭新的轿车。
在那个年代,轿车在安河镇上是个稀罕物,她们一家为此都十分得意,她至今都记得家中当时洋溢着的骄傲与喜悦。
后来的事情,她记不太清了。
这些年,在长辈们的讲述中,勉强拼凑出一个似是而非的故事。
那是一个积雪满地的除夕,一家人吃过团年饭,饭桌上有亲人说要坐轿车兜兜风,妈妈欣然应允。
但爸爸有些犹豫,因为他刚喝了酒。
在没几辆轿车的安河镇,自然也没有关于酒驾的条例,更不存在查酒驾的交警。
于是,在众人的怂恿下,爸爸带着妈妈他们兴高采烈地出发。
再回来时,兴高采烈的人变成了满面愁容。
一个名为文雄的男人倒在了车轮之下,倒在了除夕的雪地里。
一个鲜活的生命逝去,一个家庭被愁云笼罩。
葬礼之后,肇事者带着足够多的“诚意”上门请求和解,却被受害人十二三岁的女儿举着扫帚碾出了门。
赔偿金额是70万,在那个年代的小镇,这笔钱堪称天文数字。
但在那个少女心中,这70万分文不值。
因为,它们换不回文雄的一条命。
一连好几次,送赔偿金的人都碰了壁。
后来肇事者一方觉得,这未必对自己无利,至少他们不用东挪西凑,凑齐这70万了。
钱不用赔了,但礼数要到。
头两年,他们每到逢年过节,都会去文雄家中表示关怀。
但无一例外,都被扫地出门。
安河镇上的人都说李凤英是个疯子,她一分钱不要,却偏偏只记恨着这一家人的行为太过古怪。
连她孙女文竹,都带着同样的疯劲。
直到第三年,老秦的事业开始不如从前,身体也慢慢出现毛病,老秦的老婆,这会儿跪在文竹面前的那个人,才开始后知后觉的心慌不安。
她常常在午夜梦回时想起那个倒在血泊里的人,想起李凤英驱赶他们时声嘶力竭的“你们会有报应的”。
她求医也求神,科学与玄学齐头并进。
科学说老秦是心理压力大,要排解;玄学说老秦身上有罪,要诚心。
他们看了太多太多的医生,原本殷实的家底也逐渐被掏空;
他们诚心忏悔过无数次,但却连半瓶水都送不进文雄家。
如今,老秦的身体依然越来越差,而李凤英也与世长辞,肇事者们唯一获得谅解的机会系于文竹一人之身。
“你们到底想要我做什么?”文竹重复了一遍。
妇女止了哭泣,只说:“求求你原谅我们一家。”
文竹被一种若有若无的无力感笼罩。
原谅?曾经那个年幼的她觉得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原谅对方。
她恨过,怨过,每一次想起那个记忆中的父亲,恨和怨便如滚滚车轮,来回碾压着她的心脏。
碾压过后,她破碎不堪的心脏上只剩永远无法缝合的苦楚。
但如今,十余载光阴逝去,她扪心自问,究竟还剩多少恨意呢?
她低头看向面前的女人,看着她斑白的发丝,蓦地生出一种荒凉。
一场无妄之灾,折磨两家人太久了。
文竹蹲下来,直视妇人的眼睛,“你先起来。”
妇人摇晃着要起身,赵曜搭了一把手,将人扶着
妇人的声泪俱下,头作势要往地面上磕。
赵曜扫了一眼屋外。
文竹家门外的水泥路上,已经集聚了一些看热闹的左邻右舍。
文竹深吸了一口气,生生将泪水憋了回去。
“不用求了,已经原谅了。”仿佛从喉咙里挤出来的声音,带着极力的克制。
女人听到这句话,猛地抬起头,泪流不止,“不,你们没有原谅,你们要是真的原谅了,我们的老秦的身体不会一天不如一天啊。”
这句话让赵曜疑窦丛生,他反复观察着妇人和她的女儿,妇人神色哀戚,但她女儿却蹙着眉心,十分不耐烦。
文竹拍了拍赵曜的手背,示意他放开自己。
背后的倚靠霎时松开,文竹有些不太适应。
她停顿了几秒,走到年轻女孩面前:“劝劝你妈妈吧,这样跪着也不好看。”
女孩看了看自己母亲,又看了看文竹:“我劝不动,要是劝得动我们压根不会来你家。”
一直沉默的赵曜说话了,“那你妈妈要在这里跪一天吗?”
