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脉案的主人活不过三年(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身体受过许多重伤,导致他这些年除了太子之外,再无其他孩子。

    因而,对于常年住在宫里的杨昭时,帝后也是当成半个儿子看待的。

    凤栖宫。

    皇后正在安抚脾气暴躁的皇帝,“你说你,王大人劝诫还有错了?”

    “朕不过想改一改盐税,怎么就错了?”皇帝不服气道。

    “盐税改革会触碰很多人的利益,陛下难道忘了建平五年的事了?”皇后说完,心情不虞的背过身去。

    皇帝被噎了一下,反过来哄她,“皇后,朕错了,你不要生气。”

    “臣妾不敢。”皇后说完,吩咐殿外伺候的宫人准备午膳。

    这时,尚姑姑走了进来,笑道:“陛下、娘娘,太子殿下和二公子来了。”

    “昭时回京了。”皇后高兴起来,“快,快去吩咐御膳房,再加两个昭时爱吃的菜。”

    殿门外,太子听见皇后的话,无奈一笑,“母后,孩儿来的时候都没看您这般高兴。”

    皇后轻哼了一声,“你从小到大都是一副懂事的样子,哪里需要母后关心。”

    被嫌弃的太子轻笑出声,“母后,孩儿错了。”

    “哪里错了?”皇后不满的瞪了他一眼,拉着杨昭时上下打量,“你怎么……”

    “胖了!”皇帝哈哈的笑起来,“昭时离京的这些日子过的很滋润嘛。”

    皇后看了他一眼,才继续和杨昭时说话,“你出京都去了哪些地方?”

    “去了岭南府。”杨昭时挽住皇后的胳膊,“姑姑,我三妹可厉害了。”

    皇后自然知道古月兰,不过她是从杨尉给皇帝的密信中得知的。

    杨国公府。

    送走复诊的太医后,苏氏不解的看着图七,“图七啊,你问太医要那么多脉案做什么?”

    图七把脉案整理好,一起装进了信封里,“夫人,这是三姑娘交代的。对了,她给您开的药膳,一天一次就可以。”

    苏氏点点头,“记住了。你跟她说,我这病不好治,让她慢慢琢磨,不着急。”

    “哎。”图七已经把回信写好,“夫人,您可要给三姑娘写信?”

    苏氏愣了一下,“我、我还是算了吧,都没见过呢,怪不好意思的。”

    “成,那属下在信上跟三姑娘说一声。”图七是个实在人,把苏氏的话如实写了上去。

    苏氏:“……”

    杨昭时出宫时,已经下午未时了。

    守门的侍卫看到他空手进宫,出来时却一堆的东西,满眼羡慕。

    整个京城,能得帝后如此厚爱的,除了太子外,也就杨家的二公子了。

    御书房里,皇帝一边翻看古籍,一边听太子的解说。

    “这些人真是好样的!”皇帝怒极而笑,“东夏建国不过三十年,这些人就要毁了国家的根基啊。”

    太子脸色也很不少,想咳又要憋着,实属难受。

    “当初你皇爷爷诏安这些前朝权贵和世家时,朕就说了不能太优待,该杀的杀,该打散的打散,结果……现在都成了隐患啊!”

    皇帝似乎瞬间老了十岁。

    “咳咳……”太子最后还是没憋住,剧烈的咳嗽起来。

    皇帝吓了一跳,赶紧冲上去扶住他,“璟儿!你没事吧?”

    太子想说话,却感觉喘气很困难。

    皇帝见了,立即大喊道:“快,快请太医!”

    刚出皇城没多久的杨昭时,半道就被追出去来的内侍叫住,悄声告知他太子病倒了。

    他调转马头,狂奔起来。

    等古月兰收到信的时候,已经是十天后的事情了。

    书房内,方元善看到古月兰手里拿着厚厚一沓纸,笑道:“这是杨二哥给你的信?”

    “嗯,还有脉案。”古月兰把信看完,又看了苏氏的脉案,心里已经有了方子。

    但她还是决定明天去同仁堂和春大夫他们辩一辩,找出最佳的配伍。

    准备把脉案收起来的时候,信封里又掉出了一张纸。

    古月兰并未察觉,倒是对面的方元善弯腰捡了起来,“阿月,这还有一张脉案。”

    “哦。”古月兰接过去,准备塞回信封时,却发现上面的脉案和方才看的不是同一个人的。

    “这人……怕是活不过三年了。”古月兰看完脉案,发现末尾还有杨昭时写给她的话。

    【三妹,只要你能治好他,二哥就把京郊三百亩的汤泉庄子送给你!】

    不得不说,杨昭时是懂古月兰的。

    若是以前,古月兰看到这种脉案,人又不在身边,基本上是不打算出手的。

    既然二哥如此上道,那她就费费心吧。

    方元善起身走到她身边,“阿月,你说谁活不过三年?”

    “这个脉案的主人。”古月兰指着桌上的纸,“也不知道这人是谁,但对二哥应该很重要。”

    方元善看了一下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