文竹觉得疲惫不堪,“你们到底想怎么样?”
女孩看了看面前的几人,有些不安。
当年,那起事故发生时,她还太小。
她从小就是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在安河镇上生活,父母在外地打拼,每年春节才回家。
有一年春节,爸爸开回来一辆崭新的轿车。
在那个年代,轿车在安河镇上是个稀罕物,她们一家为此都十分得意,她至今都记得家中当时洋溢着的骄傲与喜悦。
后来的事情,她记不太清了。
这些年,在长辈们的讲述中,勉强拼凑出一个似是而非的故事。
那是一个积雪满地的除夕,一家人吃过团年饭,饭桌上有亲人说要坐轿车兜兜风,妈妈欣然应允。
但爸爸有些犹豫,因为他刚喝了酒。
在没几辆轿车的安河镇,自然也没有关于酒驾的条例,更不存在查酒驾的交警。
于是,在众人的怂恿下,爸爸带着妈妈他们兴高采烈地出发。
再回来时,兴高采烈的人变成了满面愁容。
一个名为文雄的男人倒在了车轮之下,倒在了除夕的雪地里。
一个鲜活的生命逝去,一个家庭被愁云笼罩。
葬礼之后,肇事者带着足够多的“诚意”上门请求和解,却被受害人十二三岁的女儿举着扫帚碾出了门。
赔偿金额是70万,在那个年代的小镇,这笔钱堪称天文数字。
但在那个少女心中,这70万分文不值。
因为,它们换不回文雄的一条命。
一连好几次,送赔偿金的人都碰了壁。
后来肇事者一方觉得,这未必对自己无利,至少他们不用东挪西凑,凑齐这70万了。
钱不用赔了,但礼数要到。
头两年,他们每到逢年过节,都会去文雄家中表示关怀。
但无一例外,都被扫地出门。
安河镇上的人都说李凤英是个疯子,她一分钱不要,却偏偏只记恨着这一家人的行为太过古怪。
连她孙女文竹,都带着同样的疯劲。
直到第三年,老秦的事业开始不如从前,身体也慢慢出现毛病,老秦的老婆,这会儿跪在文竹面前的那个人,才开始后知后觉的心慌不安。
她常常在午夜梦回时想起那个倒在血泊里的人,想起李凤英驱赶他们时声嘶力竭的“你们会有报应的”。
她求医也求神,科学与玄学齐头并进。
科学说老秦是心理压力大,要排解;玄学说老秦身上有罪,要诚心。
他们看了太多太多的医生,原本殷实的家底也逐渐被掏空;
他们诚心忏悔过无数次,但却连半瓶水都送不进文雄家。
如今,老秦的身体依然越来越差,而李凤英也与世长辞,肇事者们唯一获得谅解的机会系于文竹一人之身。
“你们到底想要我做什么?”文竹重复了一遍。
妇女止了哭泣,只说:“求求你原谅我们一家。”
文竹被一种若有若无的无力感笼罩。
原谅?曾经那个年幼的她觉得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原谅对方。
她恨过,怨过,每一次想起那个记忆中的父亲,恨和怨便如滚滚车轮,来回碾压着她的心脏。
碾压过后,她破碎不堪的心脏上只剩永远无法缝合的苦楚。
但如今,十余载光阴逝去,她扪心自问,究竟还剩多少恨意呢?
她低头看向面前的女人,看着她斑白的发丝,蓦地生出一种荒凉。
一场无妄之灾,折磨两家人太久了。
文竹蹲下来,直视妇人的眼睛,“你先起来。”
妇人摇晃着要起身,赵曜搭了一把手,将人扶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